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捕魚兒海大捷,統治草原只需一步卻掉頭就走,打得什麼算盤?

《明史》“明年,又從大將軍北征,異道出塞,略公主山長寨,克全寧四部,度臚朐河,執知院李宣,盡俘其眾。”

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將元朝從中原地區驅逐至漠北,而脫古思帖木兒繼位後不斷襲擾明朝邊境。

明軍捕魚兒海大捷,統治草原只需一步卻掉頭就走,打得什麼算盤?

明洪武二十年,太祖皇帝派遣藍玉北上出擊。後來,還有人將藍玉同衛青和霍去病的漠北之戰相提並論。如果單論戰果,藍玉的表現並不比他們任何一個人差,甚至還高出一截。

(一)、出兵漠北,大勝乃還

《明史》“殺太尉蠻子,降其眾。獲其子地保奴等百餘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馬駝牛羊十五萬餘,師還,進涼國公”。

朱元璋濫殺功臣是歷史聞名的,但這並不能抹殺掉他的功勳。藍玉雖然人品有問題,但是在捕魚兒海之戰中的所作所為也是有目共睹的。明朝剛建立時,元朝殘留雖然已失去對中原的控制,但卻始終蠢蠢欲動。

1. 瓦解北元,維護統一

當時元朝的殘留雖然已不在中原,但因為其移民政策,明朝境內仍然生活著他們的許多部眾。在當時北方的山西、陝西,南方的四川,貴州和雲南等地仍然在元朝統治者手中。這也是為何朱元璋派自己的養子木英鎮守雲南的原因。

納哈出是北元的太尉,他擁兵自重不斷的侵襲遼東地區。在投降明朝以後,北元各部更加分散。其中,最為猖狂的便是哈赤溫的後裔脫古思帖木兒。他還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汗斡爾朵。朱元璋意識到,這是對自己最不利的小政權。

《明史》“洪武二十一年,命玉帥師十五萬徵之”。當時藍玉的軍隊,一路追趕至捕魚兒海。也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當時“人不卸甲,馬不離鞍”,一舉剿滅了蠻子、哈剌章的軍隊及原屬擴廓帖木兒的軍隊。

明軍捕魚兒海大捷,統治草原只需一步卻掉頭就走,打得什麼算盤?

2. 將軍遠征,載譽歸來

藍玉為了以防萬一,害怕北元勢力再度崛起於是將俘虜們以及死去兵將的盔甲堆積在一起全部燒燬。在返程的路上,朱元璋便遣使勞軍,下詔書以示表彰,並且將他比作是自己的李靖、衛青。自此以後,北元軍隊再也沒有對明朝的政權構成過任何威脅。

在脫古思帖木兒敗亡以後,蒙古內部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危機。各部的王公大臣,都自成一體。雖然,後來也有大汗但是都沒有對部落進行過完整的統一。唯一有這個苗頭的就是明末的林丹汗,但卻“創業未半,中道崩殂”。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也曾經幾度北伐。先是徵韃靼,後來又打瓦剌。雖然蒙古各部已然不再統一,但是遊牧民族來去自如經常襲擾中原邊境地區。這也給明朝的統治者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二)、何無一鼓作氣勢如虎?

藍玉的捕魚兒海大捷,彪炳史冊,至今仍有很多人引以為傲。這場戰役,徹底的消滅了元朝統治者恢復中原的想法。但是朱元璋卻沒有令軍隊就地駐紮,而是讓他們徑直反京。單從藍玉燒燬盔甲一事,可以看出他們對於蒙元殘留還是有所忌憚的。那麼為何不趁機佔領草原地區,擴大版圖呢?

1.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的這首《使至塞上》,所提到的燕然,正是唐朝所設立的燕然都護府。這是李唐王朝,為了管理漠北的突厥以及鐵勒諸部而設立的行政機構,而後又改名為瀚海都護府。

明軍捕魚兒海大捷,統治草原只需一步卻掉頭就走,打得什麼算盤?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都護府當時的轄區東至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北至貝加爾湖,也就是明朝藍玉打仗的捕魚兒海。雖然後來又設立了安北都護府,但是前後不過五十餘年便撤銷了。

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價值。當時的社會又不需要油氣資源,也沒有現在疆域規劃的這麼嚴格。所以,明朝的統治者們完全沒有必要將大軍全部安置在此處。朱元璋稍微看點歷史書,便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況且,他如果什麼也不懂是完全不可能從乞丐成為皇帝的。

對於明朝來說,佔領漠北草原絲毫沒有任何的用處。而且此地距離中原較遠,管理起來也是非常的麻煩。此地乃為北元的老家,即使沒有了脫古思帖木兒但也有許多遊牧部落會不斷的襲擾。他們是不會允許,漢人的政權在這裡生根發芽的。

