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根民:嶄露頭角的初春(散文)


邢根民:嶄露頭角的初春(散文)

也許是疫情期間在家呆的時間長了的緣故,總感覺今年的春天來得很晚,而冬天過得又很漫長,好像把一半風雪嚴寒的日子都延伸到了春天。

在焦急等待中,春天的腳步終於姍姍來遲,她的到來是悄無聲息的,讓人不知不覺中就感到了春意寫在了臉上。

其實,春天早就在一場大雪中開始了,正如毛澤東的詩所言,“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只不過今年的初春被一場疫情攪和,給人的感覺好像春天還未到。殊不知,今年的春天與冬天相互相依,往往是春風裡裹著飛雪,嚴寒裡透著春的溫暖,你來我往,而不會一方唱罷一方休。因而,今年的初春很晚才嶄露頭角的。

真正意義上的初春,是柳樹披上淡淡的綠色,杏樹的指頭掛上點點粉紅色的花蕾,枯萎的野草星星點點泛起一層薄薄的青。這時候,人們才感到陽光剛剛透出一點溫暖,春風也剛剛除去寒意,像絲綢一樣輕輕拂過人們臉龐,大自然的生機也剛剛甦醒。這個時候,初春才嶄露頭角了,而以前的歲月只不過是為初春所做的的鋪墊與前奏。

當花蕾含苞待放,枯草點點返青、柳條剛剛發芽時,我們彷彿一夜之間就從冬天越到了春天。這時候,人們才驚喜地看到春天的倩影,聞到春天清香的氣息。


邢根民:嶄露頭角的初春(散文)


與萬紫千紅、柳樹成蔭、春意盎然、春風和煦的仲春相比,我更喜歡破殼而出的初春。因為,仲春和季春好像一個人的青年與中年,這般時候它已經定型,已經將自己所有的美麗和才華釋放殆盡,留給人的想象空間實在有限。嶄露頭角的初春卻不一樣,它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蘊藏著無限的生機和能量,也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無限的希望,你可以把它的未來想得有多美就有多美,想給它給予多大的希望就給予多大的希望,正是這種無限的想象空間、這種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才讓我更加珍惜和愛護這柔弱的初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個孕育著豐收與希望的時節,也是一個催人奮發的時節,更是一個無限憧憬時節。而初春則孕育了整個春天,只有在初春,我們才從漫長的冬季看到了新生命的誕生,看到未來充滿著無限生機與希望。千萬別小看眼前這星星點點的綠和枝頭上那星星點點的花骨朵,它們才是無限美好未來的種子。如果你眼裡只有那些已經全部綻放的鮮花,只有那些已變得蔥蔥郁郁的雜草,那隻能說你目光太短淺,你還沒有從長遠的視角真正讀懂初春的價值。

正是看到了嶄露頭角的春給予人們的希望,人們才會有所感慨,才會給自己的未來描繪出一片錦繡畫卷。也許你是一個寒窗苦讀的學生,這時候你會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學習成績步步登高;也許你是一個田間耕耘的農民,你心裡嚮往的肯定是金秋時節的大豐收;也許你是一個民營企業家,你眼裡充盈的可能是豐厚的利潤。而我,這個時候想得更多的則是抗擊疫情中新的轉折點、新的生機和新的生活。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庚子年的春天充滿陰霾、恐慌、悲傷。當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邪惡的病毒吞噬,當一個個家庭被迫自我封閉,人們每時每刻都在手機屏幕讀著飆升的感染數字,每個人的心裡都被焦慮和懼怕填充時,如果能看到一眼窗外枝頭萌芽的花蕾,能嗅到透過窗戶的一絲花香,那該多麼美好!那一刻,這嶄露頭角的花蕾和撲鼻而來的花香,就是人們心中衝破黑暗與陰霾的一道陽光,讓人們在困境中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邢根民:嶄露頭角的初春(散文)


一滴水可見太陽,一縷春光可見希望。當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治癒率開始大幅度上升時,當全國除了武漢以外其他省市新感染數字降為零時,人們的臉上終於綻放出久違的笑容,彷彿嚴寒冰雪之後的枝頭綻放出第一朵花朵,也似清晨東方射出第一縷溫暖的霞光。伴隨著抗擊疫情的節節勝利,新的生機也出現了,死亡的病例終於被遏制住了上升的勢頭,英雄的白衣戰士用生命挽救了生命。在疫情低下頭時,便是生命的春天裡露出無限生機的時刻。

如同第一場春雨滋潤了大地,又如第一縷春風拂過臉龐,當春滿大地、百花綻放之時,這場肆虐中華大地的疫情終於被趕走了,蜷縮在家裡的人們終於可以出來舒展腰肢,邁開雙腳散步在開滿鮮花的山川田野、公園湖邊,小孩也終於可以在廣場放飛風箏,老人可以在公園賞花漫步,農民可以在田野春耕播種。這時候,再回想那嶄露頭角的初春,才恍然大悟,原來它蘊含了太多的喜悅,太多的幸福,太多的希冀。這時候,你一定會感謝那樣的初春,因為它讓你看到了生活原本的美好。

初春,如同新生嬰兒,充盈著青春的活力,展露著人生的未來。

初春,好似一隻報春鳥,給人間帶來一個又一個喜訊。

初春,也像一杯春茶,細細品它,清香,淡雅,卻韻味深長。


作者簡介:邢根民,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期公安作家研修班學員。作品見於《延河》《啄木鳥》《東方劍》《安徽文學》《廈門文學》和《小說選刊》等刊物,出版有小說集《血祭》《無縫交接》和長篇小說《沙苑人家》,中篇小說《血祭》曾獲首屆浩然文學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