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杜甫齊名的晚唐詩人一生專攻律體,留下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唐代詩歌的繁榮貫穿始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無不是詩人輩出,遍地開花。說到晚唐,人們言必提杜牧、李商隱,再次會想到羅隱、溫庭筠,甚至皮日休、杜荀鶴,但是很多讀者忽視了一個人,那就是許渾。許渾是個很有特點的詩人,他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藝術上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尤其在律詩方面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同時,他的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所以後人將他與杜甫並列,以“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評價之。他的一首登臨之作,景別緻而悽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被後人評為“此等詩是最上乘”。

與杜甫齊名的晚唐詩人一生專攻律體,留下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一上高城萬里愁

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這首詩大意是:

登上百尺高樓,引我萬里鄉愁。蘆葦楊柳叢生,好似家鄉沙洲。烏雲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沉落樓閣後面。山雨即將來臨,滿樓風聲颯颯。秦漢宮苑,一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枯黃夜間。行人莫問當年繁華盛事,都城依舊,只見渭水不停東流。

與杜甫齊名的晚唐詩人一生專攻律體,留下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蒹葭楊柳似汀州

歷代詩人留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登臨之作,比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峴山》、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杜甫的《登岳陽樓》、李商隱的《安定城樓》等,所以在眾多同題材優秀作品中,再寫出新意,實屬不易。但是許渾做到了。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唐宣宗大中三年,許渾任監察御史。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

與杜甫齊名的晚唐詩人一生專攻律體,留下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溪雲初起日沉閣

首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直接扣題,寫登上咸陽古城樓,遠望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故鄉江南的汀洲。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家鄉,見此情景,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一個“愁”字,奠定了全詩的基調。頷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這一聯寫晚眺遠景,只見磻溪罩雲,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彷彿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咸陽西樓頓時沐浴在悽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了。這既是對自然景物的臨摹,又是對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其中“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句今天人人皆知,人們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

與杜甫齊名的晚唐詩人一生專攻律體,留下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山雨欲來風滿樓

頸聯“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與上聯相對,上聯寫遠景,該聯寫近景,遠近結合。同時鳥雀飛逃,秋蟬悲鳴這些眼前實景又與曾經的禁苑深宮“秦苑”“漢宮”虛實相生,從而把詩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弔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聯“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是詩人的感慨: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咸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

與杜甫齊名的晚唐詩人一生專攻律體,留下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鳥下綠蕪秦苑夕

整首詩用雲、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淒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全詩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景別緻而悽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詩篇之佳作。

與杜甫齊名的晚唐詩人一生專攻律體,留下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蟬鳴黃葉漢宮秋

後世詩評家對此事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五朝詩善鳴集》評:此等詩是最上乘。《唐詩摘鈔》:首尾全是思鄉,卻插入五六七三句縱橫出入,全不礙手,唯老杜有此筆力。《網師園唐詩箋》:荒涼如繪(“溪雲初起”二句下)。即其寫景運筆,足使人愛不忍釋。《詩境淺說》:七句因雲起而日沉,為詩心所易到。下句善狀驟雨欲來,風先雨至之景,可謂絕妙好詞。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