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英國哲學家佛朗西斯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哲學家的話當然被人奉為經典,但我想這裡面必須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讀進去,吃透它。如果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閱讀學習,是很難達到培根所說的效果的。但是現實中做不到這一點的大有人在。比如我們讀詩,王昌齡的邊塞詩《從軍行》七首,千古流傳,膾炙人口,幾乎人人讀過,人人會背,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讀懂了,讀透了。下面我們從流傳最廣的三首中提出七個問題,看看你是不是讀進去了?

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從軍行

從軍行七首

唐 王昌齡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烽火城西百尺樓

第一,“關山月”指什麼?第二,“無那”怎麼讀?第三,“孤城”與“玉門關”是什麼關係?第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中“穿”字作何解?第五,為什麼要破“樓蘭”?第六,“吐谷渾”怎麼讀?第七,為什麼要生擒“吐谷渾”?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

《從軍行》其一大意是: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著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袍。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笛聲更增添了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更吹羌笛關山月

如果對詩意不理解而望文生義的話,很可能認為“關山月”是指關山的月亮,因為李白與陸游都有以“關山月”為題的詩篇。但是這裡“關山月”卻與月亮毫無關係,而是指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樂府古題要解》雲:“《關山月》,傷離也。

“無那”是“無可奈何”之意,“那”在此處作“奈何”解,但是你知道它的讀音嗎?在這個義項中,“那”讀作nuó,而非nà。你讀對了嗎?

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無那金閨萬里愁

這七首詩中,最為人推崇的當屬第四首,這首詩大意是: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關於對“孤城遙望玉門關”一句,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解讀,老沙認為,這一句應該是“遙望孤城玉門關”的倒文,“孤城”即“玉門關”。唐詩中經常出現以漢代唐的情形,在漢代,只有向東進入玉門關,才算進入大漢國土。所以才留下了班超“生入玉門關”的典故。因此這裡“遙望孤城玉門關”寄託的是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之“穿”字,並不是很多人理解的“穿著”之意,而是“穿破、磨破”,試想堅固的金甲都磨穿了,戰鬥該多麼殘酷,多麼激烈,多麼頻繁,將士們的意志又是多麼堅定。如果理解成“穿著”,境界全無。

我們今天說到樓蘭,是很多人心中美麗的名字,但歷史上並非如此。它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本為漢時西域一小國,西漢時樓蘭國王與匈奴勾通,屢次殺害漢朝通西域的使臣,形成了溝通西域的巨大障礙。後來更名為鄯善國,公元4世紀之後,北魏滅鄯善國,樓蘭國至此滅亡。在唐代,樓蘭早已不在了,但其惡名卻流傳下來,所以此處用它指代西北地區侵擾邊境的少數民族政權。

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黃沙百戰穿金甲

《從軍行》其五寫了一場在惡劣天氣夜襲敵營的戰鬥,大意是: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報後迅速出擊。先頭部隊已經於昨天夜間在洮河的北岸和敵人展開了激戰,剛剛聽說與敵人交火,現在就傳來了已獲得大捷的消息。

吐谷渾,讀作吐谷(yù)渾。中國古代一個強悍的少數民族,是晉時鮮卑慕容氏的後裔。吐谷渾既是民族名稱,也是其首領名稱。吐谷渾軍隊曾經擊敗唐軍,統治過吐蕃,一度成為大唐西北邊疆的最大威脅,所以,要對吐谷渾用兵,要生擒吐谷渾。直到唐高宗時,唐朝與吐蕃的聯軍才將其擊敗。

讀王昌齡《從軍行》,七個問題難倒了很多人,你知道答案嗎?

不破樓蘭終不還

雖然都在讀詩,但有的人有口無心,詩讀過了,但並不一定已經理解了,掌握了,如此又何以做到“使人靈透”?這七個問題,看過老沙的解讀,你還滿意嗎?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