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應答有哪些話術和技巧?

大家所要面試的崗位是不一樣的,但是面試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論和應對思路是相通的。 先把目錄放在這裡,讓大家看看我的答案思路:

面試節奏如何去把握

每個面試官都會使用的面試套路

向面試官描述工作背景

向面試官描述任務

向面試官描述行動

向面試官描述結果

90%會被問到的面試問題如何去準備

如何應對面試官說“你還有什麼想問的?”

一、面試節奏如何把握

很多人都會認為面試節奏跟自己沒什麼關係,是由面試官來進行把控。這麼想就完全錯了,首先面試節奏是由你自己去做好把控,其次,想要完成一次高質量的面試,面試節奏的把控顯得尤為重要。

1、一般情況下,一次面試時間在30min左右,如果聊得比較深入,可能會拉長到一個小時左右,速度如果快一點,也基本上有20min。所以這一部分的問題就變成了:如何在30min左右,儘可能地向面試官展勢自己具備進入公司的能力?

2、所以在面試過程中,並不是等著面試官問你問題就好了,而是需要你來主動控制面試的節奏。 我們先來看看“沒有控制好面試節奏會是怎樣的情況?” 和麵試官聊無關於面試崗位的工作經驗,花了20多分鐘 表決心、閒話說的太多,沒有表現自己的能力 一味地等著面試官提問,純粹的一問一答模式 對於面試官的提問,回答地非常跳躍,想到哪裡說到哪裡 …… 如果在面試的時候陷入了這樣的情況,先不說自己能否入職,至少在面試官的心中,這次面試不會給他留下太多的好印象。

那麼在面試過程中,應該去怎麼做呢?

大塊時間,都要用於展示自己的硬素質和崗位要求的技能,以及和麵試官互動 比如你面試的崗位是新媒體運營,那麼你要詳細講述的就是你做了一個個人公眾號,具體是怎麼做的:做了哪些設置、原因是什麼、目標是什麼、嘗試是什麼,以及數據反饋和你的思考是什麼……等等這些都是這個崗位所要求的硬技能。另外,在這個過程你需要和麵試官去互動,他可能會問你數據是怎樣獲得的、調整了哪些公眾號頁面的結構、還做出了哪些其他的嘗試……

關於硬素質,需要找到最能夠展勢自己可以勝任面試崗位要求的經驗或者項目 關於軟素質,需要貫穿面試整個過程,指的是你對工作的思考、對職業發展的思考

小塊時間,用於面試官向你的提問和你向面試官的提問 這一部分比較好理解,在面試過程中可能會被問到比較難回答的問題和更多用於展現你個人思考方向的問題,這個在這裡不細說,在後面的部分會專門展開。

如果面試官問的問題方向和麵試崗位沒有太大的聯繫,你需要主動去轉移方向 。

如果你面試的崗位是新媒體運營,但是你之前是做銷售的。面試官在問你之前的工作經驗,你就需要比較精煉地描述一下你做銷售時候的情況,然後再引導到和麵試崗位有關的項目經驗,比如做了關於個人公眾號的嘗試,然後主要來聊這一塊你是怎麼做的,而不是把大塊的時間去用來說明自己做銷售時候的業績有多好、加班有多嚴重……這樣只會浪費面試時間,消磨面試官對你的耐心。

總結一下: 雖然自己的面試者,但是自己完全可以去嘗試把握住面試話題的傾向性。面試官一天下來肯定不止面試你一個人,所以他問的問題肯定不會針對你的自身優勢去展開,或者他問的問題也不一定正確有用。你要做的,就是引導面試官去聊你相關能力方面的東西——具體的精力、項目以及案例。

二、每個面試官都會使用的面試套路

接下來的四個部分是整場面試最為核心的地方,也是在面試現場中需要儘可能去做到的部分。 對於面試官來說,他們對於每場面試,都會使用到一個非常著名的原則:STAR面試原則。

面試應答有哪些話術和技巧?

