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學生殺姐再自殺,都是遊戲惹的禍?遊戲說,這鍋我不背

不久前,湖南衡陽一名16歲高中生用刀捅殺了自己21歲的姐姐,然後用老虎鉗子撬開家裡的防盜窗,從23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據說事件發生時,他的父母和爺爺奶奶也都在家。只是因為房間的隔音效果太好,所以完全不知道他們二人發生了什麼事。以至於誰都不清楚,16歲的孩子為什麼要那樣殘忍和決絕。

可是,這並不能阻止向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紛紛猜測悲劇發生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父母教育失敗,有人傳言是組合家庭本來關係不睦,更多的人認為是沉迷遊戲導致的悲劇。

16歲學生殺姐再自殺,都是遊戲惹的禍?遊戲說,這鍋我不背

最離譜的傳言是弟弟沉迷一種死亡遊戲,相信殺人之後再自殺就可以變為王者重生。這推理真是笑掉了我的牙!

先假設有那種死亡遊戲,裡面的確是殺人之後再自殺就可以化為王者絕地重生。倘若是6歲的小朋友,還可以說年紀太小分不清真假,受了遊戲的蠱惑。可是人家都16歲了,還能傻傻地被遊戲情節哄騙的話,要麼是他腦子有病,要麼就是他心智不全。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這都是他本身的問題,關遊戲何事?

可是為什麼每回出現悲劇,大家都忍不住把鍋往遊戲頭上扣,恨不得集體去聲討遊戲呢?

我覺得這跟我們家長的焦慮有莫大關係。

16歲學生殺姐再自殺,都是遊戲惹的禍?遊戲說,這鍋我不背

前些天南京教育局在義務教育階段推行減負政策,引發軒然大波。不少家長表示,減負就等於製造學渣,希望教育局不要給學生減負。這事鬧得真是讓我啼笑皆非。

中國小學生學業負擔之重,久負盛名。兒子九月份才上一年級,老師每天都留有家庭作業。雖然談不上多,但對於初學寫字的他們來說,也不算少了。結果還有家長覺得作業不夠多,鼓動其他家長一起去買課外練習的試卷,好讓老師統一講。

最令我意外的是,居然真有不少家長響應號召跑去買試卷,給孩子加量練習了。我除了目瞪口呆之外,不禁有了疑問:難道大家所謂的學習就是做作業嗎?

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

16歲學生殺姐再自殺,都是遊戲惹的禍?遊戲說,這鍋我不背

學習本來應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這個過程的終極目標是成長。每個人都得通過不斷地學習,慢慢成長起來,有智慧,變得成熟。

可是現在,大家把學業等同於學習,成績當做成長,並以此為標準來評價一切事物。

對學業有利,能提高成績的事物就是好的,對的。反之,就是有害的,該禁止的。

玩遊戲耽誤學習時間,分散精力,影響成績。所以,遊戲自然就成了家長們深惡痛絕的東西。

可是,真正的學習是很廣義的概念,除了知識可以習得,像常識、見識這些東西就需要自己去體驗獲得了。而最好的體驗方式,就是玩耍和遊戲。

從1982年開始,動物玩耍行為權威費根(Bob Fagen)博士與夫人,就已經在美國阿拉斯加觀察大棕熊的玩耍行為。在進行了持續15年之久的細緻觀察、考證和分析後,費根博士

發現:花掉最多時間玩耍的棕熊是存活的最好的。這充分說明了玩與學並不是對立的。

16歲學生殺姐再自殺,都是遊戲惹的禍?遊戲說,這鍋我不背

人類社會也是如此。科學家研究發現缺乏玩耍和觸摸的孩子,腦的體積要小20%到50%。而在玩耍的前提下進行的活動,是一種有效、深刻卻不需要藥物就可以大大促進學習的方法。

現在很多遊戲非常智能化,既是對智力的考驗,也是對身體各個器官協調性的考驗,無論是哪一點不過關,這個遊戲就沒法玩下去。

像我,太簡單的遊戲玩過了就不屑於再玩,太複雜的遊戲老玩不過,又沒有屢敗屢戰的勇氣,所以也不願意玩。

而那些沉迷遊戲的人,一定是在遊戲裡獲得了現實中不曾得到的成就感,才覺得遊戲很有意思。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該譴責遊戲勾引了我們的孩子,還是該反思我們提供給孩子的生存空間出了問題呢?

16歲學生殺姐再自殺,都是遊戲惹的禍?遊戲說,這鍋我不背

其實,遊戲就像一把刀。刀可以用來切割,也可以用來殺人。如果有人拿刀殺了人,難道我們要怪這把刀太鋒利了嗎?

刀無罪,遊戲也無辜。那些因沉迷遊戲而造成的慘劇,明明應該讓我們有著更深刻的教訓,卻被人把鍋都推給遊戲了。

今天我想替遊戲說,這鍋,我不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