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不善戰,曹操為何一直重用他,即使屢戰屢敗也在所不惜?

小趙在來的路上


  • 夏侯惇,字元讓,曹操的發小,是曹操陳留起兵時最早的一批人,以“拔矢啖睛”而天下聞名。一生追隨曹操南征北戰,忠心耿耿,歷來都是曹操麾下的第二號人物。夏侯惇於行軍打仗著實一般,打了不少敗仗,但仍然是曹操心中的二把手,備受重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1,夏侯惇與曹操原是宗親家族,再加上其兒女聯姻,更是親上加親。自幼兩人就一起玩耍,曹操起兵後,夏侯惇與夏侯淵兩兄弟第一時間變賣家產募傭一千多壯丁來投奔曹操,顯得十分的珍貴。曹操一生謹慎多疑,但對於夏侯惇,從來都是左手相信右手般的信任。曹操歇息之處,除了夏侯惇無人敢擅自闖入;曹操行軍打仗途中,能與其同乘一輛馬車的僅有夏侯惇一人;曹操在四處征討中,留守大本營的基本上都是夏侯惇,別問為什麼?那就是絕對信任。這些在曹操的嫡系“宗親八虎騎”中絕無僅有,是曹魏名副其實的二號人物。
  • 2,夏侯惇勇猛善戰,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這些優良品質特別深受曹操的喜愛。他截斷太壽水,形成了一個池塘,親自擔土,率領士兵種稻耕田,使百姓受益,深受老百姓擁戴。可以說,曹操非常識人知用,用夏侯惇鎮守後方,不僅僅靠得住,守得牢,還能發揮其“善屯田重水利”的優點,順便把糧食問題都給解決了。試問這樣的文治武功能臣誰不喜歡。所以夏侯惇一生得到封賞最多,加官進爵也就順理成章了。
  • 3,在曹魏集團裡,曹操是老大。其下面“宗親八虎騎”是核心,也是根本。在曹魏各個重要部門軍政大權都是有這些宗親們掌控。曹仁掌中軍,徵南大將軍;曹純管虎豹騎;夏侯淵控制西南邊境;曹彰控制西北邊境;夏侯惇守大本營;曹真曹休夏侯尚為後備人才儲備。端的是分工明確,各領一方,各司其職,共築大業。有這麼多宗親同心協力幫襯,無怪乎曹操這麼厲害。那麼他們宗親之間就沒有鬧過矛盾,利益糾紛嗎?答案肯定有,但這個時候夏侯惇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有他在哪個敢做出頭鳥?有他在哪個敢來爭功表績?有他在執行家法誰敢犯?正是有了夏侯惇的存在,曹氏夏侯氏宗親異常團結;有了夏侯惇的制約,曹操能心無旁騖的專心南征北戰,開疆闢土;有了夏侯惇的虛心簡樸,給其他宗親將領們又樹立一個很好的典範。所以夏侯惇的作用在曹魏集團裡很重要,他的存在平衡了很多問題,這些曹操心知肚明。所以歷來封賞夏侯惇都是第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史客不輕鬆



夏侯惇一生敗仗不少,但是不是就此說明他不善戰呢?還是先看一下夏侯惇幾次主要敗績的具體情況再說吧。


濮陽之敗


據《諸夏侯曹傳》記載:

太祖徵陶謙,留惇守濮陽。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佈會,交戰。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征討徐州陶謙,命東郡太守夏侯惇留守濮陽,司馬荀彧與壽張令程昱留守鄄城(今山東鄄城北,是兗州治所所在地),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


當時,深得曹操信任和器重的留守東郡守備陳宮、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廣陵太守張超、從事中郎將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引領呂布入主兗州。


呂布到來後,張邈派遣劉翊告訴荀彧說:“呂將軍是來幫助曹使君進攻陶謙,應該馬上供給他們軍備糧食。”

眾人疑惑,唯獨荀彧識破了其詭計,立即命令軍隊加強防範,並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前來救援。

