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其言,知其心

听其言,知其心

在《系辞下传》中,有一段话谈到人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语言特征,论述十分精彩。六句话,就把六类人看穿了: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相传这段话是来自孔子。

如果把人的内心比喻成一间屋子,那么人的语言和情态则是通往他内心世界的钥匙,因为语言是一个人意志、精神、诉求、情绪、观念的载体,心有所动,则言亦有所宣。所以,通过对一个人言辞的体察,是可以判断他当时的内心活动的。不同的内心状态,所发出的言辞会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语调、气势、情感都会有所折射。

我们来细看其意:

诬善之人其辞游

诬:伪,不真实,欺骗。

诬善,即心怀鬼胎。这样的人,内心的想法是不敢放到阳光之下、桌面之上的,因而一定会用各种言辞对其内心做层层掩护,但是欺瞒之语多了,往往难以逻辑通顺、自圆其说,就会显得凌乱甚至自相矛盾。

故其辞游。

中心疑者其辞枝

内不定则外无以守。心存惑乱、犹豫而无定见的人,其言语也难有坚定的主张和中心思想,所以会漂移不定、像枝蔓一样四散张开而无中心,丧失条理。

将叛者其辞惭

凡是做事于心有愧,或意图不忠、不信的时候,说话肯定无笃定可言,没了“胆气”,则露怯。

燥人之辞多

缺乏思考、心浮气躁、贪功好胜的人,会比较爱表现,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不知其要,必定流散无穷,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又想达成目标,又不没有定策,所以说话多且乱。

吉人之辞寡

有吉德之人,其意志高远,内心恒静,没有不切实际的杂欲,也没有必要故作彰显表露之态,所以往往是在必要时才有表态,不得已则不语,时机成熟了,则从容表达,言简且能切中要害,故其辞寡。

失其守者其辞屈

失去操守,理屈词穷的人,“内无主见,外不明义”,说话就会卑屈、拐弯抹角、不敢直奔主题。

这段话,仅仅用了37个字,就为我们揭露了人在六种内心况态下所表现出来的谈吐特征,令人豁然开朗,顿时觉得有此法傍身,再看周身的世界,通透了许多。

文 | 蓝天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