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吃野味非法捕鳥,灌河環資法庭昨日開庭並宣判

4月17日上午,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組成七人制合議庭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一起非法狩獵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當天10餘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現場參與旁聽。灌南縣司法局組織30餘名社區矯正人員通過網絡直播觀看庭審。據悉,該案系響水縣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此案也是“4·22”世界地球日系列普法教育活動之一。

為吃野味非法捕鳥,灌河環資法庭昨日開庭並宣判

庭審現場。

經審理查明,2019年12月5日晚,被告人周某、張某亞二人以食用為目的,相約至響水縣大有鎮康莊村老五隊境內,使用頭燈照射、彈弓擊打的方式,非法獵捕其中棕背伯勞、烏鶇、白頭鵯、灰頭鵐、珠頸斑鳩、燕雀等“三有”保護野生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9只。響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依據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極其製品價值評估辦法》評估涉案野生鳥類價值人民幣8400元。庭審中,響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指派相關人員作為專家證人到庭陳述意見並接受被告及法庭詢問。法庭同時邀請江蘇省鹽城市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呂士成作為專家輔助人參與庭審。

為吃野味非法捕鳥,灌河環資法庭昨日開庭並宣判
為吃野味非法捕鳥,灌河環資法庭昨日開庭並宣判

庭審現場。

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認為,兩被告人違反狩獵法規,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構成非法狩獵罪,且屬共同犯罪,最終被告人周某、張某亞分別被判處拘役三個月、拘役兩個月。因兩被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當庭判決兩被告連帶賠償因非法狩獵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人民幣8400元(該款項將用於響水縣野生動物資源保護),並要求兩人就本次非法狩獵行為在江蘇省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為吃野味非法捕鳥,灌河環資法庭昨日開庭並宣判

當庭宣判。

花鳥魚蟲、飛禽走獸,每種生物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生態作用,都是“生態銀行”的組成部分。然而這種“生態銀行”,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每消失一種生物,生態大廈就失去一份支撐,地球生命就失去一份保障。遺憾的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反而把食用野生動物當作獵奇或炫耀,不斷貪婪的索取和消耗野生動物資源,動搖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基石。灌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通過持續性開展涉野生動物保護案件巡迴審判、集中宣判活動,有效遏制了灌河流域內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刑事犯罪多發勢頭,進一步引導民眾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形成強大震懾作用。以該案審理為契機,法庭與響水縣公安機關共同構建起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線索舉報獎勵機制,探索生態修復金、生態資源損害賠償金多種利用方式,將非法狩獵者交納的生態資源損失賠償款納入公安機關110涉野生動物犯罪舉報平臺獎勵款,以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形成大合力,共畫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最大同心圓。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凌飛 通訊員 尹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