夏侯惇率領軍隊輕裝急進前往鄄城,正好與呂布的軍隊相遇,雙方交戰,呂布退走,趁機進入濮陽,突襲獲得了夏侯惇軍隊的軍用物資。


一時之間,兗州數郡郡守紛紛響應張邈起事,投靠了呂布。


此時,曹操率領大軍出征在外,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許多人都與張邈、陳宮勾結。夏侯惇到達後,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才安定下來。


豫州刺史郭貢受到呂布煽動,率領數萬人馬來進攻鄄城,軍中十分恐懼。郭貢要求見荀彧,荀彧準備前往,夏侯惇等人說:“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會有危險,不可以去。”

荀彧說:“郭貢與張邈等人,素無來往,現在來得急,計劃肯定沒有確定好。趁此機會遊說他們,就算不能幫助我們,即便保持中立,對我們也有利。如果先懷疑,就可能使他惱怒而徹底反叛。”

荀彧出城見郭貢,郭貢看到荀彧毫無懼怕之意,認為鄄城難以攻克,於是引兵而去。


之後,呂布派遣將領假裝投降,趁機與夏侯惇的部下劫持了夏侯惇,向他索要貴重物資。

夏侯惇的兵士非常驚恐,幸好部將韓浩臨危不亂,放棄救援人質,穩定了軍心,藉機斬殺了劫持人質的叛軍,保護了鄄城的安全,此舉也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讚賞。


荀彧又與程昱、夏侯惇等定計,保全了範、東阿二縣。整個兗州就只有鄄城、範、東阿三城還在曹操手裡。




曹操聞知,迅速撤軍,呂布屯兵濮陽,曹操與呂布交戰,但數度被呂布擊敗,並沒有奪回濮陽。

兩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被迫停戰,曹操還軍鄄城,軍糧已盡。

袁紹派人來勸說曹操想讓他投靠,讓曹操舉家遷往鄴城作為人質。窮困潦倒的曹操準備答應袁紹,但程昱極力勸阻,曹操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整頓軍馬,再次與呂布決戰,三次大敗呂布,攻破定陶、廩丘等地,最終平定了兗州,呂布敗走徐州投靠了劉備。



從這一戰的整個過程來看,一開始夏侯惇顧及曹操家眷的安全,目的是堅守鄄城,呂布才得以控制夏侯惇駐守的濮陽。濮陽失守,輜重丟失的責任不能全部歸罪於夏侯惇。


夏侯惇等相信了呂布將領的偽降,是其考慮不周之處。但當時的處境非常複雜,就像荀彧遊說郭貢一樣,都是具備風險的,沒有絕對的把握,不得已而為之。


同時,曹操大軍在外,留守的兵力太少,曹操撤軍後也很難擊敗呂布等人,夏侯惇與荀彧、程昱等面對呂布、陳宮、張邈等一干人馬,的確是難度太大。


對於戰役的結果,不能僅看勝敗,也得看一看對手的實力以及自己的處境。


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徵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曹操從徐州撤軍後,夏侯惇跟隨曹操進攻呂布,被流矢射中左目,敗北而回,從此被人稱作“盲夏侯”。

當時大旱,蝗災嚴重,夏侯惇截斷了太壽水,形成了一個池塘,夏侯惇親自擔土,率領士兵耕田種稻,百姓受益,也為曹操解決了缺糧的問題。


就夏侯惇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曹操怎麼會因為夏侯惇的敗績而責備他呢?沒有夏侯惇,曹操在兗州恐怕連立錐之地也沒有了,其結局只能是投靠袁紹。




救援徐州劉備時的失利


呂布投靠劉備後,在陳宮等人的鼓動下,趁劉備與袁術交戰時,鳩佔鵲巢,佔據了下邳,俘獲了劉備妻小。劉備走投無路投靠了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奪取了呂布去河內郡購買馬匹的黃金,呂布一怒之下派遣中郎將高順、北地太守張遼進攻劉備,劉備被擊敗。

曹操派遣夏侯惇援救劉備,但也被擊敗。


此時,劉備帶領關羽、張飛都不能戰勝高順、張遼,一個夏侯惇如何是他們的對手?

