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引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引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東方)您知道哪裡的桃子最好吃嗎?如果沒有去過河北衡水阜城縣崔廟鎮張家橋村,那就難說了。近日,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欄目組便走進這裡進行了探訪,並以家鄉特產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報道。除此之外,看似與桃風馬牛不相及的牛和玉米,在這裡也形成了生態循環農業產業。下一步的目標,這裡將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從而引領父老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引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由單一向規模化種植推進

   阜城縣地處河北沖積平原,總面積697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張家橋村緊臨河畔、土地肥沃,擁有便利的灌溉條件,多年來村民們也曾零散種植過冬桃。幾年前,為了帶領村民增收,村黨支部書記張勇決定把村裡種冬桃的天時地利都利用起來。

   2018年,村裡流轉了幾百畝土地,引進了優質冬桃品種,開始規模化種植冬桃。經過兩年精心養護與管理,張家橋村的冬桃喜獲豐收,產量達到20萬斤,產值達到50多萬元。隨後,種植面積逐漸增加到了1000多畝。張勇告訴記者,張家橋村的土地面積有限,如何帶動周邊村民種桃樹致富,成為他們下一步考慮的目標。

   為此,當地黨委政府也做了規劃。崔廟鎮黨委書記酒大慶說,他們已經謀劃了冬桃產業發展藍圖——張家橋村生態種植、生物防治、優質高產的模式,可以複製推廣到周邊村,形成2萬畝的冬桃種植示範帶。將來,會採用公司+農戶的形式,由農戶自己去種,然後統一種植時間、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

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引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由零散向標準化生產遞進

   標準化生產,顧名思義,就是為在一定的範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制定共同的和重複使用的規則的活動,稱為標準化。

   張勇說,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人員的不斷增加,張家橋冬桃種植基地將會制定嚴格的生產標準,以達到最佳的效果。包括種植時間、施肥、剪枝、生物防蟲、套袋、拆袋、上色、收果等,都會要求按照標準去執行。

   之所以能夠制定生產標準,是因為張家橋冬桃種植基地得到了各級農業專家的技術支持。這裡的技術人員會經常前往中科院果樹研究所參加培訓,衡水市農業農村局果樹推廣站和阜城縣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站也經常會派技術人員前往,從種植、澆水、施肥、剪枝、除草等各個管理環節提供技術指導。

   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生物防蟲技術,2020年春,張家橋冬桃種植基地在使用昆蟲性迷向絲的基礎上,又使用了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推薦的赤眼蜂、七星瓢蟲等生物防蟲新技術,利用以蟲治蟲的原理,達到防蟲的目的。同時,張家橋冬桃種植基地裡還按照規定安裝了振頻式太陽能殺蟲燈、粘蟲板等防蟲武器。

   據專家介紹,農藥殘餘有一定誤差。雖然張家橋冬桃不用農藥,但由於種植冬桃樹前一直種植玉米、小麥、棉花等過量使用農藥,造成土壤、水和空氣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農藥殘留。2020年10月中旬,張家橋冬桃上市後,阜城縣農業農村局檢測人員抽檢後,張家橋冬桃糖度為19.3%,高於市場其它冬桃(14.6%);農藥殘餘為5.10%,遠低於市場其它冬桃(其它冬桃為19.7%)。

  

   由產品向商品化處理增進

   2020年10月12日至11月5日,張家橋舉辦了首屆張家橋冬桃採摘節。採摘節期間,來自北京新發地、衡水吉美超市、滄州鹽百超市等各地的商超,以及多多買菜、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和京津冀、濟南、太原、成都等各地的客戶紛紛前來採購張家橋冬桃,使張家橋冬桃一度熱銷,並行銷全國各地,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引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也正因此,使得張家橋冬桃種植基地積累了大量的客戶。由於今年遭受霜凍,受災嚴重,這裡的冬桃產量僅剩總量的1/4,冬桃一上市,便被一掃而光。張勇說,明年,他們的冬桃產量會更高,因此,考慮在北京新發地舉行產品推介會,為此已經進行了溝通,屆時,將會有政府領導、媒體記者以及大量的批發商參加,真正讓農產品成為商品。

   同時,在冬桃銷售的基礎上,這裡還衍生出了桃苗銷售,以及將來的工藝品加工製作和銷售。目前,張家橋冬桃種植基地精心培育的桃苗包括瑞蟠101有30萬棵,瑞蟠25有20萬棵,瑞蟠21有10萬棵,中油蟠13有1萬棵,中油蟠9有8萬棵,北京14號有15萬棵。以上桃苗規格0.6釐米起,高度1.2米。還有當年種植、當年結果、當年賺錢的5年苗,6釐米左右,約5萬棵。

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引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由無名向品牌化銷售邁進

   張勇告訴記者,當初在打造張家橋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時,他們便考慮到將來要實行品牌化銷售。縱觀很多農產品,包括其他村的冬桃,都是一家一戶零散種植,沒有品牌效應,銷路窄,價格不高。而張家橋冬桃卻不一樣,他們專門註冊了商標,名為“張家橋”,讓張家橋冬桃作為一種品牌來銷售。短短20多天,150餘萬斤的冬桃便銷售一空,但仍有全國各地的客商電話諮詢。

   註冊商標後,這種產權保護不僅限於冬桃,秸稈、肉牛、樹苗等農產品都適用。在張家橋,玉米秸稈由廢物成了寶貝。從2018年起,他們連續自備10臺莖穗兼收玉米聯合收割機,免費收割附近各村的玉米,“只要秸稈,不要錢”受到四里八鄉父老鄉親們的熱烈歡迎。據瞭解,2020年秋季,張家橋玉米秸稈加工基地收割玉米1.2萬多畝,使原來用秸稈還田收割機一畝地要花最少60塊錢的收割費用得以節省,讓老百姓節省了70多萬元,同時還儲存玉米秸稈近2萬噸。這些玉米秸稈分打包和窖藏兩種發酵方式,除了自己的養牛場需要外,還走向市場滿足不同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需要。

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引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就這樣,不起眼的玉米秸稈離田回收加工成牛羊飼草,牛糞處理成有機肥,有機肥施用在千畝冬桃種植基地裡,串起一條循環農業產業鏈條,形成了以村內小循環為主體、村內村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適應了國家政策和發展形勢。

   接下來,張家橋村將繼續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創新發展思路,謀劃建設冬桃等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做到產業穩增收,就業促增收,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集約生產,科學管理,走出特色發展道路;生態循環,綠色種植,打造冬桃名優品牌,讓張家橋村引領父老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衡水頭條# #河北身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