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嘆辛棄疾」你總是年少輕狂,不知社會真實的模樣

先講個小故事,從前有個鄉下人,進城跟城裡富人家說,我們那嘎達有芹菜可好吃了。城裡人沒吃過說,那好,你帶點給我們嚐嚐。於是鄉下人帶來芹菜送給城裡人吃,結果城裡人吃了紛紛拉肚子,怒斥道,好吃個大頭鬼啊,鄉巴佬。大家紛紛笑話他,他也慚愧而不好意思。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總結為成語

“美芹之獻”

知識點介紹完畢。

(一)

下面出場一位少年遊俠兒,他衣冠楚楚、長袂飄飄,剛剛從千萬人中衝殺出來。他左手提握長刀,刀面上輝映著他20來歲青春俊俏的臉龐。右手提著一個仍在滴血的人頭,這是殺害他親密戰友的叛徒張安國的人頭。身後是一票忠心耿耿的隨從戰士,好不拉風。

望著遠處依稀的烽火,他吟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哦,不,他不是杜甫,雖然杜甫是他的偶像,但杜甫沒有他馳騁沙場時帥氣。

若干年後,他酒後回憶這帥氣的一刻,揮筆寫下“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對,記好了,帥哥名叫辛棄疾

「三嘆辛棄疾」你總是年少輕狂,不知社會真實的模樣

(二)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這裡歌舞昇平,這裡哀鴻遍野。

這是1162年的南宋,地點,臨安

前一年,得知哥哥趙桓已經病死他鄉後,他長舒一口氣,皇帝寶座終於安穩了,他就是宋高宗,南宋第一任皇帝。20年來,他對金稱臣,偏安南方,發展經濟,拒絕言戰,就怕他哥哥真回來,他就得讓位了。因為他哥是正統的皇帝宋憲宗,他是在哥哥被俘虜後自封的。

這一年,他心思已了,倦怠了朝政,主動傳位給養兒子趙昚(腎虛的腎的讀音),自己退居後宮,繼續研究書畫和美人去了。(跟他爸徽宗一個德性。)

這一年,新皇帝一上位就打了他老爸的臉,把岳飛給平反了。不僅平反,還追贈為民族英雄,列祠紀念。(喂,岳飛可是你爸定的罪而斬殺的,你爸剛退位,還沒死呢,你就這麼的叛逆?)

是的,我們昚兄今年35歲,他出生時就帶著國恨家仇,因為他就是在北宋被滅,他爸逃命路上生下來的。現在終於等到他上位,急不可耐的想要報仇,首先就是通過給岳飛平反,掀起強烈的民族主義愛國熱潮,哪怕打他爸臉也再所不惜。

他爸在後宮氣得吹鬍子瞪眼,小兔崽子,一上臺就拆臺,too young, too naive. 等你栽跟頭就知道疼了,我這話先撂這兒。

(客官也記住這話,因為本文中心思想就是:你總是年少輕狂,不知社會真實的模樣。)

搞笑的是,最後趙昚同志死後被追為孝宗。後面再告訴你為什麼叫孝?

這一年,我們的小主辛棄疾先生提著叛徒人頭,風風火火的從山東來到了臨安。真是英雄恰逢亂世,人才巧遇明主。我們新皇帝很是喜歡這位俠客少年,很快封他做官,江陰籤判,相當於現在副市長級別。

這一年,還有個猛人也在臨安政府任職,見新皇帝積極備戰,竟上書勸阻,說時機尚不成熟,要“徐圖中原”,不可急戰。

敢給我潑冷水,皇帝很生氣,不打仗就是不愛國。立刻,把這名京官貶去外地。

這個不愛國的傢伙就是後來青史留名的愛國詩人陸游

陸游與辛棄疾在臨安擦肩而過。(放心,他們有機會再相逢。)

復仇之戰聲勢浩大的開始了。

但這場戰役沒有帶上我們辛棄疾同志。

(三)

所以,沒有辛棄疾的戰爭就是“不幸”的戰爭,新皇帝出征不久就失敗了,還被迫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隆興和議》

但和議籤的也小有收穫,南宋皇帝不再由金國冊封,從宗主國改為“叔侄”國與國關係。就是以後不用喊人爸爸,喊叔叔就可以了。

這樣也好,以前把別人叫爸爸是屈辱,現在叫叔叔,頂多算賣萌吧。趙昚可能是這樣想的。

隨後,我們孝宗由衷的向老爸高宗懺悔,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爸,我以後一定拿您當榜樣,埋頭苦幹、韜光養晦,先把經濟發展上去再說,收付失地的事情留給後人解決吧。

到底三十多歲的男人壓力大,易成熟,孝宗立刻就走上他老爸求和的思想路線,在接下來執政的25年裡,潛心治國理財,不言戰事。

這父子倆執政的60多年,被稱作“經濟優先”的60年,南宋財政實力甚至超越了北宋,經濟全面復興,社會無戰事而穩定,二位皇帝被共稱為“中興之主”。(當時沒有華為)