還是那句話,不能只看勝敗,還得看對手是誰,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也並非浪得虛名。

在徐州期間,劉關張三兄弟在呂布身上就沒有討到一點便宜,夏侯惇與呂布交戰,吃了敗仗,也算不得丟人。


夏侯惇吃不下呂布,曹操就只能親自出馬。曹操一出馬,一群謀士、將領就基本到齊了。即便如此,曹操也不能立馬吃掉呂布,圍困三個月也沒有拿下下邳,曹操想到了撤軍。

荀攸與郭嘉建議採用泗、沂水灌城,最後逼迫呂布投降。


曹操與呂布的這次交戰,也是超級諸侯級別的決戰,就憑夏侯惇一人的力量豈能解決問題,否則夏侯惇也不是夏侯惇、呂布也不是呂布了。


在與呂布對戰這個層面上,必須是曹操全員出動才有獲勝的機會,劉備全部人馬都不能佔到任何便宜,豈能強求夏侯惇擊敗呂布呢?




博望坡之戰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戰後,劉備投靠了荊州劉表。劉表趁曹操北上進攻袁尚之際,命劉備進攻葉縣,企圖襲擊許都。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李典反擊劉備。劉備將陣地後撤,選在在博望與夏侯惇等對峙。


劉備設計自己燒燬營寨,令夏侯惇誤判,李典勸阻,但夏侯惇不聽,最終陷入劉備的埋伏,幸虧李典接應才得以脫險。


此戰,是劉備一生難得的經典戰役之一,很可能徐庶已經投奔了劉備,此戰很可能是出於徐庶的計謀。

這一戰,夏侯惇敗得無話可說。唯一的亮點就是夏侯惇的勇猛,可知道,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的狠角色,況且此時白馬將軍趙雲也已經來到了劉備陣營,勢力不可小噓。但夏侯惇毫不畏懼,之所以夏侯惇陷入埋伏,恐怕也是他根本就沒把劉關張放在眼裡,


勇則勇矣,但豹眼看來,那是劉備並不想真正替劉表出力打工,否則夏侯惇敗得更慘。


畢竟劉備是曹操級別的對手,曹操全副武裝親自出馬,漢中之戰也只能無功而返。在這個層面上,是整個集團力量的對決,無論夏侯惇在局部的勝與敗都說明不了什麼。

可以說,夏侯惇僅僅是一支部隊或者是幾隻部隊聯合與劉備整個集團的較量,夏侯惇沒有全軍覆沒就算不錯了。


這讓豹眼想起了曹仁與周瑜的江陵之戰,最後曹仁敗走,周瑜佔據了江陵。

當時,周瑜是集合了幾乎孫吳的所有力量,加上劉備集團的協助,才得以取勝。曹仁也是因為糧盡而撤退。

在戰略層面上,雙方不是一個級別。

豹眼認為,夏侯惇所有的失敗,幾乎在戰略上都不是對等的。博望坡之戰,夏侯惇敗得無話可說,但另兩次大的敗績,情有可原。


將軍難免陣前亡,勝敗都是常事,從這些敗績來看,夏侯惇也並非不善戰。否則,曹操也不會委以重任。


曹操善於用兵,更善於用人。每臨大戰,曹操都是親自出馬。曹操實在不能親往,一般是委派夏侯惇帶隊,這就足以說明曹操的信任及夏侯惇的能力。


曹操絕不會感情用事,拿自己的霸業開玩笑,夏侯惇沒有能力的話,曹操絕不會僅僅依靠信任就屢屢委派他擔當大任。



曹操信任夏侯惇的原因


夏侯惇的敗績,情有可原,至少說明他並非完全不善戰。但曹操信任夏侯惇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第一,是夏侯惇的勇猛剛烈。


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十四歲的夏侯惇,因為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師,一怒之下就拔刀殺了那人,由此以剛烈聞名。

作為一員武將,具備如此血性,是最難能可貴的,曹操豈能不喜歡。


第二,夏侯惇是曹操起家時的兄弟。


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


曹操剛剛起兵時,夏侯惇就跟隨曹操征戰,常常擔任裨將軍,衝鋒陷陣。討伐董卓,曹操代理奮武將軍,夏侯惇擔任司馬。

曹操外出征戰,夏侯惇往往留守,坐鎮後方。曹操征戰不能分身,就讓夏侯惇單獨領兵出戰。

實際上,夏侯惇從事的就是保障曹操大後方的活,與阻擊戰差不多,大部隊要撤離,命你斷後,誰指望你大勝,只要你率領大部分人回來就是勝利。


第三,忠心不二。

魏書曰: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惇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