依據“過去的行為是未來行為的最好預言”,STAR原則被分成了背景、任務、行動和結果四個部分(也就是這篇回答的核心四部分)。

面試官會依據這個原則來對你展開提問:

你曾經做過什麼樣的事情?幹到了怎樣的位置?(背景)

你的工作目標是什麼呢?(任務)

你具體是怎麼執行的?涉及到了哪些操作和步驟?(行動)

最終得到了哪些結果?你對這個結果有什麼思考呢?(結果)

在完全不瞭解你的情況下,面試官會詳細地詢問你之前做過的事情來判斷你的能力,並且判斷你是否適合這家公司,你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崗位,能夠帶來怎樣的結果。

這裡再囉嗦一點,如果你要應對面試官STAR原則式提問,你要清楚的知道面試崗位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

比如你去面試策劃崗位,一定要展現自己邏輯思維能力的特點和經驗;你去面試行政崗位,那就要讓面試官知道你踏實肯幹、事無鉅細的做事態度;而這個問題是問面試運營崗位的,那麼就要展現作為運營工作人員的必備技能和素質,比如數據思維、明白什麼是有效流量、懂得AB測試……

3、向面試官講述工作背景

我們來看看如何去描述自己之前工作的具體背景,在這裡以新媒體運營這個崗位為例。 那麼這個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質是什麼呢?

思維活躍,不斷接受新事物

正確的做事思路

學習能力過硬

拿得出自己做過的公眾號作為案例來展示自己的能力

再來看看具體的對話: 面試官:我看你之前在公司做了銷售工作,你講解一下這個工作內容吧。

面試者:這家公司是做XX業務的公司,當時我所在的團隊是X個人,我在其中是負責XX的崗位。當時做到了XX的銷售業績,給公司帶來了XX的銷售額(利潤)。這段做銷售的工作經驗讓我學會了如何瞭解用戶需求,而銷售工作的核心就是挖掘目標用戶的核心痛點。而這段工作經驗對我後期做自己的個人公眾號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我瞭解用戶,所以我在運營自己微信公眾號的時候,會有理有據地在各種渠道進行各種靠譜嘗試,得到各種數據來進行調整策略。

來總結一下關於描述工作背景的幾個主要元素:

公司的業務是什麼

所在團隊的人數及自己負責的部分

當時做的業績概況

判斷話題的方向,及時切入到和麵試崗位有關的內容

這樣形式的回答就可以迅速把話題引導到和麵試崗位相關的工作經歷和項目上,讓面試官去了解你的經歷和能力,很好地控制了整場面試的節奏,同時準確向面試官描述了自己的工作背景。

在“描述工作背景”這個部分,以下是主要的回答思路:

記住自己面試的是什麼崗位,判斷出哪些經驗對面試成功有幫助

佔據面試主動權,引導面試官去注意對你最有利的工作經驗

如果你是轉行的人,不要花大塊時間描述和麵試崗位無關的工作經驗

4、向面試官描述任務

這個部分,你需要清楚地向面試官描述:

你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被拆解成為更為詳細的小問題:

你清楚自己為什麼這樣做嗎?

核心的KPI是什麼?

任務能夠被分解嗎?

……

關於目標/任務的描述,你需要做到清楚而系統,因為這樣才能表示你後面的行動才能夠緊密地圍繞你的任務去進行,同時意味著你的頭腦是非常清楚的。

我們直接來看具體的對話:

面試官:既然你說到了自己的公眾號經歷,那就具體談一談吧。

面試者:我做個人公眾號的目的是為了練習自己的互聯網做事情的能力,具體包括了做事情的方法、文案技巧、數據思維以及社群運營能力。再具體到這個公眾號的運營目標,就是公眾號粉絲的增長、內容的曝光數以及引流轉化到社群的人數和活躍度。因為我對XX領域(可以是電影、健身、搭配……)非常感興趣,所以做了這個方向的公眾號。 這個部分所花費的時間會比較少,甚至用不了一分鐘。但是如果你能夠條理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任務,那麼下一個部分“行動”的講述就會非常順暢,因為你的思路會根據這部分的目標任務來展開。

總結一下這部分:

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任務,意味著你能清楚自己做什麼、怎麼做,並以此證明你有獨立思考能力

把目標進行拆解,意味著你有邏輯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工作方法論

對目標的描述流暢,說明你在入職後可以順暢地和領導同時溝通工作

5、向面試官描述行動

這個部分的描述會是花費時間最長的部分,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因為在和麵試官描述具體行動的時候,可以展示你做事方式方法、科學的思考方法。

描述“行動”的背後,是向面試官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執行能力,你需要解釋的是: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遇到困難時候是怎麼調整的?

你的思考和執行力在哪個方面可以展示出來?

