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編者按】

  荔枝教育訪談,記錄這個時代的教育智慧。這是由荔枝新聞教育工作室2020年全新推出的一檔對話教育界專家、權威人士的欄目。內容涉及教育熱點解讀、教育理念分享、學校運營管理、教育著作鑑賞等。從教育者的故事中感悟人格的魅力和時代的變遷,在與他們的對話中體會以人為本的教育情懷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自1991年從教以來,谷力的工作生活似乎都緊緊圍繞著“教研”二字:從南京市第二教育局農村教育處到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期間掛職過淮安市教育局副局長,兼任過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專業碩士導師,後來成為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主任,再到如今擔任南京市教育督導室副主任。

  谷力說,愛孩子、愛教育是教育者的必備要素。在教研實踐中,他關切各個層面的學生教育和發展,“困難生訓練營”、 “小領袖訓練營”、“初中中等生訓練營”、“高中學生幹部訓練營”……谷力既對教育理論和學生成長規律進行著探索和求證,也為不同層面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範本。

  近30年的跨度中,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自我超越:取得了教育學、管理學雙博士學位, 主持多項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習力研究和青少年夢想教育研究等在全國領先。同時他更見證了南京教育、江蘇教育,乃至中國教育的深刻變革。

  訪談中,年過不惑的谷力精力充沛、擲地有聲。宏觀的教育變革、政策發展、教師隊伍建設,他深入淺出;微觀的兒童成長、家庭教育,他同樣見解深刻。

  到底他的教育觀是什麼?“學習力”是種什麼力?夢想教育如何創造“奇蹟”?今天,就一起來聽谷力博士說教育。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01

  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素質

  荔枝新聞:您曾擔任了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主任,和負責一個學校的校長不同,面對的是整個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當時您是如何去思考並推動了一個區域的教師培訓的?

  谷力教育質量的核心是教師素質,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素質。為此,那些年裡我做了這幾件事:

  首先,學歷文憑是教師素質評判標準之一。當年在南師大讀博士時,我留意到一種新的學位培養模式叫教育碩士,我立刻組織策劃,建議教育局和南師大合作,最終在南京市的老師中培養出了3000個教育碩士

。這極大提升了南京市中小學的教學、科研水平。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向上,永遠最美”南京市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日拉小專場

  其次,我認為老師的成長需要幫扶。所以我又做了兩個項目,其一叫1+x項目,即一個名師幫扶某個薄弱學校裡的一群同學科的老師。每個星期半天時間,我們組織安排十幾位名師到相關薄弱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給同學科的老師聽課、備課、磨課、輔導、研討等,指導老師們提高教學水平;其二叫

名校幫扶薄弱學校:組織南京市的十所知名小學,比如琅琊路小學、北京東路小學等,在一年時間內,一對一幫扶六合區某個農村薄弱學校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如採取送課、聽課等幫扶模式。

  第三,我認為老師還應該是道德楷模。所以又倡議南京市教育局成立了南京教師志願者聯盟,每個學校設立志願者服務小組,對做好事的老師都有相應積分鼓勵,並在南京教師志願者聯盟的網站上登記累積,教育局也會每年表彰一次樂於奉獻的老師。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第七屆“南京市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日”

  最後,我們要激勵老師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優秀老師的數量是一個學校擁有的教育質量豐富的教育內涵。 因此,我們創立了“南京教師專業發展日”,每個學期全市組織五六場全市性教師活動,某所學校輪流搭臺展示老師專業發展水平,全市各學校選派教師進行集體觀摩。教師們共同分享教師的研究課題,教學才藝,如何上課,如何備課等。這在學校間創造了一種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的氛圍。

  02

  智商和學習成績並非正相關

  荔枝新聞:除了鑽研教師培訓,您還致力於學生“學習力”的研究,研究的契機是什麼?“學習力”又是什麼?

