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2018年9月12日至18日

第2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从1956年中央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至今,推广普通话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了。这些年,南京是如何推广普通话的?南京人又是如何学普通话的呢?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南京人这样“学普”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普通话普及率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

而南京在推普上更是成绩显著。根据江苏省语委对南京普通话普及工作的验收结果,南京城市普通话普及率达98.26%,农村普通话普及率达96.76%。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南京人学普通话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我们选取了部分有意思的案例。

南京作家叶兆言在《南京人》一书中,描述了一段南京人说“南京普通话”(以下简称“南普”)的场景:

有一次,在一家商场里,我听见两个女售货员眉飞色舞地谈论王朔,长得很好看的那位激动地说:“我太喜欢王朔了,只要是他的东西,我就爱看。”十足的南京话中,为了表达对王朔的感情,硬把舌头卷起来,带着一种很怪的京腔。南京人说普通话,真是很为难的一件事。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如何呢?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普通话测试站负责人刘红云说:“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南京方言更接近普通话了。”南京是座开放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让语言更加包容,“于是,南京方言也在慢慢修正,一些不通用的南京词汇便被屏蔽了。”

“语言不是孤立的,一些方言词汇已经消失了。”在普通话测试站工作了近20年的刘红云深谙南京话的演变。

对普通人来说,语言重在使用和交流,“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有些小问题不影响交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出来的,南京人就不一定重视了。”刘红云说:“鼻边音n、l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的问题一直存在。例如,你说蓝京,大家也明白你的意思。”

刘红云这样解释“南普”的地方普通话定位:“南普是一种中介语,它既含有方言成分,又含有普通话成分,但基本摆脱了方言而进入了普通话范畴。”

如今,每年有1.5万到2万的人到南京市普通话测试站参加测试(不包括设在高校内的普通话测试站),“2017年,有15570人在我们站参加普测,但截至7月1日,今年已有12930人参加普测。”刘红云说。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有本书叫

《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当年,师范类高校师生是推广普通话的主力军,他们学好了普通话,才会有更多的学生学会普通话。1956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组织各地师范学院和大学语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国每一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工作。”

195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学习普通话的小册子,南京师范学院方言调查组编撰了《南京人学习普通话手册》《苏州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句容人学习普通话手册》……

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曾说:“为了推广普通话,有许多具体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其中,方言调查工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方言调查工作,可以总结出方言语音跟普通话语音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的人便可以利用这些规律系统地改掉本乡口音,系统地学习普通话语音,而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去硬学硬记。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上世纪80年代

南京人学普通话热情高涨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从1980年开始,在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开办了普通话训练班。这个普通话训练班的课时也是因人制宜,短的约50课时,长的60课时。学员有来自基层的专兼职广播员、中小学语文教师、幼儿园保育员、宣传干部、讲解员、话务员、营业员、服务员、待业青年以及爱好普通话的男女工人。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南京“南普”为何越来越接近普通话?

省电台的播音员担任教员,并由教师根据南京地区的语音特点,整理编一套比较适合本地人学习的普通话讲义。我们翻阅当时的资料发现,工人文化馆的普通话培训班还汇编了南京人学普通话最需要掌握的,n、l声母、平翘舌音声母和前后鼻音韵母常用字表印发给学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