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圓通思維下的密法——不是說了等於沒說,而是說了好像沒說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開篇: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這段大致的意思是鄭莊公的母親生他的時候難產,所以很討厭他,但是很喜歡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想改立共叔段,但是鄭武公沒有允許。

再後來就是共叔段和他母親一系列的作,最後把共叔段作死了。

陰陽圓通思維下的密法——不是說了等於沒說,而是說了好像沒說

古漢語最有意思的就是隻敘述不結論,這樣從各種角度都能看出其中的門道。實際上這也是人的水平,是人說話的水平。說出來的話讓對方去揣摩,既能領會你的意思又沒有當眾指出問題,給人難堪,這樣對方就有面子,目的就能達到。

至於那些沒有能力會意,張嘴就讓人彆扭,卻自詡心直口快沒心眼的,此處便不值當費力著墨了。

這裡只挑一個角度——共叔段的死因。實際上古人早就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就是他媽,同時也是鄭莊公的媽。這個母親因為自己的慾望好惡教出兩個截然相反的兒子,而且沒一個像樣的:一個貪得無厭,一個狡詐陰險。

怎麼貪得無厭,原文裡都有,說說狡詐陰險。

鄭莊公的最終目的實際上是為了剷除他這個弟弟,首先對他的貪得無厭不制止,嬌縱;其次滋長他的慾望,讓他自己犯眾怒,自取滅亡,而不是採取措施教導到正道上來。

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狹隘心胸的形成源自對母親的報復,這個根本因也是他母親自己種下的。

陰陽圓通思維下的密法——不是說了等於沒說,而是說了好像沒說


再看一個正面典型。

漢初大亂剷除呂后之後,帝位空虛,大臣們擁立新帝看中文帝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薄太后清心寡慾,她所教育出來的文帝也是如此。

前陣子俞敏洪言論鬧得沸沸揚揚,我就奇怪了,幹這麼大怎麼那麼不會說話呢,可能正如一些智者說的:錢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

他要是這麼說:中國女性的覺醒激發了國家的覺醒。那些個明星以及一些人聽得出來自己被罵了嗎?

《左傳》裡沒有直接罵武姜吧,味道品出來沒有?

對,沒有用!你在思維意識上對,說出來讓人難堪立即轉化成錯。不但沒有效果還適得其反,難道不是錯嗎?網上再多人覺得俞敏洪說的對,有沒有第二個人公開站出來喊。

易經式的思維是曲線思維,你若是直接去講對方,他第一反應一定是擋開;但你若是旁敲側擊,他就會自動運行對號入座。

陰陽圓通思維下的密法——不是說了等於沒說,而是說了好像沒說

作者 | 蠢靈道人

考拉讀書會 | 心理學與哲學愛好者的讀書創作社群

頭條私信回覆”電子書“,免費領取心理學電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