「三嘆辛棄疾」你總是年少輕狂,不知社會真實的模樣

(四)

這就苦了我們的辛棄疾和陸游等同學,一腔愛國情無處揮發。

簽訂和議那年,辛棄疾25歲,初任地方官。但地方小官豈是我的夢想,戰場才是男人馳騁的地方。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辛同學仔細分析這次戰爭失利的原因,認真研究兵法戰法,利用其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深厚的語言文學基礎,在戰敗第二年就寫出了洋洋灑灑的十篇論文。

該十篇論文從敵我雙方形勢、任務、後勤、戰術等多方面系統闡述了用兵之法、取勝之道,並最終強調正義之師必勝,真是精彩的好文章。

這個系列文章就取名叫《大宋王朝戰無不勝的十條黃金法則》吧,辛同學寫完後興奮的想到。

哦,我這是不是太高調了,做人嘛,最重要的是謙虛,我還年輕,又遠離朝廷,委居鄉下,這個論文集還是叫《美芹十論》吧。(有了開頭小故事,就明白這名字含義了吧?)這就是辛同學準備獻給皇帝的“美麗的芹菜”啊。

辛同學進城將此書獻給孝宗時,心中暗想,但願皇上看了不要拉肚子才好。

唉,辛同學失望了,取什麼名不好,偏取這不吉利的名字,果然,孝宗看後不對胃口,轉身棄置一邊。

又是一個勸我再戰的莽夫,不知道我爸爸剛剛教育我,經濟實力決定戰鬥力,窮兵黷武的皇帝不是好皇帝嗎?

你就是缺少歷練,年輕人。孝宗可能是這樣評價辛同學的。(其實孝宗就比辛棄疾大13歲。)

於是,江陰沒待兩年,辛同學被平調到建康(今南京)當通判了。

是年,辛同學28歲。

(五)

辛棄疾到南京時,陸游剛離開南京兩年。

對,陸游當年被貶出朝廷時也在南京當通判的。(南京就是委屈的城市,總是接納委屈的人。) 說不定辛棄疾還看過陸游的履職手冊呢,如果當時的官員也要填這玩意的話。

好吧,這一老一少兩憤青,互相又錯過了。(陸游大辛棄疾15歲。)

望著吳宮花草、晉代衣冠,我們懷才不遇的豪放派詞人開始發飆了。 辛同學站在金陵水西門邊的賞心亭上,面朝長江吼道:

一首《念奴嬌》送給你,這個黑暗的時代!

當然,這個《念奴嬌》不是蘇軾大江東去的念奴嬌,遠沒有它出名。 雖然辛同學極力想模仿他的前輩蘇大師的風格,但蘇大師如果在世的話,也會說,小兄弟,你總是年少輕狂,不知社會真實的模樣,別學我,好好做你的官吧,別滿肚子“不合時宜”。

然而,辛同學聽不到這些話,他依然固執的用浪花寫下,相信未來。 下面請欣賞,辛同學的怒吼: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我來弔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

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

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

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

寶鏡難尋,碧雲將暮,誰勸杯中綠?

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六)

這首詞的翻譯就算了,詞中運用多個典故自行學習。

總之,辛同學此時還沒有進化成辛大師,作品中還略帶憂愁,不夠威猛,但一股俠氣依稀可見。

只要知道,此時辛棄疾剛初入宦海沉浮,後面的坎坷還多呢,這一點小抱怨還會有很多。

只要你不停止吟詩、不停止言戰,我就不停止你的調動。皇帝大概是這樣想的。不理解我的苦心,不理解百姓的疾苦,你就成為不了一個好詩人。皇帝或許也是這樣想的。

反正,年輕的辛同學什麼也不想,走到哪都把打仗掛嘴邊,並不在意自己與中央的政治路線不一致。

所以,後來十幾年,辛棄疾同志一直輾轉調動,一直在基層當官。(擱今天,其實副市長級別已經不小了,但人家志向大,副國級才是他的理想。)

但,人治的時代,揣度上意才是第一技能。不領會中央精神,不執行中央路線,註定他只能在核心官僚體系之外徘徊。

豪放又如何,才華無處使,你也就只能在詩歌上豪放了。

是的,辛同學在賞心亭上的一首詞,又送他顛簸到其他地方任職去了。他每個地方都待不長,甚至不久後,兜兜轉轉,他又來南京任職一次。

「三嘆辛棄疾」你總是年少輕狂,不知社會真實的模樣

當他幾年後,重回南京再次登上賞心亭,會寫下什麼樣的文字?他和陸游還能不能重逢? 你猜?

不用猜,且聽下回分解。


#情感寫作小能手##詩詞美文#

我是隨風,用情寫作,用心生活。這是我的原創系列,請關注點贊評論,遇見您很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