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

#頭條品書團#

教授走了,寧靜、安詳,他改寫了死亡的定義,也淡化了死亡給人們的壓力

米奇,在七十年代就讀於布蘭戴斯大學,深得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施瓦茨的厚愛,情同父子。當米奇大學畢業時,送給教授一個皮包,並許諾往後的日子跟教授保持聯繫,教授喜極而泣。

走上社會的米奇失約了。

曾經想成為音樂家,丟失了夢想,最後成為一個體育記者。有自己的廣播節目,在全美聯播,叫《阿爾博姆週一體育》。沉溺於職場之中的他,追逐名利,忽視情感的投入,即便收入頗豐,卻感到生活了無生趣。

畢業十六年後的那天晚上,無意間聽到一檔名為“夜線"的電視節目,傳過來了教授的聲音,知道了他的近況。

在米奇畢業後的幾年,教授被診斷患上了ALS症,即“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種病是肌肉神經方面的絕症,症狀是肌肉逐漸萎縮,最終導致患者癱瘓。教授終止了自己的愛好-跳舞,因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又不得已退休了。然而,被禁錮在脆弱軀殼裡的靈魂卻清醒無比,知道自己時日不長,他想把自己關於“人生意義”的探討分享於世,於是就有了電視臺節目的播出。

米奇見到了教授。

之後的十四周,每週二去教授家,聆聽他的人生哲理的分享。米奇會打開錄音機,把醒世箴言綴珠成鏈,他倆準備出版書一本,並視之為他們“最後的合作論文”。《相約星期二》,書名是兩人約定的。其版權先預支了一部分,用來支付教授的醫藥費用。

米奇總是會帶上教授喜歡的食物,但是教授日漸衰弱,已經無法享用了。他的飲食起居不得不靠人照顧時,他以幽默的方式開解自己,嘗試著享受這種“重回嬰兒時代的感覺”,而與米奇的相處期間,總會握手、親吻、擁抱,彌留之際,已經極度衰弱的教授說出了心聲:如果自己還能有個兒子,非米奇莫屬。

死亡是該作品的主題,看到了教授生命中最後階段的許多無奈、痛苦,但是更多的是他的積極樂觀態度,傳遞著教授對人生更深入、更透切的思考,告誡人們不要受到世俗文化的侵擾,而應樹立自己的道德標準,鼓勵人們在愛、容忍和善念基礎之上,建立起自己的個性文化,於人於己都要敢於表達情感,能夠寬容地面對每個人,坦然面對衰老和死亡,因為這是人生必經之路。

談論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恆、婚姻、我們的文化、原諒、完美的一天的專題之後,教授走了,寧靜、安詳,他改寫了死亡的定義,也淡化了死亡給人們的壓力。

《相約星期二》作者【美】米奇.阿爾博姆,一部自傳式的長篇紀實小說。

相約星期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