……

面試應答有哪些話術和技巧?

根據“做事思路”裡面的五個步驟,我在這裡分別給出具體的對話案例:

面試官:那你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面試者:(目標導向)我設立的目標是公眾號粉絲的增加以及增加粉絲的活躍度。在確定了這個目標的時候,我就會思考:用戶憑什麼去關注我?怎樣去引導他們?設置什麼活動可以有效增加互動、增加話題討論呢?這樣的思考之下,我就能夠推出自己在下一步需要去做的是用戶調查,來清楚地瞭解用戶喜歡什麼?願意討論的話題又是什麼?然後再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行動操作,這樣才可能達到更高的成功率。

(收集信息做調研)未來清晰地瞭解目標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我用了兩個方式來做用戶調查。第一個方法是想辦法進入相關領域的QQ群和微信群,觀察裡面的聊天內容,找到大家樂於討論的話題和內容;再去知乎的相關問題後面找回答,並且查看評論區裡面談到次數比較多的話題,做好記錄。第二給方法是做1V1的用戶調查,這裡我最主要是調查了我的好朋友,雖然不是陌生用戶,但是我知道他/她也是XX領域的愛好者,同樣可以給我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我去完成目標用戶的畫像。根據以上兩個辦法收集到的信息,我接著製作了相應的內容。

面試官:好的,我知道了,請繼續說。

面試者:(精益執行)在執行方面,我選擇了幾個渠道來投放自己的內容。其中之一的渠道是知乎平臺,選擇這個平臺的原因是,知乎的用戶量非常大,並且都是互聯網使用者,並且通過話題篩選,知乎已經把相同興趣的用戶都聚攏起來,我可以很方面的把自己的內容展示給相應的用戶。另一個渠道是相應領域的社群,群裡都是目標用戶,我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的反饋。為了精益執行,我分別在這兩個渠道都寫了文章,然後進行試水,查看初步效果。

(數據反饋)我分別寫了幾種類型的文章,發現知乎渠道得到了最好的效果,閱讀量達到了xx,獲得了xx贊同數;在具體的內容方面,通過數據的對比,我發現xx細分話題是用戶最喜歡的內容方向。基於以上幾點,我得出了自己下一步更新內容的方向,包括應該往哪個渠道投放內容,以及內容輸出的方向。並且在一段時間內,我都在持續收集數據,不斷對比內容類型的市場反饋。在效果方面,XX內容在XX渠道的投放,在一週內給公眾號帶來了XXX粉絲數,增幅為380%。

面試官:很不錯,接下來呢? 面試者:(調整優化)通過數據的反饋,我增加了對XX方向內容的輸出力度,還在自己的社群裡組織了關於XX話題的討論活動。除了數據的反饋,我還持續地和用戶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這樣不斷更新內容和活動,有理有據地做事情,回收到的效果越來越好。

以上是關於“描述行動”的具體對話,篇幅很長,但是包含了完整的回答思路,對夥伴們怎麼面試有非常大的參考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一點,上述對話只是比較理想的情況(你和麵試官的思路都比較清晰,並且你能夠很好把握整個面試節奏),真實的面試過程很可能會有變化,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理解第一部分講到的“做事思路”,不能去嘗試背什麼面試模板或者流程。

總結一下“描述行動”這個部分:

這個模塊非常重要,因為直接體現了你的思考能力和執行力

一定要自己實際思考過、動手做過,才能在描述的時候清晰流暢不卡殼

描述過程中,時刻記住圍繞“做事思路”去回答,讓自己的行動找到支撐點,要做到有理有據

關於工作結果部分,不強求有多麼漂亮的數據,但是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論

6、向面試官描述結果

這是STAR原則裡面最後一個模塊,也是對之前三個模塊的成果展示。

當我們設置完目標,並且經過考察、測試、行動以及反饋調整之後,我們會得出結果。我們當然不能說一番操作後,看起來相當熱鬧、相當牛逼,而是要給出相應的具體情況和自己的分析。 在這裡,你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部分的對話要傳遞給面試官:你不僅僅是一個工作執行者,而是能夠幫助公司企業解決問題的人;因為廉價的勞動力/執行者只能怪完成任務,而能思考的人才可以去幫助老闆去解決問題。(如果老闆去招了一個人,只能給他帶來問題,沒有想著如何去解決問題、如何優化結果,那招人是為了什麼呢?)

