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社保費率正式下調,有望減負3000億!對你有啥影響?

5月1日起,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要降至16%,社保繳費基數也要調整!怎麼降?能受益多少?可為企業減負多少?

《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日前已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今年有望為企業減負3000多億元。這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本次降低社保費率,各類用人單位均可受益。

一問:社會保險費率怎麼降?

據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方案》的總體考慮是,統籌考慮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穩步推進社會保險費徵收體制改革,綜合施策,確保企業社會保險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支付。

《方案》共分八個部分,具體包括:

一是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6%的省份,可降至16%。

二是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現行的階段性降費率政策到期後再延長一年至2020年4月30日。

三是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政策。將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作為核定職工繳費基數上下限的指標,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可在一定範圍內自願選擇適當的繳費基數。

四是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逐步統一養老保險政策,2020年底前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

五是提高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今年調劑比例提高至3.5%。

六是穩步推進社保費徵收體制改革。企業職工各險種原則上暫按現行徵收體制繼續徵收,“成熟一省、移交一省”。在徵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自行對企業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不得采取任何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

七是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在國務院層面和縣級以上各級政府建立由政府有關負責同志牽頭,相關部門參加的工作協調機制。

八是認真做好組織落實工作。

二問:哪些企業可以受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低社保費率具有長期性、受益面廣的特點。”人社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同於目前的階段性降低費率政策,這次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調整是長期性的制度安排,企業可安安心心享受長期政策紅利。

從受益面看,各類用人單位,特別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都能從中受益;按地區分,除了廣東、浙江兩省本身社保費率已低於16%,其他各省份都可將費率降到16%,普惠性更強。

“除了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減負獲得感,本次降費還有利於促進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各省份企業繳費比例不統一,企業負擔不一。這次降費以後,全國的費率差異將明顯縮小,從而有利於均衡企業的繳費負擔,促進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也有利於未來實現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

三問:可為企業減負多少?

《方案》實施到位後,預計2019年全年可減輕社保繳費負擔3000多億元。

具體來看,2019年按照新方案可減輕企業養老保險繳費負擔1900多億元,減輕企業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繳費負擔1100多億元,3個險種合計全年可減輕社保繳費負擔3000多億元。

上述負責人表示,費率降低,企業參保的門檻也降低了,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發展的後勁,也有利於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將更多的職工納入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來,形成企業發展與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良性循環。“還有利於擴大覆蓋面,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健康發展。”

四問:是否會影響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不少人擔心,降低費率後基金收入不可避免會減少,也就會影響養老金及時足額髮放,同時部分地區的基金收支矛盾也會更加突出。

“請大家放心,降費不會造成養老金支付風險,不會影響養老金的發放。”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司長符金陵告訴記者,降低養老保險費率在有效減輕企業社保繳費負擔的同時,確實會減少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加大基金收支壓力,但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整體收大於支,滾存結餘不斷增加,總體上不會造成養老金支付風險,不會影響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根據最新年報統計,2018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各項收入3.7萬億元,支出3.2萬億元,2018年底基金累積結餘約4.8萬億元,有較強的支撐能力。

據測算,降費後,未來一段時期仍能保持當期收支有結餘。在確保發放的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還將繼續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

目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正按照國務院部署組織實施2019年基本養老金年度調整工作,這也是連續第15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今年總體提高比例為5%,預計將有1億左右企業退休人員受益。

五問:如何應對降費後基金收支壓力?

“對於降費後基金收支壓力加大的問題,財政部門和人社部門已制定了應對措施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符金陵說。

一是,加大各級財政補助力度。2019年,中央財政安排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5285億元,同比增長9.4%。地方財政也將安排相應的補助資金。

二是,提高中央調劑基金上解比例。今年,各省份基本養老金的上解比例擬從2018年的3%提高到3.5%,根據測算,2019年中央調劑基金的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受益省份受益規模將達1600億元左右。

三是,壓實省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對通過中央調劑和中央財政補助後基金仍然可能存在滾存缺口的個別省份,省級政府要強化責任,建立健全省、市、縣基金缺口分擔機制,通過盤活存量資金、處置國有資產、財政預算安排等多渠道籌措資金彌補基金缺口。

四是,綜合採取措施,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未來,財政部還將繼續推進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支持做大做強社保基金,讓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積極穩妥開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加強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頂層設計,堅持精算平衡原則,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各地2020年底前實現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六問:如何確保政策順利落地?

社保費關係企業負擔和百姓切身利益,5月1日實施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據記者瞭解,稅務部門已在徵管服務方面採取多項措施確保政策順利落地。

稅務總局稅收宣傳中心主任兼辦公廳副主任付樹林向記者介紹了稅務部門所做的準備工作:

一是將社保費降率納入減稅降費“總盤子”。各級稅務部門成立了減稅降費工作領導小組,其中專門設立了社保費工作組,將落實降低社保費率政策納入減稅降費“總盤子”,做到同部署、同落實。同時對照降率方案細化16類80項重點任務,實行掛圖作戰、對錶推進、督導問效。

二是制發系列操作文件和配套辦法。圍繞落實《方案》,稅務總局制發了一系列操作性文件和配套辦法,截至4月22日,稅務總局先後印發了關於落實降低社保費率政策的通知、降低社保費率繳費服務工作方案等文件,並出臺了降費核算、信息系統、技術保障等方面配套辦法。

三是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政策培訓輔導。

四是加快做好信息系統準備工作。

五是強化部門合作協同推進。

另外,關於大家頗為關注的社保徵收體制改革,稅務總局社保費一組組長鄭文敏告訴記者,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其他險種繳費,原則上暫按現行徵收體制繼續徵收,即原由社保、稅務徵收的繼續由社保、稅務徵收,穩定繳費方式。機關事業單位社保費和城鄉居民社保費徵管職責如期劃轉,由稅務部門徵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A財經視點信息過濾系統挖掘,第三方數據整理而成,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並非股票推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進行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敬請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