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網課如何提升互動性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持續蔓延,擁有數千名國際留學生的西交利物浦大學近日宣佈本學期全體學生不返校。對該校大四學生鞠杞梓來說,這意味著他要繼續在家上網課直到畢業了。

“網課的缺點第一個就是沒法進行小組討論。”鞠杞梓表示,“有一門課需要有大量的小組討論,上網課沒法小組討論。”

缺乏充分的互動和不能及時得到反饋是學生們上網課後普遍反映的問題。

西浦國際商學院大四的郝夢媛說:“有一門課,前幾周我們一直上的是錄播課,雖然老師很盡責,及時回覆了我們的問題,但我們還是更想上直播課。”

事實上,從一開始,老師們就在極力應對上網課出現的問題,想方設法解決互動性難的問題。傳播學系黃炎寧老師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這學期他《可視化媒體理論》受到學生好評。

該專業大二的孫依雲評價說:“黃老師善於使用科技助力,ICE(網上教學平臺)各種輔助功能用的相當熟練,比如組隊創建公共文檔、每週開設回帖論壇、每週閱讀資料生成索引鏈接一鍵直達。”

學生董宇昕對黃老師設計的反饋和別出心裁的激勵機制十分滿意。“比如每週參與論壇話題討論就可以獲得徽章、每週完成小測驗還可以解鎖他家貓‘黃咪咪’的可愛視頻。”

有學生認為,老師們分工協作會讓網課更高效。精算學專業大四的李卓爾表示在《利息理論》這門課的直播中,兩位老師課堂分工明確,一位負責講解,另一位在評論區回答學生的提問。

有不少學生建議,直播和錄播結合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金融數學專業大四的鄭皓中表示,直播課方便學生和老師互動,直播課的平臺有聊天功能,有問題不明白可以直接打字提問。老師在課後再將錄播上傳到ICE,方便學生隨時回看反覆參考,回看時還可以自行選擇播放速度,節約了時間成本。

雖然在線教學在面對面的直接互動上有客觀上的侷限性,但對不少學生來說,不用面對面交流反倒成了他們喜歡上網課的一個原因。

英語專業大三學生苗明昊就表示對像他這樣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來說,網課有線下授課體驗不到的優點。

“口譯課需要更多交互反饋,老師需要根據學生在口譯練習中遇到的問題來提供針對性意見。然而,平日在校園裡線下授課時,好多同學都不敢於和老師交流。上網課時,老師極力引導同學們參與交流和反饋。同學們在直播平臺的討論交流明顯比以前更多一些。”

電氣與電子工程系的趙春老師也有同感,“學生們在線反饋比線下更為直接。從聊天窗口,我能立刻了解學生對哪些知識點有疑問。”

“傳統課堂上,老師也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但同學們往往羞於表達,缺乏一個好的渠道立刻反饋出來。”他說,“而在線上,學生則更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一些受訪學生和老師都認為,在線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求更高。

西浦國際商學院的Roberto Dona教授說:“我不用在線教學平臺講授課程內容,只借助它討論課程內容。”

他要求學生在線下自主研讀課程資料,包括文本和視頻,然後再線上平臺解答問題、進行小測試,為接下來的在線討論做好準備。

“在線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更高,”Dona教授說:“通過在線課時和線下課時的結合,課程本身也得到很好的改進。”

為了解決小組討論這個痛點,鞠杞梓和同學建了微信群,在課後討論困惑的問題,並且定期進行語音會議。“如果在學校,大家可以課後或約見面討論。但目前採取這種線上方式,我覺得效果還不錯。”

上網課也引發了物理系於昊老師對教師的角色定位的反思。“目前,多數老師的角色定位還是以知識傳授為主,有一些老師注重教學互動過程。但未來,教師需要從這種單向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引導、運用有效的監督和及時反饋來推動學生髮揮自主性,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