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彼得·潘已经109岁了,但如果你见过他,就会发现他现在还是那个长着一口乳牙叫嚣着不愿长大地小男孩。

彼得·潘从生下来的那天就逃走了,原因很可笑,因为他听到父母谈论,他将来长大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长大”这个词深深地刺痛了年幼的彼得·潘,“长大”代表承担责任,而彼得·潘还不想背负这些,他现在只想做个玩乐的小孩,所以他逃到了肯辛顿公园,和仙子们住在一起。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种下的诅咒

我想彼得·潘一定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才会如此钟情于游戏,为了玩连家都不想要了。

做个只知玩乐的孩子很快乐,但时间长了也会乏味。等到彼得·潘终于玩够了想要回家时,却发现他婴儿房卧室的窗户关上了,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暖声细语地安抚。

彼得·潘被这一幕震惊了,他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在他最需要家庭温暖时,却发现他被放弃了。我想当时彼得·潘的心一定碎得稀巴烂,才会一气之下,重新回到肯辛顿公园,最后辗转之下来到了永无岛,一个只属于勇士的冒险圣地。

在永无岛,彼得·潘是丢失孩子们的队长,他带领孩子们对抗让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彼得·潘的勇猛和胆识连海盗头子黑胡子胡可都胆颤,他曾经在一次战斗中砍掉了胡可的右手。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如果我只告诉你彼得·潘的战斗事迹和一些其他的趣事,你很可能会误以为他是一个不错的孩子,虽然有些任性,但还不是无药可救。但如果我告诉你一些其他的事,你可能会害怕有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

1、彼得·潘:你有勇有谋、懂得驾驭风、但可悲的是你以自我为中心

彼得·潘用他的小伎俩成功骗的温蒂三姐弟和他一起前往永无岛,在去永无岛的路上,刚刚学会飞的温蒂三姐弟还是雏鸟,不懂其他飞行技巧。长时间的飞行让他们想睡觉,但是只要一打盹,他们就会往下掉,这是很危险的,但彼得却觉得这很好玩。

在迈克尔往下坠时,彼得会从无视温蒂大喊“救救他”的声音,自顾欢快地喊“瞧,他又掉下去了。”他把此看成一场游戏,只在迈克尔即将掉进海里的一刹那,才会一个俯冲把迈克尔抓住。但别误会他不是为了救人一命,而是在卖弄他的本领。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从这点我们能看出彼得的共情能力很低,根据一些发展心理学家的观点,共情是某些道德行为的核心。其实共情的萌芽发展得很早,1岁的婴儿在听到其他婴儿哭时也会跟着哭起来。而彼得的共情能力低,很大概率上是因为彼得一直生活在溺爱他的仙子中,没有从正常的社会、家庭环境中学习到正确的道德标准。

在永无岛上,彼得是那群孩子们的头,他说的话就是圣旨,他不想让孩子们吃饭,孩子们就要集体挨饿。如果只是挨饿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残忍的是,彼得痛恨长大。

他永远保持着孩子的模样,也要求永无岛上的孩子不能长大,如果他发现哪个孩子长大了,就会残忍地将其杀掉。

在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孩子从2岁持续到7岁的认知发展阶段,称之为前运算期。在这个时期,有一个标志性特点——自我中心思维,这是一种从不考虑他人观点的思维。缺乏对“他人从不同物理视角看待事物”的意识,以及不能认识到他人可能持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观点。

永远保持孩童样貌和心智的彼得,很可能就处于这一时期。不管是要求永无岛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绝对服从,还是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都恰恰能证明彼得的以自我为中心。

彼得·潘就是这样一个骄傲任性,又经常伤害爱他的人的孩子。我想,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想必会非常头疼,不管有多少爱都会被他慢慢地擦掉。

2、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遗忘

“爱的背面是什么?”

“是恨”

“不是,是遗忘。”

尾田荣一郎 在《海贼王》中说道:“人什么时候才会死?被子弹贯穿心脏的时候?不对!得了不治之症的时候?不对!喝下毒蘑菇汤的时候?不对!是被人遗忘的时候!”

遗忘能带给人全新的记忆和自由,当你的记忆被刷新时,你面对的就是全新的世界,能遗忘痛苦的记忆是种幸福,但遗忘快乐的记忆则是种不幸。

彼得·潘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橡皮擦,他经常忘记很多事情:

1、温蒂提起那个大敌时,彼得很感兴趣地问:“胡可船长是谁?”

