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大龍

侃電影,越看越過癮!

哈嘍,大家好,很高興又來和大家見面啦。本期內容就來說說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一次又一次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魯本父親:

影片開頭,精神醫師魯本(Dr.Ruben Brandt)掙扎著從夢中驚醒,對著答錄機記錄:我的噩夢越來越強烈,夢中的人物一直在攻擊我,我這樣已經三個星期之久……

而觸動他開始噩夢的時點正是他父親的去世。他的父親格哈德(Gerhard Brandt)出生在東德,是一名心理技術專家。1967年在美國情報局CIA幫助下,逃離東德和家人舉遷到華盛頓,從此為CIA服務。

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魯本並不知道,他從小被父親當作試驗品,被關在影片室中看含有世界名畫的動畫片,每25幀動畫片便有一幀是世界名畫,父親想通過實驗,證明這種行為可以讓他愛上藝術,而成為一名藝術家。

格哈德出生成長在冷戰時期的東德,東德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和前蘇聯十分親密,實證主義盛行。有前鑑拿自己做實驗的方法叫“自測法”,著名成果如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拿自己孩子作為觀察對象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弗洛伊德就拿女兒安妮當作觀察對象來記錄。

但是在自己孩子身上做實驗這種事還是非常駭人聽聞,格哈德的實驗是我們前面提過的行為主義和潛意識理論的結合,他想通過陽性強化(孩子喜歡的動畫片和名畫結合)和潛意識種植來達成使孩子成為藝術家的目的。而結果也許真的有效,雖然魯本沒有成為完全的藝術家,然而從魯本的獎狀可以看出,他因為在心理治療中運用開創性的“藝術療法”而獲得頗多讚譽。

與此同時,警探邁克·科瓦爾斯基(Mike Kowalski蘇聯姓氏)與盜癮者Mimi在巴黎街頭展開一場追逐。他樂觀開朗,自由奔放,和沉鬱的魯本那麼不同。然而他也有遺憾,母親對父親諱莫如深,家裡至今也只有他和母親二人照片,他不知道父親是誰。直到母親告訴他,格哈德就是他的父親。她為了不讓科瓦爾像他哥哥那樣淪為父親試驗品,當初只能離開。

本片的夢境性:

為什麼所有人除了兩個男主的器官方正,其它人物都是隨意構圖?為什麼男女主飛簷走壁都可以毫無損傷?為什麼世界名著被偷搶如此順利?為什麼鯨魚可以在地下游?為什麼鳥兒可以比火車快?為什麼建築結構可以完全不符合實際?這一切都是因為導演在刻意營造一種夢境感,事實上,影片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的一場夢。那麼,是誰的夢?

魯本和科瓦爾斯基

魯本和科瓦爾的關係讓我想到了莊子的莊周夢蝶。影片最後通過玻璃反射揭示了魯本就是科瓦爾,科瓦爾就是魯本在魯本的夢裡,他想象自己成為了脫離父親、和母親在一起而變得開朗的弟弟科瓦爾,弟弟從沒有經歷過父親的折磨實驗,而是自由奔放的生長,最後在巴黎成為一名聲名遠揚的警探,過著率性自在的生活。

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影片最後通過玻璃反射揭示了魯本就是科瓦爾,科瓦爾就是魯本

他藉以想象成為弟弟,釋放內心被管控下積久的壓抑,也釋放對母親的思念和對父親的愛與恨。表面上魯本是一名精神醫師,事實上在夢裡他卻是那個可以肆意馳騁在世間的、享受母愛和不知父親罪惡的弟弟。又或是科瓦爾跟隨母親離開父親後,通過不停在腦海中構建父親偉岸形象來掩蓋對父親拋棄的疑問與責怪。他在成長中學習父親學過的知識,看父親的著作,接受父親的理念,慢慢變成父親的一部分。

他雖然成為一名瀟灑肆意的巴黎警探,卻在夢裡人格化出另一個自己——被父親細心教導過的哥哥魯本,亦是父親縮影本身。以此來抒發對父親的思念和填補生命中對父愛的缺失。而無論是誰的夢。夢主人極力保持的內心平衡都在父親去世那一刻被破壞。一路上在收集畫作,實際是在收集關於父親的碎片。

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潛意識和父親有關的一切

對父親的愛和恨,讓他循環在自己夢裡。因為他再沒有機會和父親和解了。沒機會再問一句你為什麼這麼對我。也沒機會聽一聲對不起。這足以讓一個人崩潰,也足以讓一個人長眠不醒。

