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魏晉南北朝時代背景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魏晉南北朝時代背景

★★★★★ 美好生活新時代的標配 ★★★★★

★★★★★ 雅緻生活追求者的指南 ★★★★★

【陳博士說園林系列叢書】

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

陳波 著

中國電力出版社,2019.9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魏晉南北朝時代背景

※※※ 探尋“世界園林之母”的發展歷程 ※※※

※※※ 品鑑“傳世園林經典”的輝煌圖景 ※※※

※※※ 博覽“園林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 ※※※

※※※ 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理想境界 ※※※

—— 魏晉南北朝園林時代背景 ——

時代背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魏晉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替最頻繁的大混亂時代,主要分為魏朝(曹魏)、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在三百六十多年間,有三十多個大小王朝交替興亡,社會動盪不安,政治極為黑暗。

由於封建大帝國呈現分裂的局面,在思想領域,先前的儒家經學思想體系不再佔據統治地位,社會思想比較自由,地方貴族莊園經濟發達,民間私家園林異軍突起,與皇家園林形成分庭抗禮的勢頭。

魏晉時期的主要社會思想為玄學。代表人物為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他們主張不為禮法所束縛,順應自然、逍遙自在、追求個性解放。

這一時期,士大夫階層中流行隱逸思想。他們不願意捲入政治鬥爭的漩渦,或者不願意為統治階級效力,轉變為隱士。他們中的一部分退隱山林,發現了自然山水之美,從而寄情於自然之間,典型的隱士有竹林七賢和陶淵明等。

在宗教方面,由於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顛沛流離,佛教迅速傳播,被中國社會普遍所接受,寺院往往成為百姓的避難所,各地都修建了大量的佛寺。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佛寺多修建在風景優美的山林之地。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產生於東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發展起來。東晉初年,葛洪將儒家與道家思想相結合,大力宣揚煉丹、長壽的法術。因為名山大川往往是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道觀也大多建在風景勝地,取天地之精華。

在文化領域,這一時期首次出現了田園詩和山水詩。

田園詩是以描述田園生活為主題的詩,是隱士迴歸田園生活後對其生活狀態的一種反映,表達了以樸素無華的田園生活為價值目標取向的心理與精神追求,代表作品有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歸田園居》等。

山水詩是描寫山水之景、抒發情懷的詩,體現了對自然山水風景的欣賞與嚮往。山水詩的鼻祖是東晉的謝靈運。在其詩作中,自然山水不僅是審美和謳歌的對象,也是作為士大夫抒發情懷、表達不同流合汙的高尚品德和操守的客觀載體。

田園詩與山水詩都是士大夫創作的寄情於自然的文學體裁,與當時的隱士莊園在創造思想與手法上息息相關。

因為社會動亂、民族融合加深以及玄學的發展,原有的禮教束縛被打破,社會風氣趨向自由化,這對繪畫藝術的發展是極大的促進。這一時期出現了曹不興、衛協、顧愷之等擅長表達精神氣質、畫風縝密的畫家。

玄學的高度發展、隱逸思想的流行以及山水畫論的發展,不斷激發文人士大夫對自然山水之美的熱愛,促使園林營造活動從宮廷普及到民間,並對造園的風格與內容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一時期,解決了兩漢時期園林藝術審美水平較低、園林定位模糊的問題,基本確立了中國園林是以自然山水園為基本構架的總體發展方向。

從這一時期開始,中國古典園林開始形成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三大類型並行發展的局面,古典園林體系開始略具雛形。

陳博士說園林|《挺有意思的中國古典園林史》魏晉南北朝時代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