  谷力:2004年,南京市遭遇了“高考之痛”,之後,市教育局迫切希望南京在高舉素質教育大旗的同時也能夠提高高考成績,所以提出了“學習力”的概念。

從2007年開始,我就帶領了一個教研組從初中生、高中生、小學生各個角度開始研究“學習力”的提升。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2012 “影響中國 學習力研究”南京成功經驗全國交流研討會

  學習力,如果從三要素來看,包括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如果從兩要素來看,包含著身心能量和思維結構

兩個方面。

  為什麼有人一看書,就瞌睡,其實有時是因為他沒有精力了。食物、運動、睡眠等都能給人以能量,當孩子營養好、運動好、睡眠好,就會能量充足,成長得更好。孩子在精力充沛的情況下,不僅學習動力會強,能力也會強。

  人的思維活動就是建構思維結構,各種思維活動,如感性思維、抽象思維、綜合思維、創意思維等就能塑造孩子更復雜、更邏輯、更靈活的思維結構,使得孩子更聰明和智慧。

  因此,提高孩子的學習力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首先提高身心能量,讓他陽光自信、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第二,就是改善思維結構,減少知識缺陷,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創意。人的學習力是可以通過訓練慢慢培養起來的。

  荔枝新聞:據我所知,您在“學習力”的研究上,理論建構是基於常年的實踐和實驗的,能具體聊聊嗎?

  谷力:

是的,我一直堅持在做的一件事是“南京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訓練營”

  通過前期研究,我們發現,一個班級裡學生是自然分佈的,好學生大概佔5%左右,差學生也佔5%左右,其餘大部分是中等生。因此,我最開始思考的是,如果把中等生改變了,教育質量不就自然提高了?

  從2007年到2010年,在南京市教科所任職階段,我做了初中生訓練營,選擇了來自南京(包含高淳、溧水、六合等郊縣)50所中等學校的60箇中等的孩子(通過前期科學量表測量,智商都在100分左右)。3年寒暑假,每個寒暑假約7天,科研組對孩子們進行訓練。白天上課、觀察,晚上老師進行交流、研討,嘗試探究幫助他們改善學習狀態的方法,比如我們會教他們如何預習,如何改善注意力,如何提高記憶力,如何保持注意力,如何提高糾錯能力等。

  最終,2010年中考中,50個孩子考上省重點,其中5個孩子進入南師附中,1個孩子進入南師附中實驗班,其餘10個孩子進入職業學校。這個數據給了我很大震撼。證明什麼?

人的智商跟學習成績不是正相關。孩子學習方法正確了,學習態度改善了,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學習成績自然會提高。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訓練營孩子暑假來到貴州支教

  我們又發現,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是要把教學任務完成好,教學必須面向中等學生。因此,教師只能犧牲兩頭學生。好學生會了,不想聽,學習得不到提高;差學生聽不懂,也不想聽,學習也得不到幫助,還成為班級“破壞者”。

  我認為優質的公平教育應該充分滿足個性的教育。面對兩端學生,學校班級授課制難以解決他們個性發展問題。我們試圖在課外探索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於是,我們創辦了小學生領袖人才訓練營和困難生訓練營。

  困難生訓練營中,我們選擇了小學一二年級多動孩子來進行實驗。多動症的孩子很多是因為早產、剖腹產等原因,大腦發育相對遲緩造成的。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在孩子小時候,通過運動、營養的方式是能夠明顯促進大腦發育。

  當我第一次進入困難生訓練營時,教室裡彷彿是鴨子塘,噪聲不斷,老師根本沒辦法讓學生安靜下來。但是經過一個暑假的訓練,孩子全部改變了。2012年暑假,我們舉辦了困難生夏令營,集中培訓了49天。每天下午4:00—6:30由體育特級教師嵇明海老師給這些孩子訓練兩個半小時。嵇老師設計了一套訓練動作技能的教學方法,有效促進了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同時我們開出食譜,建議家長給孩子改善營養。有氧運動改善了心肺功能,氧多了大腦供血能力也強,血液像船舶一樣,把身體的營養帶到大腦裡面,腦細胞因此也因氧氣和營養得到很大改善。訓練營結束後,開學第一週有26個家長寫了感謝信,反饋說孩子現在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回家還能認真完成作業。