“你不记得了吗?”温蒂惊讶地问,“你是怎么杀的他,就连我们大家的命?”

“我杀了他们以后,就把他们忘记了。”彼得漫不经心地回答。

胡可船长是彼得在永无岛的大敌,他们彼此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冒险故事,但彼得最后忘记了他,也忘记和海盗们战斗的经历。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2、温蒂希望,叮叮铃看到她会高兴,但又怀疑这一点。彼得问:“叮叮铃是谁?”

“啊,彼得”温蒂万分惊讶地说。即使她做了解释,彼得仍旧想不起来。

“他们这种小东西多的是,”他说,“我估摸她已经不在了。”

叮叮铃是彼得很亲密的朋友,并且他们彼此陪伴着度过了很多的快乐、痛苦,但叮叮铃死掉后,彼得很快就忘记了她。

3、下一年,彼得没有来接她。……

再下一年,彼得又来接她去做春季大扫除了;奇怪的是,他竟不知道他漏掉了一年。……

一年年过去了,这位粗心大意的孩子再也没来。等他们再见面时,温蒂已经是一位结了婚的妇人。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彼得是一个经常遗忘的人,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从来没去爱过或者是在乎过任何人。因为爱别人,舍不得把她遗忘,而彼得只是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爱,在爱里肆无忌惮的任性。他不关心任何人,只关心自己,所以才会毫不在意的去伤害爱他的人。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在《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中写道:“以溺爱对待儿童,只会造成儿童的不诚实、虚伪和自私自利。”

彼得的表现很像爱无能,看起来和爱他的人很亲密,但其实内心深处有很强烈的距离感。这或许和他幼年时受到的伤害有关。

他说:“我原来也一直以为妈妈会一直开着窗子等我,于是我就在外面玩了两个月,又玩了两个月,再玩了两个月,然后我飞回家。可是窗户已经拴住了,妈妈已经把我全忘了,我的床上睡着一个小不点。

幼时的这段经历深刻在彼得内心深处,所以他才会矛盾:一面排斥着母亲,一面又渴望着母亲。彼得无疑是悲哀的,但是这就是他永远不长大所付出的代价,任何事都有其等价的付出。

就好比后来温蒂和孩子们飞回了家,家里开着窗,很欢乐,但彼得进不去,他永远享受不到玻璃窗内家庭的温暖和欢乐,只能从过家家中寻求短暂的、虚假的幻象。

吕克·贝松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说:“岁月在你脸上刻下衰老,却在我心底刮走回忆。成长是不得已的告别。”

人生的路是阶段式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好,停留在原地只会打转,愿彼得有一天也会长大。

文字提供想象的空间,插图则把想象拽入现实

《彼得·潘》是苏格兰小说家及剧作家詹姆斯·马修·巴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它主要讲述了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彼得·潘和温蒂三姐弟在永无岛的冒险故事。和其他儿童作品一样,《彼得·潘》也是以离家到回家为故事线路来展开的,但不同的是小说的主角彼得·潘从离家后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其他孩子则完成冒险返回家中。

作为一本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儿童作品,我也看过它好几个不同的版本,但却最喜欢《我爱读经典:彼得·潘》这个版本,原因无它,最主要的是,这个版本太精致了,它不仅有精妙的插图,还有很多互动小机关。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彼得·潘》封面“布艺质感、精细烫金”,内页做旧处理,颇具复古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道具团队,精心打磨了106张插图+10个立体机关,力求还原温蒂与彼得潘的冒险之旅,更重要的是细节做得很到位。

例如: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这个图片中藏着彼得,你发现了吗?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试着找出一只黑色的鞋子,然后把它提起来,就是下面这样: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是不是很好玩,图片背景是不是也和小说中,彼得遗落在温蒂家的干枯的叶子呼应?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这张“地下之家”的镂空折页图就更精致了,打开后就是直立的大树,树中间的镂空代表着空心树,从黄色的通道可以直接来到彼得他们的“地下之家”。

书中还有一个很好的点是,在每个小机关的前面都加了一张白色的纸或者卡,和孩子一起玩时,能增加孩子的期待值和好奇心。


永远不要长大,是彼得·潘给自己下得最恶毒的诅咒

在我和3岁的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孩子一直说,这是我的书。他简直太喜欢了,插图可以帮他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而互动机关则让他爱上了《彼得·潘》,这无疑能给孩子种下爱读经典儿童文学的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