工作結果有兩個:達到了既定目標(即成功),和未能達到既定目標(即失敗)。

所以工作結果也對應了兩個後續的行為:調整(對應失敗)和擴張(對應成功)。 這個其實非常好理解: 如果前三部分操作後得出的結果是失敗的,那麼我們所需要考慮的是嘗試有依據地調整之前的操作,並且再次操作,看看自己的優化做得如何,這次能否達到目標。

如果得到的結果是成功的,那麼說明這次嘗試是合理正確的,可以加大成本(精力、金錢等)的投入,來得到更好的結果。

下面分別對應失敗(調整)和成功(擴張)給出相應的具體對話:

面試官:結果如何呢?

面試者:(調整)一週時間後,我運營的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增加了200左右,但是我注意到文章的打開率上不去,所以我思考,因為用戶主要是XX,上午和下午都沒有時間,到了晚上才可能有時間去看微信。之後我進行了用戶調查,確定並驗證了我的想法,所以調整了文章推送時間。

在這個對話中,我不僅描述了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增長數和打開率不高的情況,還針對這個結果給出了優化調整的方向。這樣證明了我是一個懂得持續思考的人,也懂得持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實際面試中,不要等著面試官去問你如何去將粉絲數增加到400,或者文章打開率達到怎樣的程度,而是自己主動說出來,這樣會增加面試官對你的好感度。

面試官:這樣下來,你得到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面試者:(擴張)通過對XX渠道的運營,我發現這個渠道的用戶活躍度很高、質量也非常好。所以我對這裡的用戶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查,找到了更多的話題來指導自己文章的輸出,進一步擴大了自己引流的入口。同時,我也思考了用戶好不容易來了我這邊,應該給他們一些好處激勵一下,所以我嘗試了建立一個社群,願意進來的都是比較核心的用戶,我新寫的文章,直接發到社群裡,會得到更高的打開率,也有利於我去了解用戶,因為可以在社群裡和大家一起做活動。

這裡的思路是一樣的,對於結果的思考也需要持續,不斷考慮擴張的方向、如何去得到更好的結果,同樣是展示思考能力。

這部分進行總結:

展現自己的思考方式,針對結果你能給出下一步操作辦法

證明給面試官:你是一個“自驅動”的人,有自己的想法、不被動

傳遞給面試官,你是一個能解決問題、而非只會製造(或者發現)問題的人

7、面試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問題

之前的答案部分,是需要在一場面試中花大塊時間和麵試官做深入交流的部分。 到了這個部分,則是花小塊的時間,來順利應對面試官提出的幾個常見問題。

這些問題並不難,但是一定記住:面試過程中一定要真誠,不能依靠套路技巧來試圖贏得面試官的好感,自己的回答內容都需要建立在事實上,實在不行,也只採取“規避”的方法來減少敘述,“說謊”是面試中的大忌。

以下是面試中最容易遇到的幾個問題:

你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

你對未來的規劃是怎樣的?

在實際工作中,如果你難以和同事或上司相處怎麼辦?

你的缺點是什麼?

你如何來看待我司的業務?

在這裡還是要囉嗦兩句: 不要用所謂的“套路”、“技巧”去獲得面試的成功,你應該要做的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思考、優化自己的規劃、表達和提升自己的情商能力。

那我們來對每個問題進行分析:

你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

在這個問題的背後,面試官是想考察你對一份工作的態度、在工作中你看重的是什麼,以及你能否較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等等。

相對合理的說法,是表示自己想獲得更大的進步、學習更多知識,或者是前公司的工作內容於我的規劃方向不一致。 應該避免的說法,是表示自己業績差、溝通能力不行,或者吐槽老闆、同事等,這些消極的回答會給面試官留下非常差的印象。

你對未來的職業規劃

面試官提出這樣的問題,是為了考察你是否願意長期進步,還是說只想找一份工作。一個願意長期保持學習狀態、保持進步的人,是大多數企業都樂於招的人,因為隨著入職時間增長,員工會有比較大的可能去接觸更加核心的工作內容,這需要員工有對應的學習能力和保持進步的想法。

相對合理的回答,是表達出自己在未來想過的生活,並說出與此相應的職業目標,再往1-2年內倒推出自己希望達到的狀態。(比如我想在一線城市紮根生活,所以希望成為XX崗位/職位,在未來的1-2年內,我想深耕XX崗位,以獲取更多技能和經驗為主……)

不好的回答就是,對未來沒有清晰規劃,講的很模糊,也不涉及自己的工作晉升路線,或者非常不切實際……這裡就沒必要展開敘述了。

工作中難以和同事或者上司相處怎麼辦?