  平時的困難生訓練營每週日安排4節課:體育課、唱歌課、算盤課、唸詩課。訓練營通過動嘴、動手、動體訓練全面促進孩子身心發育。上海市教育局的心理教育研究組,還專門到南京來考察這個項目,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目前國內針對多動症孩子的方法不是靠藥物治療,就是通過懲罰教育來改變,而通過讓孩子開心的教育訓練來改善孩子的做法在全國都沒有的。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訓練營“鞋盒禮物”活動

  針對優秀學生,如何讓他們變更優秀?此後我們又開辦了小領袖訓練營。通過兒童各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需要、我們選擇了提升孩子學習力、促進學生髮展的重要訓練項目,如:運動和遊戲;語言與口才,訓練表達能力;趣味科學探究,如趣味物理、趣味化學、趣味生物;思維訓練課,財商思維、情商思維、創意思維、領袖思維等。我們還開設了選修課,如多輪車、魔方、無線電、機器人等,讓孩子們自主選擇,發展各自興趣愛好。很多家長孩子反映,很多孩子原來星期天都愛睡懶覺,但現在五點就起來了,急匆匆地要來參加訓練營。這是他們一週中最快樂的時光。通過六年的週日訓練,這些孩子綜合素質都得到了發展,且成效持續顯現。

  03

  兒時的夢想就像“火花”,鼓氣添柴,才能讓它成功燎原

  荔枝新聞:您剛剛出版了《赤子之心——青少年夢想教育》,也是目前第一本專門研究“夢想教育”的書籍。為什麼夢想教育如此重要?家長又該如何科學對待孩子的夢想呢?

  谷力:夢想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的想象,是激發孩子學習力的動力源泉。任何事情,哪怕驚世偉業,最原初時就是一顆夢想的種子。夢想是我們一切成功的原點,抓住夢想就抓住了教育的契機。從這個角度,我開始研究夢想教育。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研究中,我與很多孩子進行了溝通交往,並進行了問卷調查。

孩子大概從兩三歲以後,就會開始產生浪漫的想象了——比如看到天上小鳥飛過,他們會想如果我成為一隻小鳥就好了;再比如,陪媽媽到醫院看病,孩子看見醫生治好了媽媽,就感到非常激動,心裡夢想未來當個醫生。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孩子的夢想,就像“火花”、 像“螢火蟲”一樣,一閃一滅。如果家長們只是把夢想當做空想,認為這些都是孩子不切實際的幻想,或者認為孩子還小,將來長大再說,無形間就失去了一次珍貴的教育機會,最後孩子的夢都化作了“泡沫”。 很多家長向我諮詢,為什麼孩子不想學習?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當年孩子充滿主動性,愛做夢、想學習的時候,家長沒有重視。因此,

大人們不要總說自己的孩子沒有學習主動性,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重視他們的主動性。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做?我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到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中去觀察、體驗。夢想是孩子主動產生的,因此,身臨其境,孩子會產生激情和夢想。面對夢想,孩子會充滿激情,做事熱度也會很高。如果家長及時跟進,不斷給予支持,幫助強化,孩子追夢的投入度也會越來越強,學習效率越來越高。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孩子們在化妝舞會中體驗和成長

  我曾研究過一個案例,有個孩子跟媽媽說自己想當一個化學家,並準備著手做化學實驗,媽媽表示支持,買來很多瓶瓶罐罐的實驗用具給他用。因為他有夢、有熱度,學習效率非常高,一個學期的時間,孩子看了很多化學相關書籍,做了很多實驗,成為同學中的小小化學家。所以,如果家長讓孩子有機會傾心追夢10次,孩子就能在追夢的道路上“成才”10次,他不就可以具備10種專門本領了嗎?這個孩子的個性化不就實現了嗎?學習的主動性不就有了嗎?人格不就成長了嗎?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南京市拉薩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蔣子祺的化學追夢

  的確,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碰到各種情況:

  有些孩子追夢,剛開始非常感興趣,可是一旦體驗中吃苦了,就會打“退堂鼓”。孩子的行為是受認知影響的。此時,家長要用多種方法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體驗,改變孩子的認識,讓孩子能夠自覺克服惰性,自我激勵,努力把追夢堅持下來。因此,一方面,家長要把孩子夢想的火焰點起來。另一方面,要把孩子內心這團火強大起來,讓他內力更強大,自我控制力更強,這樣孩子才能“美夢成真”。

