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曾經在獄中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絕句,是何等的氣概。同樣的,1950年,美帝國主義糾結數十萬軍隊進犯我邊境,在國家危亡之際,人民志願軍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

張文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952年美國派遣間諜收集志願軍的情報,企圖對志願軍發起新一輪的進攻。在危急時刻張文榮不顧個人安危,眼疾手快地將手雷扔進機艙之中,美軍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炸成火球,打破了美軍的幻想。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一:棄暗投明,抗美援朝

張文榮出生於遼寧省遼中縣,1948年成績優異的張文榮,從成都陸軍軍官學校通信科畢業,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批黃埔生。

畢業後的張文榮迅速投身於國共戰爭當中,當時國民政府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而國民政府內部卻依舊是派系之爭不斷,腐朽黑暗,讓人看不到希望。

1949年,張文榮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而這一事件是改變了張文榮一生的大事件。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天不遂人願,新中國成立後不久,美方糾結一幫國家發動朝鮮戰爭,兵鋒直指我國。在危亡之際,我國決定參加朝鮮戰爭,組織人民志願軍進行抗擊,張文榮就是其中之一。

經過兩年的苦戰,朝鮮戰爭的局勢逆轉,美方軍隊被擊退,雙方的大規模戰爭基本上停歇,美國也逐漸回到談判桌上同中國商量善後事宜。為了爭取利益最大化,雙方的主要戰場由明轉暗,各顯神通。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二:不幸被俘,將計就計

當時的張文榮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80師的一名報務員,在戰役當中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配合人民志願軍完成戰略轉移,180師被迫陷入敵軍重圍之中。

在這一場戰役當中,張文榮英勇戰鬥,不幸負傷,最後被俘虜,同戰友一道被關押在釜山戰俘營當中,之後受盡虐待。

美軍由於人手不足為了方便管理,調來大批國民政府特務,由於張文榮黃埔生的身份,國民政府特務對其大加拉攏,逼迫張文榮"棄暗投明"。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張文榮在徵得我黨的同意後,決定"加入"國民政府特務組織,不久之後張文榮就被國民政府特務推薦給美軍前往志願軍陣地開展間諜活動,給了張文榮出逃的機會。

經過美軍的層層選拔和訓練,張文榮最終脫穎而出,成為美軍間諜破壞行動小組的一位成員。就在美軍沾沾自喜之時,殊不知人民志願軍對美軍的行動了如指掌,在尋找機會準備圍殲美國間諜破壞小組。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三:奮不顧身,勇建奇功

1952年的2月,美國特別行動小組準備前往志願軍陣地發起間諜破壞行動,張文榮等五人為了配合美國間諜的破壞行動而穿上了志願軍軍服,和張文榮一同前往的還有10名美國間諜,當時美國特別行動小組的負責人為哈里森。

這些特別行動小組成員在美軍的護送下登上一架C-46運輸機,企圖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潛入志願軍的大後方,伺機而動。而一旁的張文榮卻在一旁出悄悄地做準備,尋找時機破壞美軍的計劃,與此同時,地面上的志願軍防空部隊也正緊盯著這一架飛機。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當美軍飛機到達指定位置,美國間諜們準備實行預定計劃,在千鈞一髮之際,張文榮拉開手雷鐵環,用力拋向機艙深處,之後迅速跳傘,美軍的運輸機和尚未跳傘的特務人員瞬間在火海當中化為灰燼。

平安落地後,張文榮依靠夜色的掩護迅速隱藏起來,等待志願軍的來臨,美國間諜全軍覆沒,哈里森被人民志願軍俘虜,張文榮的英雄事蹟廣為傳頌。張文榮更是以一己之力破壞了美軍的間諜計劃,是當之無愧的人民英雄。

之後張文榮還將美軍的惡行大白於天下,為我方在談判桌上爭取了主動權。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間接保全了被俘戰士的人身安全。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四:英雄的背後是國家和信仰

張文榮的英雄事蹟被廣為傳頌,在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為何當中湧現出一大批"張文榮"式的英雄。他們面對死亡之時難得不會感到害怕嗎?但是他們依舊奮不顧身,因為他們的背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存亡。

當時在敵我力量差距巨大的情況之下,唯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用鮮血澆灌和平,以生命守護國家。

張文榮:1952年扔下一顆手雷,十名間諜和運輸機瞬間化為灰燼

其次是英雄們心中信仰信念的支撐,一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仰,面對敵人的誘惑而不屈服,因為他們堅信侵略者最終一定會失敗,正義的戰爭終將迎來勝利的曙光。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願同侵略者同流合汙是他們的底線,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為人民群眾、子孫後代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讓中國屹立於世界之巔。

最後英雄不應該被遺忘。哪有歲月靜好,只不過總有一群英雄為我們負重前行,如今的中國已經繁榮富強,正在向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穩步前進,戰爭先硝煙終究會散去,但是構成國家和民族脊樑的英雄當永遠被銘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緬懷英烈,不忘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