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盡頭嗎?我國培養的3位頂級物理學家,為何都突然自殺而死

科學有盡頭嗎?我國培養的3位頂級物理學家,為何都突然自殺而死

二十世紀西班牙舉足輕重的哲學家烏納穆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的思想的墳場。"也許每個人對這句話內裡蘊藏的含義都有不同的理解,但事實上科學的世界裡確實隱藏了太多的悲歡合散的情緒

就如奠定熱力學、統計力學基礎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那樣有許許多多的天才在面對智慧與無能縱橫交錯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平凡如我們卻無法理解。

難道促使他們放棄生命的緣由真的是因為他們窺探到了神秘的科學盡頭嗎?在中國也有這樣三位堪稱頂尖的物理學家突然選擇了將生命結束在自己的手上,而這一切的原因都令人無比唏噓。

家給人足,化學天才卻家中自縊

傳統的中國社會,士農工商的觀念深入人心,一代又一代的學子試圖通過苦讀走上仕途改變命運,也不乏"一舉成名天下知"

的人中龍鳳,這種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的思想延續至今。在1972年的江蘇省海安縣,被稱為化學天才的王慶根呱呱墜地,給他拮据卻善良的父母帶來了獨屬於新生命的曙光

科學有盡頭嗎?我國培養的3位頂級物理學家,為何都突然自殺而死

儘管家中赤貧如洗,但王慶根卻十分勤勉,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中學,為了報答年邁多病卻還要供自己讀書的父母,王慶根加倍努力,展現出了他在化學方面非凡的天賦,高中時期便自學大學有機化學,在一次次的競賽中王慶根嶄露頭角,獲得了替國出戰國際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機會,並一舉奪得了金牌。

此後的王慶根相繼在南京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了計算機學碩士、化學博士等多個學位,畢業後的他順理成章的進入了美國Paypal互聯網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在此期間,王慶根娶妻生子,一切都顯得十分幸福美滿。

然而,十年如一日地過著外人眼中和睦生活的王慶根在四十歲的這一年,突然悄無聲息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妻子和女兒沉浸在失去至親的悲傷之中。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人的離開是毫無預兆的,王慶根患有嚴重的抑鬱症。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沉重的生活和工作帶給了他無盡的壓力。

科學有盡頭嗎?我國培養的3位頂級物理學家,為何都突然自殺而死

從小就被視作天才的王慶根不能允許自己的工作出現任何披露,即便老闆給他安排再多的工作他都要一絲不苟的完成,長時間的高壓環境導致王慶根緊繃的弦無法負荷,最終這位矯矯不群的寒門貴士敗倒在了抑鬱症的腳下,結束了自己短暫卻輝煌的一生。

死因成謎,公認天才的隕落引界內惋惜

1994年的一天美國加州大學的旗幟隨著一位天才的離去降至半空以告亡靈,而此舉祭奠的就是中國曾經最有潛力的物理學家馮奚喬。物理學界曾感慨他的離去是二十世紀末界內最大的損失

馮奚喬於1960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他和弟弟就在父母的影響下飽讀詩書,十七歲的那年多才多藝的馮奚喬就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物理學系錄取,並於四年後 順利畢業。而後在一次中美聯合舉辦的物理考試中,馮奚喬脫穎而出,就此被哈佛大學吸收前去深造。

科學有盡頭嗎?我國培養的3位頂級物理學家,為何都突然自殺而死

一切順風順水的進行著,不久後馮奚喬成功的在哈佛大學攻讀下了博士學位,成為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最年輕的教授。業餘時間的馮奚喬還有不少興趣愛好,看起來陽光、明朗的他卻在突然在三十四歲那年從法國巴黎的一間旅店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得知消息的親友同事皆是愕然與惋惜,但關於馮奚喬的死因一直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馮奚喬是為情所困而自殺,就連去巴黎也是前

去追隨心愛的女孩,也有人說他是被心愛之人的情人所殺,對此馮奚喬生前好友、北大教授郭衛不置可否,但在他看來馮奚喬的離世絕不僅僅是因為一個女子。

馮奚喬心高氣傲、自命不凡的性格在成就他的同時摧毀了他,學術方面,他精益求精,但他卻將這種心氣兒帶進了生活,不容許任何人超過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面對難以達到的目標時,馮奚喬極難接受,最終在感情和科學雙重的壓迫下,馮奚喬陷入瓶頸,進而走上絕路。

科學有盡頭嗎?我國培養的3位頂級物理學家,為何都突然自殺而死

名師之後,天才棟樑乘風歸去

最後一位則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的高徒,美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能力出眾的他就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早在十多年前就包攬了物理學界所有高含金量的獎項,就連老師楊振寧也表示,諾貝爾獎指日可待

然而年僅五十五歲的張首晟並沒有等到至高榮譽加冕的那一天,便被迫捲進了投資市場的漩渦。大多數人眼裡,張首晟是凌駕在天才之上的天才,連初中都沒畢業的張首晟自學趕了一波高考恢復的潮流,卻在談笑間被複旦大學錄取。

年僅十五歲的他投身物理學研究,一年後便被國家選派至德國柏林大學留學。他的一生彷彿始終與"天才"二字相伴。三十二歲,張首晟便成為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終身教授。

名聲籍甚的張首晟身在美國但不忘祖國栽培之恩,致力搭造中美高新技術交流的橋樑。作為斯坦福大學知名教授張首晟

躋身高新技術投資產業,創辦了丹華資本。但科學家似乎並不適合混跡商場。

科學有盡頭嗎?我國培養的3位頂級物理學家,為何都突然自殺而死

由於商業決策的失誤加之明爭暗鬥的運作、企業間的不良競爭,丹華成為了資本市場裡的一葉扁舟,無奈走向失敗。創始人張首晟也選擇了自殺身亡。他曾不止一次的感嘆最喜愛的事還是教書,傳道受業解惑才是最快樂的事,事與願違,張首晟最終沒能成為最純粹的科學家。

人類從擁有智慧起就從未停止過追求科學的腳步,這條道路上承載了無數人的情感、夢想甚至生命。從混沌初開到苛求真理,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段孤獨的旅程,當世俗已經無法企及思想的高度,生死也就成了一念之間的抉擇。

文/墨瓏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