  有些孩子一人同時有七八個夢想,這其中有些夢想的確是不現實的,也不是他擅長的,僅僅是內心的觸動而已。此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嘗試和試錯中找到自己天賦和內在的潛質,從而選擇出自己最重要的夢想。

  我也發現有些父母很強勢,總是希望孩子能實現父母的理想。比如有個家長年輕時想考清華大學,自己沒有實現這個夢想,就強迫孩子來實現,結果造成孩子壓力巨大。對此,我特別想提醒:

夢想是個人的事,孩子的夢想是孩子的,我們千萬不能讓孩子來完成我們的夢想。

  04

  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荔枝新聞:您不僅對中國教育有研究,更曾經去國外進行了很多培訓和教研,您認為中西教育的區別在哪?什麼是中國人自己的教育?

  谷力: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其實是相通的,都是為了培養人。但在教育哲學層面,培養人的素質標準層面等,略有差異。比如中國培養人的五項元素是德、智、體、美、勞,英聯邦國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那裡素質教育標準是是體、美、德、智、群,體育放在第一位,美育第二位,德育第三位,智力第四位,最後是社會交往教育。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2013年和英國bell教育集團交流

  此外,在西方,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非常輕鬆,到了大學以後學習非常緊張。這方面中國是相反的,孩子小時候的時間往往全部充滿,到大學後反而越來越輕鬆。

  第三,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西方更傾向於任何事情先嚐試,重視多感官的體驗和感受。而中國在青少年教育的時候,則更重視記憶和背誦。

  中國傳統教育理論也有很多可貴之處。古人曾摸索了很多教育規律。比如古人提出

“幼兒養性”,2、3歲的時候培養性情、心理素質;“蒙童養正”,6歲左右的門童,給予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形成境界和格局;“少年立志”,8、9歲的時候要對未來有憧憬,有目標,有為此奮鬥的東西;“青年養德”,此時要重視人際關係,要為社會做貢獻等。這些對我們今天的教育都有指導意義和價值。

  我個人覺得我們應該不忘老祖宗教育積澱,同時也要借鑑西方教育優秀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將中西教育整合在一起,形成中國自己的教育理論,培養出優秀的中國人。當下的教育教學理論,都是從西方、蘇聯傳來的,很少是在中國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所以,中國的教育人要基於中國的教育實踐,探索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拿出我們中國教育的解決方案,形成中國的教育理論。這是我的期待,也是一直致力在摸索的。

  荔枝新聞:從教近30年,這期間你觀察到中國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

  谷力:隨著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教育在這些年發生了巨大變化。70年代,南京農村還是“泥屋子、泥腿子、裡面住著一群泥孩子”的狀態。但現在,我們可以說最好的房屋都是學校,南京市用於教育的投入就有幾十億,教育條件翻天覆地變化,現代化信息化大大增強。教育的投入增加了,教育硬件教育現代化水平高了,教育的國際化水平也高了。

  此外,過去的一些窗口學校、重點學校不見了,且城鄉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小。即使到偏遠地方,學校的條件都非常好。從一個小側面就能感到,教育在不斷往優質均衡的方向積極推進。

谷力:夢想的“火花”有燎原力量

  荔枝新聞:您對未來教育發展方向有何期許?

  谷力:對未來,有一點我很關注。人工智能越來越發達,第一代AlphaGo戰勝了圍棋大師,第二代AlphaGo100:1戰勝了第一代AlphaGo。可以說人工智能的程序化能力、記憶力、注意力、操作能力遠遠高於人類,如果將來的教育仍然重點在記憶、背誦、重複訓練,勢必無法跟機器人競爭。所以我們教育者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培養出超越機器人、更好駕馭機器人、給人類帶來更多幸福的人。教育應更重視孩子的批判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等等,更重視人與人的社會交往教育。

  對孩子們的未來,我希望他們都能仰望星空,並腳踏實地的走好腳下每一步。一個人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但如果他一天到晚沉浸在夢中,這對他的現實學習和工作都是不利的。 因此心裡要有一個遠大的夢想,但同時他要超越夢想,腳踏實地從現實中著手,做好當下,一步一步的朝著夢想的方向去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