2. 成本過高,難以為繼

《明史》“先是,太宗置哈密、沙州、赤斤、罕東四衛於嘉峪關外,屏蔽西陲。至是,沙州先廢,而諸衛亦漸不能自立,肅州遂多事”。明朝成化年間,為了哈密的控制權與吐蕃軍隊還有北元展開了數次爭奪戰。

而後設立了沙洲衛,也就是在今天的甘肅敦煌,河西走廊一帶。但是到了正統年間,又將沙洲衛撤掉了。明朝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都能放棄,更不用提荒無人煙的貧瘠漠北地區。主要原因還是當地的民族太多,漢人想要維持統治太過於艱難。

漠北地區距離北京較遠,統治起來可謂是鞭長莫及。而且一旦統治草原,就需要從漢地向漠北移民。農耕民族的百姓,自然是不願意去天寒地凍的草原過遊牧生活。所以,這又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完這項工作。

明軍捕魚兒海大捷,統治草原只需一步卻掉頭就走,打得什麼算盤?

而且士兵都是漢人,不熟悉也不適應當地的生活條件。如果是單純的作戰,幾年之內便可歸還。但要讓他們長居於此,難免會心生怨言。也會不斷地想念家鄉的生活,這就很容易在軍隊內部引發譁變,若真實如此則得不償失。

(三)、邊疆苦寒,控制艱難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在歷史上的邊塞詩中,大都是描寫塞外的苦寒淒冷景象以襯托自己的大義和平定戰亂的決心。

對於明朝而言,既然戰略目標消滅脫古思帖木兒已經實現,那麼就是完完全全的勝利自然理所應當的該班師回朝。戰亂已然平定,威脅也早已蕩然無存就應該凱旋而歸,他們也從未想過要控制草原地區。否則,朱棣數次親征早就在草原設立都護府了。

1. 缺乏統治基礎

在乞顏部首領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率領各部落在斡難河源頭舉行誓師大會時,草原百姓對黃金家族的執念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隨著他四處征討,建立起橫跨歐亞的帝國,在當地百姓心中早就是草原正統。

而千百年來自東胡和匈奴開始,漢人從未真正的統治過草原地區。對於明朝來說,如若直接將捕魚兒海以南的地區收歸己有,肯定會引起各部落的反抗。他們是不會允許,漢人的政權在自己的土地上執政的。

明軍捕魚兒海大捷,統治草原只需一步卻掉頭就走,打得什麼算盤?

如果強行控制,逐水草而居的部落必然會輪番襲擾。而明朝的士兵又會思家心切,則戰鬥力和意志力都會非常的消沉。對於明朝而言,這無異於滅頂之災。如若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則必定會對朝廷帶來巨大的打擊。

如若明朝想要堅持自己的統治,其實也有一個方法可選。那就是選擇一個黃金家族的女人,進行聯姻。或者,選出一個酋長當作自己的代理人,這也需要聯姻。而她的地位當然不能太低,必須是皇后級別,這樣才能服眾。

2. 眾望難所歸

當時支撐士兵在冰天雪地中堅持下去的利益,就是大勝而還。如果勝利了,還不讓他們回家那麼必然會讓他們產生不滿。如果想要長期維持下去,則必然需要從中原地區向塞外進行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當時內地連年戰亂,先是趕走了元朝統治者而後又對陳友諒用兵,民不聊生。“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當時的山東、河南、河北地區因為戰亂原因,血流成河,千里無雞鳴,百里無人煙。

所以,明朝統治者開始從山西向中原各地進行大規模的移民。現在習慣說“解手”的,都是在當時移居的。就此而言,明朝的人口數量已經不允許他們再次向外分散人口。能做的,只有與民休息,修養生息。

從山西向其他省份移民,都要連哄帶騙還要半強硬的推行更不用提從中原向塞外進行移民了。這一點,百姓根本不會同意。他們不習慣也從未從事過遊牧活動,無法在草原上生存。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家都喜歡往繁華富庶的地方去。

明軍捕魚兒海大捷,統治草原只需一步卻掉頭就走,打得什麼算盤?

而且中原百姓的鄉土情結非常濃厚,還講究“落葉歸根”,如果將他們連根拔起則必然會使其產生極大的不滿。在草原上如果無法從事生產,那麼兵丁的物資就會造成問題。總不能讓他們一邊放牧,一邊打仗。而從朝廷向外補給,供給線也未免太長。況且,沿路肯定會有其他部落的襲擾。

結語:

捕魚兒海大捷,維護了明朝主權的完整性。而且,北元勢力也不足以對其統治構成任何威脅。即使有,那也不過是小打小鬧。想要染指中原,那是難上加難。因此,控制草原對於明朝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他們也從未想過,將這片區域佔為己有。

參考文獻: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