這個問題考察的主要就是你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這個對於公司的整體運作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相對合理的回答,是找出問題在哪裡,然後積極和同事或者上司去溝通,得出解決問題的標準和辦法,做到避免同類問題的出現,避免情緒上頭,發生爭執。

消極的回答,就是說不清楚問題出現在哪裡,或者選擇忍讓,再不行就找更上一級的領導去解決問題。

你的缺點是什麼?

這個問題太常見了,這麼問是想考察你在面對困境時候的應變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思維技巧。

遇到這樣的問題,回答的最好是能夠通過學習或者短時間能夠彌補的問題,比如說自己的格局還不夠大,眼界需要更寬闊一點(你一個小白,格局和眼界自然比不上從業多年的老司機),或者說自己在技能的精深程度上做的並不是特別好,還有需要提升的空間。

但是注意避開關於性格、三觀、能力方面的缺陷,比如說自己耐心差、不善於溝通,或者自己討厭團隊合作、喜歡單幹。

你如何看待我司的業務?

這個問題更多的是考察你對這場面試的重視程度,是否為了這次面試去做相應的功課或者是有沒有相應的經驗。

相對合理的做法是,自己真正在面試之前瞭解過產品、業務,並且表示自己對這個產品感興趣,自己嘗試去寫出一個產品/業務體驗報告,來並表示自己真的很重視這次面試機會。

消極做法是直接說沒了解過行業和業務,或者瞎編一點體驗,這些都會給面試官很低的印象分。

8、如何向面試官提問?

到了這個環節,基本上就快結束面試了,這時候面試掛通常會問:你還有什麼想要問我的嗎? 在這裡,面試官想知道的,是你有多想進入這家公司,或者是在試圖你的態度和意圖。這個時候你要把握住這個機會,來表現自己的真實態度。另外,如果面試官沒有去問你這個問題,你也可以直接向面試官提出這個問題。

你要做的,是在面試前準備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你而言很重要,並且會給面試官留下比較不錯的印象。

在這裡我推薦幾個比較合適的問題:

企業文化、價值觀、理念是什麼,同事都是什麼樣的人

介紹一下公司的晉升機制

對我(未來的)期望是什麼

你在試用產品的時候,不理解的(具體)地方

下面來對具體問題進行拆解:

企業文化、價值觀、理念是什麼,同事都是什麼樣的人

對於企業來說,他們非常樂意找一個於他們志趣相投的人,如果你問這樣一個問題,說明你也非常想找一個好的團隊,而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而已。

另外,你自己也非常有必要去考察這個團隊是否真的和自己的三觀相符,因為三觀相符才可能對自己的發展更有利。

最後,相對於薪資,你更加關注團隊的情況,也能夠說明你想和團隊一起走下去。

介紹一下公司的晉升機制

能夠問這個問題,可以表示出你對自己能力的自信,並且說明了你想和企業一起長期發展;你也很看重自己的職業發展,因為只有想不斷進步的人才會詢問公司的晉升機制。

另外,一個公司的晉升機制也和自己有非常大的關係,越早知道,對自己的發展越有幫助;相反,如果一家公司連晉升機制都說不清楚,這樣的公司是不會太重視人才,也不太適合長久呆下去。

對我(未來的)期望是什麼

問這樣的問題,說明自己是一個比較有職場意識的人,也能間接說明自己會比較迅速地進入工作狀態。

其次,這也能說明自己更看重實際的能力,並且在以未來的工作內容匹配自己目前的技能和能力——說明你關注實際的工作結果。

最後,問清楚了實際工作崗位的具體任務,會更快讓自己明確前進和努力的方向。

你在試用產品的時候,不理解的(具體)地方

這個問題可以非常好地告訴面試官你沒有海投建簡歷,而是在對產品和業務有所瞭解的情況下才投出的簡歷。 另外,這樣的問題也說明了你對產品/業務的思考,體現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你還能通過這個問題來闡述自己對於產品優化的想法,類似於工作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