只是在夢裡,是做一個不願承認父親拿自己做實驗而正面臨崩潰的卓越精神醫師魯本?還是做一個馬上就要發現自己父親是個混蛋的自由意志警探科瓦爾?悲傷的是哪怕在夢裡也要面臨真相和抉擇。這是他永遠都不願去承受的結局,也是噩夢永遠存在的本始。所以每當真相全部拆穿,故事便又回到了開頭。

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影片最後畫面又回到了魯本坐火車和火車軌道,和影片開頭如出一轍

又或許是最不殘忍的結局,是解釋成這一切是父親臨死前的走馬燈。在現實裡,魯本和科瓦爾都存在,只是不明現狀。格哈德因為對兒子們深深的愧疚和自責,在回光的夢境裡讓自己成為了他們,並經歷著他所能想象的他們全部痛苦和快樂。

關於夢境到底是誰的。我個人更願意把造夢者理解成是導演本人,他用一個全知視角,製造了一個以魯本為主要意識,而父子三人意識皆在的長夢。夢裡既有魯本和科瓦爾永世無法與父親和解的悲傷,也有格哈德再也不能補救的遺憾。而MIMI同其他三個可愛的來訪者一樣,也是夢的一部分。也許他們曾是父子三人生活中的真實人物,但在影片中,他們都是主體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履行著主體的意志,是主體內部尋求真相的化身。

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全家福

魯本藉由四人的各懷絕技而縱橫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去拼湊畫作和真相,又藉由MIMI的夢境第一次捅破了魯本和科瓦爾互為彼此的真相邊緣,最後,MIMI和夥伴們隨著完成幫助魯本尋找真相的任務而消失。而真相大白的時刻,魯本卻沒有醒來。他坐在火車上,讓故事走入循環。

由此,導演從全知視角想表明的、魯本和科瓦爾世界的夢境性和悲劇性昭然若揭。

沉溺於愛與恨:

在心理諮詢室中,來訪者的症狀總是和父母有關。如果一定要我用最短的話去形容它,那麼——通常第一步,來訪者要用一年時間去接受自己父母“是個壞人”的事實,接受曾經被自己奉為人生指向的價值觀,只是父母扭曲價值觀的繼承。而自己只是父母扭曲思想的犧牲品。第二步,來訪者會用一到兩年時間或更久去邁出嘗試和解的第一步。他們停止重複的逃避和悲傷,隨著諮詢的進行,來訪者症狀有所緩解,他們學會新的溝通方式和情緒處理方式,並且開始有勇氣去面對造成自己症狀的源頭:父母。

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承載主角的孤獨車廂

這是一步質的飛躍,哪怕之後的日子會有新的衝突和矛盾,但來訪者和父母的溝通都不再浮於形式,而是在來訪者的要求下直指問題核心。第三步,可能要用很多年,來訪者會在生活中通過和父母不斷的“衝突-和解”來製造新的相處模式。第四步,來訪者內心已經強大到可以處理任何父母帶來的負面情緒和影響。能從父母成長角度去合理解釋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由來。並且嘗試用自己已經成熟的健康思維、行為模式去影響父母,從而構建起一個新的健康家庭互動模式。

通常第三步和第四步總是融會貫通的,而多數人則永遠卡在了第二步。有些人至死都沒有勇氣和父母對峙。這其中就有我們的夢主體魯本。而隨著魯本父親的去世,和解——變成了永遠不可能的任務,也變成魯本心中永遠解不開的結。魯本心裡明明白白。所以在發現真相時,他才微笑著顯得那麼淡然。在潛意識深處,他早就知道一切。只是依舊選擇一遍遍沉浸在夢裡,我相信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他作出這樣的選擇。故事的最後,也是一切又要重新開始的地方。主角在孤獨的車廂上,又一次駛向無盡彼岸。

堪稱動畫版的《盜夢空間》,夢境的反覆循環,原來放不下的是自己

影片結束了。除了吹爆導演的敘事能力、意象塑造、邏輯構架、剪裁節奏、視覺藝術、音樂修養以及令人歎為觀止的廣袤知識面……等等等等以外。

也想說。

無論是作為父母、還是子女。

願你我今日都能珍惜當下,來日不悔不恨。

好了,本期內容就介紹到這裡,看完文章別忘記點贊和關注哦。大龍侃電影,越看越過癮,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