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外貿服務型企業的衝擊

疫情對外貿服務型企業的衝擊

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主要是為中小企業,外來設點機構,以及海外的需求方等提供信息服務。第一大服務對象是中小企業,幫助它們接訂單,網上拓展業務。

對於外貿行業而言,國內疫情向好並不意味困境結束,逐漸嚴重的海外疫情才是外貿行業困境的開始。據海關總署14日消息,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減少80.6%。外貿行業的逆境不容小覷。

疫情效應就像多米諾骨牌,專注為外貿企業提供服務的外貿服務平臺也同樣受到衝擊。廈門嘉晟集團董事長李冬敏女士對此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2008年的危機跟現在比簡直是毛毛雨”, 當媒體記者問及此次疫情引發的危機跟2008年危機的區別,李冬敏答道,“我們公司是1997年啟航的,經歷了1999年的危機,2008年的危機,2010年的危機。相比之下那時候的危機都是毛毛雨。當時也有影響,但是沒有現在大。當時只是一個金融危機,而現在是金融危機加上其他因素構成的比較複雜的一個局面。現在是綜合徵。”

“我經常在感慨,這輩子竟然會碰到這樣的事情,不僅是最大的,我想說希望再也不要再碰到這樣的事了,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不要再碰到這樣的事了。”

雖然困難重重,但李冬敏也做好了準備。企業復工率達到了96.3%,“2月8號,政府派專機到貴陽、到四川、到省外去把外鄉工人接回來,也到企業為我們的復工復產做了關心和指導,幫我們解決了一些實際的問題,所以我們復工就很順很快。”復工後企業在各個環節都做好了準備,員工都很健康。而因為復工防疫措施到位,李冬敏的企業也成為當地復工防疫標杆。

面對未來,李冬敏依然充滿信心:“我相信我們自己的國家和文明,再怎麼變,我們在世界面前我們都會是最好的,這就是我的信念。”

廈門嘉晟集團公司是2月10號復工的復工率達到了96.5%。對於產業鏈上游的企業來說,疫情期間的復工情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上游生產廠家面臨著沒有工人,或者工人來上班但沒有口罩。但第二階段,工人有口罩了,也消毒液有了,但國外的訂單,少了。

疫情狀態下,外貿物流受到的衝擊是很嚴重的。一些企業面臨的問題就是,踉踉蹌蹌生產好產品後,要通過物流將貨物運出。物流在國內十分順暢,但銷往國外的這步,也就是到了外貿流程,包括報關,報檢,出口,收匯,退稅,付款等等。在出口方面,貨物運輸稍微慢一點甚至會遇到困境。

嘉晟公司收到了多個國家的客戶暫停出運、取消訂單的信息,涉及訂單金額大約有3000萬美金。目前已通知取消訂單及暫停出貨的客戶涉及國別有:菲律賓、英國、印尼、越南、美國、巴西、智利、法國、比利時、意大利、德國、荷蘭、西班牙等。目前,尚未有退貨情況出現,但不排除未來可能發生。

此外,由於國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且疫情越來越嚴重, 終端客戶對未來市場消費形式的預判非常不樂觀,因此,三月份以來接單基本停滯,不僅沒有新訂單,同時歷史的一些訂單也不斷被客戶要求暫停、延遲1-2個月或取消。

目前出口到歐洲和美國的貨物清關速度也非常慢,嘉晟公司在節前有出了幾批貨到意大利的,目前有碰到有客戶到目前都還遲遲沒辦法去清關提貨,貨物已經在碼頭滯港了2個多月了,也產生了額外的很多費用,目前也再不斷與客戶溝通協商處理,但因疫情原因客戶無法去清關,也不肯付貨款。隨著疫情發展,後續擔心貨到目的港客戶無法清關提貨的情況會越來越多。

付款難題也將困難傳導給了嘉晟。貨物到了國外客戶手裡後,對方不是有意不付款,是因為有困難無法及時付款。嘉晟是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幫助生產廠家把這批貨送出去。嘉晟有義務幫廠家把款項追回來,協助廠家解決沒辦法收回來款項的壓力,但其實這對嘉晟來說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嘉晟現在很希望政府或者相關的部門,給予我們一定的政策支持。

廈門政府過在企業調研的時候,告訴嘉晟公司疫情完全結束預計是半年,企業都很驚訝,但也做好了半年的準備。有句話說得好,“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現在天天在變。但是嘉晟公司相信我們自己的國家和文明,再怎麼變,我們在世界面前我們都會是最好的。

海關總署4月14日消息: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必然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外貿新訂單減少等問題開始逐步顯現,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不容低估;但有信心穩住外貿基本盤,將疫情對進出口影響降至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