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持續挑戰英特爾,EPYC各項測試遠超英特爾

後疫情時代,儘快的恢復社會生產,重啟數字經濟建設,是當下的重中之重。“新基建”的發展路徑,正是這種背景下被提出來的。

3月4日,中央決策層公佈了“新基建”作為經濟建設的長期目標。在新基建涉及的7大主要領域之中,就包括了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這四大重點的科技領域。值得注意的是,這是 “大數據中心”首次被列入新基建重點投入的領域。

作為新興基礎設施,數據中心與高鐵之所以能夠相提並論,其實代表了它作為“數字高鐵”的價值,數據中心的能力也代表了未來數字經濟的成敗。

新基建背景下的數據中心

由於疫情階段的需求影響,導致雲計算基礎設施加快部署,以及相關服務的需求增加,數據中心作為數字化建設的底層基礎設施,有望持續增長,而超大型數據的興建,則反映了數據中心的規模經濟實現。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達到 430個,其中美國約佔40%,而中國僅佔8%左右,由此可見,中國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應該有巨大的潛力。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 IDC機架數量有望增長到326萬臺。

AMD持續挑戰英特爾,EPYC各項測試遠超英特爾

首先,數據中心一直與數字經濟發展同步,數據中心建設多的地方,經濟更發達,中美兩國的數據中心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推動大數據中心建設進程,不僅僅能加速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堅實基礎。

其次,新基建當中與大數據中心同時公佈的科技領域,還包括5G、AI和工業互聯網。這意味著,在“新基建”的推動下,更多的集中式、大手筆的投資方式將加速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設。這對於數據中心的建設,實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疫情期間,大量基於“在線”的業務被廣為認可。比如遠程公協作、遠程醫療、線上教學等熱門應用的爆發,也讓焦點逐漸轉移到它們背後的數據中心上。越來越多人上雲、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這些之所以能實現,“數據中心”都是背後堅實的支持者。這也會進一步催生數據中心的需求。

最後,5G、AI等新興技術的落地,推動了數據中心由內而外的革命,擁有更高的效率,更高性價比的算力,更加節能環保,更智能化的運維都是數據中心需要去做出改變,甚至是進化的方向。

而作為數據中心當中,最根本的算力之源,芯片級的高性能也是推動高效能數據中心發展的關鍵,這就是AMD對EPYC推陳出新,不斷升級的意義。

EPYC是新的選擇,也是更優選擇

過去幾年數據中心的創新速度不可謂不快,虛擬化技術,容器技術等軟件創新不斷湧現;同時,還可以通過技術運維團隊,模塊化數據中心等手段來實現更高效率。但在AMD推出EPYC之前,數據中心在硬件層面的創新卻一直較為緩慢。

由於EPYC採用了7nm技術的設計工藝,7002系列的雙倍核心密度加上針對提升週期指令數進行的優化,實現浮點性能達到第一代 EPYC的 4倍。同時,7nm製程工藝同時也帶來更高能效,這讓第二代EPYC能夠以一半的功耗達到同等的性能。

AMD持續挑戰英特爾,EPYC各項測試遠超英特爾

達到這麼高的性能,得益於領先的Infinity架構,這是將AMD CPU和GPU集成在一起的系統級方法。由Infinity Fabric 3.0驅動的方法可以實現AMD CPU和GPU之間的內存一致性,減少數據遷移,從而提高性能,減少延遲並提高每瓦性能。

這使得搭載EPYC的單路服務器就可以滿足普通雙路服務器的大部分工作負載需求,在增加計算密度的同時降低購置、電力和散熱成本。這是在實現高效的前提下,同時擁有更低成本的保證,也是數據中心渴望的性價比更高的性能。很多權威的測試數據也顯示,採用 EPYC處理器的系統在許多行業性能基準測試中,無論是整數、浮點、虛擬化、數據庫還是高性能計算,都表現出色,優於業界同級別的產品。

在雲端的實際應用也證明了EPYC的高性能。日前,IBM雲正式採用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來加強其全球基礎架構,為最新的裸機服務器提供強勁支持。通過在IBM雲產品組合中增加AMD EPYC 7642處理器,IBM的裸機產品能夠擁有更高的計算性能。

AMD持續挑戰英特爾,EPYC各項測試遠超英特爾

無獨有偶,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和AMD Radeon Instinct MI25 GPU正在通過Microsoft Azure NVv4虛擬機(VM)拓大其性能優勢。這些虛擬機現已經在美國中南部和歐洲西部的Azure區域客戶中普遍可用,其提供的虛擬桌面體驗,使客戶能夠運行遠程雲端虛擬化服務和虛擬化桌面,為入門級工作人員以及CAD、仿真等圖形密集型可視化工作負載提供強勁支持。

AMD持續挑戰英特爾,EPYC各項測試遠超英特爾

由此可見,EPYC對於特別依賴CPU性能的數據中心至關重要,尤其是一些獨特的行業場景。例如在大型渲染類應用場景中,他們首先看重的是並行能力,單顆CPU64個物理核心的EPYC可以極大的提升並行計算能力;再比如,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內存數據庫、大數據分析、大型渲染,還是標準數據中心應用,高度並行的工作負載現在有了更多的核心可以使用。

EPYC之所以如此快速的被業界主流的雲計算公司青睞,被主流的數據中心服務商們所採用,高性價比和高性能的考慮必然是首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在英特爾統治的數據中心市場,給出了一個新的選擇,大量的數據中心玩家並不希望被某一家處理器鎖定,它們早就在探索新的可能,以創造更高的數據中心性能。

而EPYC的橫空出世,不僅讓數據中心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而且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選擇。在不久的將來,AMD將會贏回當初失去的市場份額。

做新基建的“數字高鐵”

“新基建”作為經濟建設的長期目標,所涉及的7大主要領域之中,既包括了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這四大科技屬性,也包括了城際高鐵和新能源充電樁等行業屬性。換言之,新基建本身就是科技與行業的結合。

以高鐵為例,中國領先於世界的高鐵水平,一是速度快,二是穩定又安全。以此類推,數據中心未來追求的目標,也是在穩定安全的前提下更高效。那麼EPYC恰恰可以做到,在穩定的條件下讓數據中心做到更高效,堪稱是新基建時代的“數字化高鐵”。

事實上,AMD之所以能夠不斷地挑戰英特爾,這本身就是不斷追求極致的過程,EPYC始終在做自我革命,從不妥協於漸進式的創新,在登上性能的巔峰時,又去追求新的巔峰。EPYC每次新的版本,都會相較於前一代擁有更高的性能。

AMD持續挑戰英特爾,EPYC各項測試遠超英特爾

在AMD展示的核心進化路線圖中,2017年發佈Zen核心,2019年發佈Zen 2核心,2020年將發佈Zen3核心。這一系列的進化路徑,會持續將“高效”成為EPYC不斷創新和突破的動力。

最後,數據中心的革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基建落地的速度,而EPYC有能力讓數據中心發展像是搭上數字化的高鐵,更快的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