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隱祕角落之捕魚兒海之殤6

永樂七年(公元1409)八月的一天,靖難功臣淇國公丘福率千餘精騎來至臚朐河南岸,準備奇襲韃靼部可汗孛兒只斤-本雅失裡。

臚朐河發源於蒙古國的肯特山東麓,最後注入中國境內的呼倫湖,呼倫湖南邊500裡處便是貝爾湖,故此這一帶的草原便被稱作呼倫貝爾大草原,貝爾湖就是捕魚兒海,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此時距捕魚兒海之役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物是人非。

孛兒只斤-本雅失裡同天元帝一樣,我們也搞不清楚他是誰家的孩子,不過知道他是忽必烈一系的子孫。

天元帝被其部將也速迭兒所殺,也速迭兒也姓孛兒只斤,是蒙古黃金家族的成員,但他是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後代,但也速迭兒沒傳了幾代,蒙古大汗之位又回到了忽必烈系子孫的手中,就是這個本雅失裡。

永樂七年春,明軍俘獲韃靼部曲完者帖木兒等二十二人,永樂皇帝派給事中郭驥帶著詔書和俘虜前往韃靼部前去招撫。

沒想到這個本雅失裡翻臉不認人,竟然將郭驥給殺了。

這還得了,給臉不要臉,叔可忍,嬸兒不能忍。

永樂帝大怒,準備發兵討之。此時靖難功臣張玉、朱能已死,朱棣無人可用,而丘福在封爵之時,又名列功臣之首,授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不讓他領兵,誰敢領兵?

於是朱棣命丘福佩徵虜大將軍印,充總兵官。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為左、右副將,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為左、右參將,率十萬騎兵北行。

但朱棣深知丘福為人質樸勇猛,但謀劃智計不如張玉,敢戰深入與朱能相當,是個先鋒之用,非大將之才,故此朱棣怕丘福輕敵,臨時之時再三叮囑道:“卿用兵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蹤影,宜時時如臨大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一舉未捷,伺機再舉。”待丘福啟程之後,他又連降諭旨,謂軍中有言敵易取者,慎勿信之。

但我們都知道墨菲定律,怕什麼就來什麼。

丘福出塞之後,露出了他先鋒之才的本性,親率千餘騎兵長途奔襲來到了臚朐河南岸,遇到了韃靼遊騎,明軍一舉將其擊敗,遂渡河而來,抓獲韃靼尚書一人。丘福對此人好酒好肉的一番款待,問他本雅失裡所在。那個尚書吃飽喝足了,信口言道:“我家大汗聞大兵來,已惶恐北走,離此約三十里處紮營。”

丘福大喜,對眾將道:“天賜良機,當疾馳擒之。”

諸將請求等候諸軍集合,偵查韃靼虛實後再進。丘福不從,聽信了那個尚書的話,以其為鄉導,直奔敵營而來。

說實話,看到此處,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這一年丘福已經六十七歲了,還象個三歲小孩那麼單純,又象個二十歲小夥兒一樣脾氣急躁。

他已經六十七歲了,被封為世襲公爵,功勞再大,也是賞無可賞了,他如果是老成持重一些,待大軍彙集,也可能貽誤了戰機,但至少能立於不敗之地,就算是無功而返,大不了回家頤養天年,也算落個好的結局。

捕魚兒海之役便不同了,藍玉此時也不過是個中年人,還是永昌侯,他還有上升空間,所以值得冒一下險,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果然他賭贏了,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丘福這麼拼命就說不通了,只能用人性來解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丘福就是個打前鋒的命。

你還別說,那個尚書真沒忽悠人,丘福等人真的找到了韃靼的大營,打了兩天,每次都是韃靼軍隊佯敗而去,丘福不知是計,下決心在後緊追不捨。

安平侯李遠勸諫道:“將軍輕信敵虜閒話,孤軍深入,與敵轉戰。你沒看出來敵人是在向我示弱,誘我深入,我軍進必不利,退則恐為所其所乘,我軍目前只可結營自固。白天揚旗伐鼓,出奇兵與之挑戰;夜晚多燃放火炬鳴炮,虛張軍勢,使彼莫測。待我大軍畢至,併力攻之,必可獲捷。如其不然,亦可率全軍而還。臨時之時皇上與將軍所說的話,你難道忘了嗎?”

武城侯王聰亦力言不可。丘福皆不聽勸,厲聲喝道:“違命者斬!”即先馳出,命令士卒隨行。他手下騎兵知道此去不免,皆流淚不止。諸將不得已與之同行。

出兵不久,韃靼兵大至,將丘福等人圍之數重。王聰戰死,李遠率五百騎突擊敵陣,殺敵數百人,最後馬蹶被執,罵不絕口而死。

丘福及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等諸將皆被俘,後一起遇害。由於群龍無首,丘福所率的十萬大軍,全軍盡沒。

歷史的隱秘角落之捕魚兒海之殤6

明軍征戰圖

火真還是個蒙古人,卻為漢族人打了一輩子仗,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真實體現了明朝民族大融合的場景。

敗報傳至京師,永樂帝震怒,因為丘福不聽他的警告,以至喪師,故此將其除爵,全家流放海南。奪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連帶著火真和王忠二人倒黴,也被除爵。

王聰和李遠二人因為勸諫過丘福,故得朝廷褒獎和撫卹。看來,不管什麼時候,不唯上,只唯實,還是有好處的。

將近兩百年後,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在明朝即將滅亡之際,南明弘光帝為了激勵士氣,追補開國名臣贈諡,才追贈丘福為舒城王。

丘福地下有知,也可以安心了。

捕魚兒海之役,明軍大敗蒙古八萬人,二十年後,蒙古人又在離此不遠的臚朐河畔大敗明軍十萬人。看似蒙古人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本雅失裡內心一定深感欣慰,終於可以告慰先祖天元帝的在天之靈了。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韃靼部隨後遭到了更大的打擊。

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親率五十萬大軍出塞,在蒙古帝國龍興之地斡難河畔擊敗了本雅失裡,本雅失裡率七騎逃遁,不久就被瓦剌部馬哈木所殺。

這一仗看似明軍又扳回來一局。

但四十年後,在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入侵明朝邊境,明英宗親率二十萬大軍出征,未經一戰,回師途中在土木堡被瓦剌襲擊,二十萬大軍一朝覆滅,英宗被俘,連張玉的兒子,時年已經七十五歲的英國公張輔也戰死沙場,父子兩代人都不得善終,他們是否受到了捕魚兒海的詛咒,我們不得而知,只是從歷史的蛛絲馬跡中嗅出了一絲因果循環的味道。

歷史的隱秘角落之捕魚兒海之殤6

出警入蹕圖

此戰過後,蒙古和明朝打了個2:2平。

就這樣,明朝和蒙古互相纏鬥了二百多年,誰也沒把誰打服,但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後蒙古和明朝都亡在了大清的手裡,不能不說老天給他們兩家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數百年過去了,呼倫貝爾大草原風光依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刀光劍影遠去,此地再也不會聽到數十萬無辜生靈的哀鳴和哭泣。

願和平永存,捕魚兒海之殤永不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