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這是為何?

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這是為何?

“我們革命的中心應在武漢,此乃內陸中心,一呼百應,建國時首都應該在西安,這是全國的中心,將來要做一個亞洲的中國,則應定都在伊犁。”——錢穆·《中國歷史精神》

跨越歷史維度,1902年,孫中山也曾經預言,考慮定都在新疆伊犁。當時孫中山與眾人談及建國後中國首都應之於何處,他集思廣益得出的結論是”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如果僅想保障自身平安,首都就應該建在武昌;如果想統一泱泱華夏,首都就應該建在國土中央的西安;如果想要征服全世界、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首都若定在亞洲大陸中央的新疆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

由此觀之,錢穆先生顯然十分贊同孫文當年的觀點,兩位思想家也真實證明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遼闊胸襟。定都伊犁,當今的我們固然無法理解,甚覺荒謬,但當時的他們究竟又是以何為據呢?

誠然,定都一事毫無疑問是一等一的大事,必然是要通過反觀歷史和立足現狀,乃至是展望未來而確定的,

其關乎著國家的命運,要務必考慮周全,不得有一絲一毫馬虎,地理位置,風水,天氣,人文等等各種因素都要考慮在內,孫中山還專門為此和另外一位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先生深入交流過。而兩人關於定都相關的討論內容還都被全部記載到了《訄書》中。

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這是為何?

錢穆

章太炎認為定都武昌為妙,歷史上選首都主大多考慮地勢、資源、交通和當地當時的發展狀況等因素,主要位於洛陽、開封等黃河流域地區,而從現狀上來分析長期以來各個曾為都城的城市的話,北京的政治勢力繁多且交錯複雜,這對於意圖穩定政局、鞏固統治地位來說十分不利;而由於洪秀全太平天國時期未成大事,民心和風氣都不向好,實在不適合做首都;關中一帶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難以改變的天然條件則都不利於發展,阻礙國家步伐的前進。

再觀上海,其雖然有發達的港口,但是太臨近海洋,在當時尚沒有擁有強大海軍的情況下,對於當時的國防建設來講是十分不利、危險的。綜合考慮而言,只有新興城市武昌的可塑性較高,而且同時又是辛亥革命的源頭之地,定都武昌是非常有意義的,更何況,武昌還是一個交通發達、物產富饒的地方。

但是章太炎的看法並沒有得到孫中山的認可,國父終歸是國父,不僅格局遠超常人,

同時野心也實在很大,他認為想要掌控好亞洲,應該選擇伊犁為首都。

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這是為何?

地理優勢

武昌雖然位於中國十八省的中心位置,有利於控制國內的局面,可以四面開花、繁榮發展,但是不便的交通條件卻極大程度的侷限了其對蒙古、新疆、西藏和東北三省等相對偏遠地區的管轄控制。

而伊犁不僅可以很好的管控國內,而且可以更好的掌控亞洲的形勢。正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反觀歷史上曾多次出現因為首都離西域太遠,在管理上有其心沒其力,對鄰國難以起到大國震懾的作用,從而導致西域戰事頻繁,始終不寧靜,打比方說中原王朝曾經將中亞地區納入版圖,但由於中亞地區離都城距離遙遠,往往無法對其進行長久統治。而孫中山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時代下發生,那麼若將都城設在伊犁,中國就可以“謀大洲”

從孫中山這一理念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他的雄心壯志和滔天偉略,他不僅僅想要讓國內地區經濟、政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甚至還企圖掌控全亞洲,讓我國成為亞洲之核心、世界之巨龍。

繁華中心

孫中山提出定都伊犁的設想當然並非只因為伊犁的地理位置優勢這一方面。

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這是為何?

歷史上惠遠城清朝政府便於1763年在伊犁河北岸擇地築城,乾隆皇帝為其賜名“惠遠”二字,取“大清皇帝之恩惠得以惠及遠方邊陲”之意。自此,惠遠便成為了全疆的軍事、政治中心。那個年代的惠遠老城,城高達一丈四尺,周長大約九里,規模甚是宏大,被稱為“新疆第一大城”。與此同時,惠遠城內商號遍佈,熙熙攘攘,道觀林立,極為繁榮。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惠遠“商鋪林立,百貨雲屯,市肆極稱繁華”,有“小北京”之美譽。

通商便利

再者,伊犁還擁有具有顯著優勢的貿易口岸資源,便於通商、交流。

霍爾果斯口岸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境內,該口岸距伊寧市僅僅不足一百公里。最鄰近的對方口岸為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口岸,距中方口岸僅15公里,十分之便利。遠在隋唐時期,霍爾果斯口岸就是古代絲綢之路新北道路線上的重要驛站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霍爾果斯口岸更是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條件,

成為中國西部貿易最大的公路口岸。

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若定都伊犁,便可能稱霸亞洲!這是為何?

再觀史料,“伊犁雖荒.斬之胡桐檉柳,驅之貙狸,羈之騾橐佗;草萊大辟而處其氓,出名裘駿馬以致商賈;鐵道南屬.轉輸不困,未及十年,都邑衢巷斐然成文章矣。”對於本身就對伊犁抱有巨大幻想的孫中山來說,一切現實問題都遠遠小於伊犁的巨大優勢,現實問題在他看來只要修好了鐵路,那就具備了所有的天時地利人和。

古文有云:“非常之原, 黎民懼之, 及其成功,天下晏然。”

雖然孫文構想“定都伊犁”的宏偉藍圖並未實現,也未成功使得天下大眾因此晏然,但穿越歷史長河的重重考驗,“定都伊犁”仍然無疑是一位大膽前衛的革命家、思想家的偉大設想。帶給我們無窮思考的同時,孫中山先生也隨著歷史的車輪為我們敲響了鳴鐘——

心越大,世界才會越大。

文/齋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