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事特辦,200多噸蘋果不用再海上“漂流”

4月7日,威海翔星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員陶宏偉在威海海關通關業務大廳領取了一份不同尋常的植物檢疫證書。“這份證書是出口貨物臨時更改目的港後重新簽發的,多虧有了它,我們海上‘漂’著的200多噸蘋果有著落了。”陶宏偉說。

特事特辦,200多噸蘋果不用再海上“漂流”

原來,翔星進出口公司於3月17日向阿富汗出口三批鮮蘋果,貨物價值27.48萬美元。然而,貨物在海運途中卻遭遇不測——原定目的港因疫情臨時封鎖,200多噸蘋果頓時沒了出路。“我們多方聯絡,為這批蘋果找到了新的買家,可是原來海關簽發的證書卻沒有用了。”這讓陶宏偉犯了愁。正常情況下,已經簽發的植物檢疫證書不可以轉港,蘋果順利出口到新買家所在的阿聯酋,急需海關重新簽發一份新的植物檢疫證書。

接到企業的求助電話後,威海海關迅速作出了回應。“這種情況我們還是第一次碰到,但是在當下,滿足企業的現實需要是最為急迫的事情。”威海海關稽查二科工作人員王炳科說,考慮到沒有新的證書,這幾百噸鮮蘋果就將無限期滯留港口,出口企業將遭受巨大經濟損失,他們決定特事特辦,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重新為企業簽發植物檢疫證書。

“之前已經通過電話溝通好了,今天來直接就拿到了新證書,因為出證及時,我們可以在蘋果到達新港口之前就將證書寄給客戶。”陶宏偉喜出望外,僅滯箱費一項就為企業節省費用3萬美元。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對外貿易穩中提質作為‘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的重要任務。疫情期間,為支持轄區重點行業和企業積極應對疫情,促進威海外貿平穩發展,我們制定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外貿平穩發展的17條意見。”威海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水果等鮮活易腐的特色出口產品制定“優化出口前監管、提供便捷出證服務、加強出口後追蹤評估”的監管措施,急事急辦、特事特辦,讓出口企業安心。

為了讓出口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穩健,威海海關還充分發揮了“數據+研究”輔助決策作用,關注出口貿易阻力,提前研判貿易風險,及時做好預警分析和提出對策建議,為企業有效規避風險提供諮詢服務,促進外貿穩中提質。(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張萌 通訊員 肖蕊 劉匯/文 威海海關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