曹魏建國後,所有的將領都接受了魏國的封號,唯獨夏侯惇仍是漢朝的官號。夏侯惇就上書說自己不應該有這“不臣之禮”。

曹操認為,自己與夏侯惇同為漢臣,不能以魏臣來委屈他。但夏侯惇堅決請求,曹操就拜漢前將軍夏侯惇為魏前將軍。


此事,不僅僅是一個官號的問題,說明夏侯惇很會做人,只做曹操一家的官,絕不是漢朝廷的官員。

這令曹操很放心啊,豈能不青眼有加?


公平而論,夏侯惇的能力並不差,但與其官職、爵位而言,並不十分相符。夏侯惇所得到的待遇超過了他的能力,這是事實,但這也是夏侯惇的忠誠所換來的。


品讀這段歷史,也啟示後人,一個人立世並不是僅僅依靠能力,忠誠不二的品行才是立世之本。

縱觀整個漢末三國時期的歷史,像夏侯惇這樣忠誠的人,難道不應該得到這樣的待遇嗎?

幾次戰役的失利算得了什麼?只要夏侯惇出戰,無論勝敗,曹操的心都在肚子裡。但換了其他人會咋樣呢?誰敢保證關鍵時刻,最主要的將領不會出現於禁那樣的情況呢?


曹操不是糊塗人,他明白得很。一切皆有緣由,夏侯惇得到的一切,都是他自己拿命換來的,不是哪一個人的施捨。



豹眼看歷史


三國時期,夏侯惇可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是曹操仍然十分器重。為何一代梟雄曹操會重用常敗的夏侯惇呢?主要原因是夏侯惇對曹操忠心無比、任勞任怨、剛猛可用,並且與曹操有親戚關係,

下面聊一下個人理解。

1.忠心無比

夏侯惇對曹操忠心無比,據說當時許多將領都被授予魏的官號,唯獨夏侯惇仍受領漢朝的官職,於是夏侯惇便要求曹操也授於他魏的官號,以表明他是忠於魏,忠於曹操,而不是漢。但是,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算是同僚,不能降低身份而授魏的官號。在夏侯惇不斷的請求下,曹操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並授其為魏前將軍。

夏侯惇死後追封諡號忠候,可見曹操及後人是非常肯定夏侯惇對曹操的忠心。

2.任勞任怨

夏侯惇是曹魏政權的開國功勳,任勞任怨,一直承擔著曹操的重要任務。

曹操最早起兵討伐黃巾軍時,夏侯惇便開始追隨前後,負責招募士兵,訓練軍隊,白手起家,異常艱辛。

隨後,曹操佔有了自已地盤後,夏侯惇開始擔任保姆工作。曹操外出征戰,夏侯惇便鎮守後方,或者負責後勤供給,糧草籌備及護送,確保曹操出征無後顧之憂。

後來,曹操統一北方,夏侯惇又被委以重任,屯兵鎮守揚州,對抗東吳並伺機南下,掃平東吳。

3.剛猛可用

夏侯惇作戰剛猛,不懼強敵,對曹操來說是可用之人。據說在徐州攻防作戰時,夏侯惇對敵呂布部將高順,高順不敵戰敗而逃,夏侯惇後面緊追,不料被敵將曹性用箭射中左眼。此時,夏侯惇怒吼一聲毅然拔箭,卻不慎連著眼珠子拔了出來,夏侯惇不假思索把眼睛塞進嘴巴吞下,然後舉槍上前殺了曹性,以報一箭之仇。

4.親戚關係

由於夏侯惇與曹操是親戚,曹操對夏侯惇非常信任。曹操陣營中大部分都是曹氏和夏侯氏,用人唯親,這是多疑曹操的用人之道。據說夏侯惇甚至不用通傳,便可以自由進出曹操的臥室,可見曹操對夏侯惇的信任程度。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不一樣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喜歡本文的朋友,請幫忙點個贊,或關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