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知識混淆知識點整理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出現很多知識點學生經常容易混淆,因此,針對此類知識點進行整理,關鍵幫助學生理清楚知識與知識的聯繫與區別。

一、教育的“歷史性”與“歷史繼承性”

歷史性指的是在不同的社會或者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歷史繼承性指的是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

兩者的區別在於:歷史性強調的關鍵在於不同階段;歷史繼承性強調的關鍵在於一脈相承。

【單選題】西周時期的“敬天祭祖”與清明節之間的聯繫,體現了教育的( )。

A.歷史性 B.永恆性 C.歷史繼承性 D.不平衡性

【答案】C。解析:題幹中的“祭祖”與清明節“祭祖”是一脈相承的關係,體現的是歷史繼承性。

二、赫爾巴特的“現代”與“傳統”

赫爾巴特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之父”和“傳統教育學之父”。其中,“科學教育學之父”主要是因為赫爾巴特通過《普通教育學》將教育學規範化體系化;“傳統教育學之父”主要針對的是赫爾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是傳統教育的三中心;而“現代教育學之父”主要針對的是誇美紐斯而言的,誇美紐斯是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則為現代教育學之父了。

三、誰決定了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直接決定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最終決定因素是生產力。

四、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順序性和階段性:

順序性:漸變過程;階段:不同年齡段的特點、任務不同。

答題技巧:題幹中,不同年齡的特點之間,有聯繫的就是順序,沒有聯繫的就是階段。

2.階段性和不平衡性

階段:不同年齡段;不平衡: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發展速度不同。

答題技巧:題幹中,單純年齡段即階段;年齡段+速度即不平衡。

3.不平衡和個別差異

不平衡:個體內部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不平衡;個別差異:個體與個體之間。

答題技巧:不平衡:一方面…一方面…;某方面…某方面…;

個別差異:有的人…有的人…。

4.“一刀切”問題

答題技巧:“一刀切”違背了階段性;“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成人化”違背了階段性;老師針對全班同學“一刀切”違背了個別差異性。

1.【單選題】兒童在幼兒時期,以直觀動作思維為主;到了兒童早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中學以後,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答案】階段性。解析:體現的是不同階段思維具有不同的特徵。

2.聰明早慧和大器晚成,體現了個體身心的( )。

【答案】個別差異性。解析:可以變成“有的人聰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

3.李老師針對全班同學採取了一刀切,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答案】個別差異性。解析:針對全班的一刀切問題。

五、人格尊嚴權與身心健康權

人格尊嚴權指的是學校、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尊嚴,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其他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身心健康權指的是保護學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內容。

區別:兩者的受傷害程度不同。如果出現老師體罰學生、變相體罰學生等使學生身心受到嚴重傷害,那就是身心健康權。

【單選題】李老師罰學生抄寫單詞50遍,侵犯了學生的( )。

【答案】人格尊嚴權。解析:學生的身心並沒有受到嚴重傷害。

以上是教育理論知識混淆知識點整理,希望能對您的備考有所幫助。

教育理論知識混淆知識點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