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獲嘉縣黃堤鎮機關幹部劉濤抗疫事蹟"

法治週刊河南訊(周賓祖 通訊員 胡豔麗)

戰爭年代軍人衝鋒在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無數軍人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成了最可愛的人;和平年代軍人艱苦訓練,時刻備戰,保家衛國,而在當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在新鄉市獲嘉縣黃堤鎮許許多多的退伍軍人,退伍不褪色,一如既往保持軍人本色,軍民一心共同抗“疫”!劉濤就是這其中的一名。

今年34歲的劉濤,05年時候參軍入伍,在湖北裝甲某團服役。入伍當年,他曾參加汶川地震救援行動,並榮獲優秀士兵等多個獎章,服役期間,劉濤多次圓滿完成值勤、處突任務,於2010年光榮退伍。退伍後的他被分到獲嘉縣規劃局上班,去年八月份隨著減縣補鄉政策自願報名來道黃堤鎮成為一名基層職工。

捨棄小家,鐵漢柔情。大年初一,黃堤鎮的防疫警報拉響,劉濤第一時間堅守在所包村張翟莊村疫情防控卡點一線。元月29日,按照上級要求,為保障全村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鎮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對張翟莊村實行全面封村,村口防控卡點嚴禁人員和車輛出入。得知消息,劉濤主動請纓,要求24小時值守在村。

外來人員勸返、消毒、防控知識宣講……卡點值班工作複雜且枯燥。“固執”的劉濤卻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連續作戰,不捨晝夜,嚴把防控卡點,認真對過往車輛登記消毒,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期間,張翟莊村支部書記吳光立勸他們回家,換崗休息,看看家人。劉濤卻說:“女同志家都有老有小需要照顧,挺不容易的。我是男同志,在這裡有吃有喝,有帳篷住,我們在這就中了!”



事不過夜,鐵的作風。每天,劉濤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走訪被隔離在家的群眾。測量體溫,詢問需求,又匆忙趕往下一家。

張翟莊村常住人口2239人,其中不乏有湖北工作和旅遊史的人,防疫工作任務艱鉅,劉濤自加壓力,聯合村主幹對整村進行排查,一方面排查現有人員近期出入情況、有無外來返鄉人員,另一方面排查從湖北或經湖北返鄉人員及湖北籍外來人員,登記造冊,密切跟蹤,每天進行體溫測量監測,嚴格實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最開始的幾天,還沒完善的防控指揮體系,面對各種各樣的情況也沒有明確的處置流程,所以疫情防控工作顯得尤為困難。”劉濤說,剛封村的前兩天,他每天會接到幾十個工作電話,有諮詢問題的、有需要協調的、有反應情況的,“這兩天事情都捋順了,幹起來也得心應手些。”被風吹了幾天的臉上,靦腆的笑容露出了幾分他這個年齡少有的滄桑。



廢寢忘食,鐵的意志。“同志們,不要再出門買東西了,需要米、面、油、蔬菜的,抓緊報到微信群裡,我們統一給你們配送,上午報,下午就能送到位。”這是在張翟莊村微信群裡看到的一條信息。

為了讓群眾能宅在家裡,村兩委決定為群眾們送貨上門。劉濤主動擔起了“送貨員”的責任,每天早上,他帶著“記賬單”挨家挨戶的開始送貨,有時候忙到常常忘了吃飯,可他卻樂此不彼。

“還有什麼需要的,直接在微信群裡報。”“體溫都正常吧?”“這個藥要記得按說明書上吃。”這樣的對話經常出現在劉濤與隔離對象的交談中,在為居家隔離戶送上安心慰藉的同時,也得到了群眾們的理解與肯定。

抗疫期間,劉濤一直不忘張翟莊村那幾戶貧困戶安慰,時刻通過微信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詢問他們生活所需,卡點不忙的時候就到貧困戶家去看望,為他們送去口罩、消毒水和生活用品,全力保證貧困戶在疫情期間的生活所需。



在這場戰“疫”中,劉濤以軍人鐵的擔當、鐵的意志、鐵的作風、鐵的紀律,堅守在黃堤鎮的抗“疫”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