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文 | PURPLE

来源 | 法律先生


“如果你并不真的了解强奸者,你就永远不会理解性暴力”。


1976年,一名博士生在洛杉矶的多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很不寻常的广告:


你是强奸者吗?请拨打213-___-____。早9点至晚9点。绝对匿名调研,保护你的隐私。」


“当时我十分担心没人打来,” 现年72岁的Samuel D. Smithyma说道,他现在是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名临床心理学家。


然而,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在调查期间,有近200人打通了电话

,他成功完成了50次采访。


01 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犯罪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电影《素媛》截图


令他惊讶的是,大部分受访者的强奸行为往往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了。


这与性别社会学教授王向贤等人「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数据类似:


67%的实施过性侵的受访者在20-29 岁时进行了第一次的强暴,24%是在15-19 岁。


75%的男性报告说童年时期至少经历了肢体、情感、性暴力中的一种。


其中3%曾遭受到其他男性的强暴,甚至是轮奸。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因为经历了暴力和心理健康的问题,导致后来的强奸行为更多是为了追求的是一种凌驾于弱者的心理满足。


而性欲作为强奸的一个动机,并不是最主要的,否则手淫是一个更便捷的方式。


在男性对男性的强奸中,大部分都是异性恋,有些强奸犯甚至没有勃起,也明确表示自己对性不感兴趣,而是享受那种支配和羞辱对方的感觉。


而在很多对女性的强奸案中,真正的性过程甚至没几分钟就结束了。


02 他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报告》中曾实施过性侵男性的动机调查


实施过强奸的男性所共有的一个特点:他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可以从报告中看出,86%实施过性侵的男性的最常见动机是性特权,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力向女性要求性。


不仅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问题,整个世界也在加强他们的信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热潮中,有一个老生常谈的经典概念叫做“强奸文化”(Rape Culture)。


大致上指的是一种鼓励男人对女人进行性侵、漠视性侵受害者的文化氛围。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比如,把强奸归因在受害者身上的「受害者谴责」和「荡妇羞辱」,或者合理化男人性侵动机,比如「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


因为一个主流的意识是,女性的身体自主权不存在同意不同意的问题,只是对价高低而已。


因此针对当初刘强东性侵案,社交媒体才会大量出现「仙人跳」、「敲诈勒索」的猜测。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性侵案件发生后,会变成对受害者的指责或是蔑视:


甚至对她们的「居心」进行反复揣测,试图找出受害者在道德上的「弱点」,以此对这个群体进行污名化。


为什么你没有保护好自己?为什么没跑掉?好好的一个女孩子,一辈子都被毁了。最后让受害人陷入漫长的悔恨自责和自我惩罚。


一个心理疏导案例中,因为吃了陌生人给的糖果被性侵的小女孩,事后因为愧疚自己“嘴馋”“轻信”而用针不停扎自己的嘴唇作为惩罚。


还有一些受惊的女性,从此再也不敢去任何不熟悉的地方,或者在炎热的夏天里,

也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03 他们知道怎么逃脱惩罚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澎湃采访鲍毓明


在一些社会理论家看来,「暴力支配」一词不仅仅是物理的伤害,更是对他人意志的侵害。


心理学家Neil Malamuth说,原本在社会上,有权有势的性侵者们都是暴力支配的「专家」,他们知道如何逃脱惩罚。


而在暴力支配的过程中,受害者往往都是权利上的弱者。


这些人无论是女性(甚至男性)还是儿童,可能是因为经济、社会关系或身体等等处在一种被权力所支配的弱势地位上,从而被暴力侵犯、支配。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发明「正能量」一词的宋山木。


跟鲍毓明深谙法律,懂得如何规避刑法规定一样,宋山木很懂得如何利用他的企业家身份去编故事。


他当庭讲述的跟AV情节一样的被人勾引的故事,不断强调被害者是贪他的钱。


在得知对方报警后,他让公司财务往受害人工资卡上多打了3000块。


在一审被判定强奸罪之后,宋山木有足够的财力和能量调动一切支持力量。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有多少人知道「正能量」一词的由来


一审到二审之间,山木集团高层关于夸奖他的专访出现在珠三角的报纸上。


山木集团组织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女员工被安排出来,告诉记者受害人生活作风有问题。


最终,宋山木强奸罪名成立,判处4年有期徒刑,并赔偿被害者4205.87元。


强奸者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结论来自《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报告》


每一个性侵事件的曝光,常常都会对人们的心灵秩序提出迫切的叩问。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每7名女性中有1人(14%)报告说曾经历过强奸未遂。在所有的强奸和强奸未遂中,只有5%被立案。


在经历了强奸的女性中,有35%的人告诉了家人。


在告诉了家人的女性中,仅有25%得到了完全的支持,45% 的人受到的是责备、漠不关心,或被要求保持沉默。


侵害防治教育的目的号称是为了保护女性,却反而捆住她们的手脚,限制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并不应该以「守贞」为目的来抵抗强奸,甚至可以质疑这种「守贞」的必要性。


在一个消费社会中,一篇文章只是杯水车薪,新闻可以过去,热点可以变换,甚至受害者和侵犯者也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面对性侵,沉默就是纵容。


参考文献:


王向贤,郭素芳:《中国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定量调查报告》, 2009。


潘绥铭,杨蕊:《当代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2004


https://www.nytimes.com/2017/10/30/health/men-rape-sexual-assault.html?_ga=2.142781237.1269744668.1586681835-277205353.1578472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