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瓷器、玉器、字畫和除錢幣外的雜項費用800元/件;錢幣300元/件。若對本公司的鑑定結果有疑問的客戶,可出具國家文物鑑定試點單位鑑定評審的書面報告證明本公司鑑定確有失誤,本公司將雙倍返還該藏品所交的鑑定評審費用。本公司坐場專家鑑定評審後,藏品如符合參加拍賣的標準,客戶可與本公司簽訂委託拍賣協議。拍賣前本公司不收取任何費用,藏品成交後本公司需收取藏品成交價10%的佣金並代扣3%的稅費。如參加大型拍賣會的藏品成交後本公司需額外收取客戶1500元/件的圖錄費,未成交不收取任何費用。

三國吳神獸銅鏡銅鏡,非指青銅鑄作的鏡子,而是由銅、錫、鉛的合金製成。鏡面加塗反光材料,故光可鑑人足見先民的智慧。銅鏡的收藏以周漢至隋唐為貴。宋以後無論質地、工藝與先前比較都等而下之了。你到博物館去觀摩,書畫瓷硯都以正面視人,唯有銅鏡例外,面朝下,背朝上,說句打趣的話,鏡面即使光照如新,面面相覷,看到…

​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三國吳 神獸銅鏡

銅鏡,非指青銅鑄作的鏡子,而是由銅、錫、鉛的合金製成。鏡面加塗反光材料,故光可鑑人足見先民的智慧。銅鏡的收藏以周漢至隋唐為貴。宋以後無論質地、工藝與先前比較都等而下之了。你到博物館去觀摩,書畫瓷硯都以正面視人,唯有銅鏡例外,面朝下,背朝上,說句打趣的話, 鏡面即使光照如新,面面相覷,看到的卻是你自己。在古代,鏡子對有身份的人,是自鑑容儀,少不得的必備實用裝備。因此,有力者,在其背面,鑄以文詞,飾以圖畫,寓以吉祥,當是順理成章的事。而後之藏家,也非鑑其真容,而是為其背面的精美的藝術所吸引、所陶醉。然對藏家言,除卻圖案、工藝、文詞的特別,還要講究尺寸的大小、品相的優劣。此外,還得講究翻模的精粗。

吾藏三國吳鑄,作求心式神與獸圖案,頗別緻,又以反文鑄有“鳳皇(凰)三年(274)五月”文字一週,鏡有年號則可珍。記得是在一九九三年得於杭州嶽王路地攤,價七百元。那年代的那價格,是別再指望了。


​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謝稚柳為作者所畫國畫作品

恩師稚柳謝公,是現代傑出的美術史論家、學者、詩人、鑑定家、畫家、書法家。當今真夠得上同時具備這身份的可謂鳳毛麟角。的確,能在其中一項實至名歸,都談何容易。師多次跟我聊過他對五代徐熙“落墨法”的研究。難度在於徐氏無明確的畫作傳世,且也無這一脈的傳人。老師從徐熙自述“落墨之際,未嘗以傅色暈淡細碎為工”。以及宋徐鉉“落墨為格,雜彩副之,跡與色不相映隱”等隻字片語裡,以他出色畫家的深邃感悟和多年的研求實踐,以水墨打地,有機而和諧地施以色彩,以最接近的手段,力求呈現出徐氏的落墨畫格。其實,這中間顯然包含了託古開新的“謝家樣”。千載下,要對落墨法在畫壇取得一致的認同,很難也不必。故而在老師的一首詩裡即有“辛苦蘇州吳倩庵,勸我莫題徐處士”,就點出了吳湖帆先生與他有岐義,但其間也玩味到謝公滿滿的自信。

1975 年,我幸得乾隆佳紙,遂請師以落墨法作此圖,墨彩映隱,氣格高華,迥別於張爰的潑墨潑彩法。落款之際,師下筆即署丁卯,我提醒為乙卯,遂改。若丁卯則為一九二七年,師年方十八,後人必疑此作為贗品矣,順及之。


​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清 雙耳活環白玉爐

玉文化當是我華夏民族獨有的傳統文化。至少可以上溯到甲骨文出現之前的二三十個世紀。真正地堪稱源遠流長。上古時代的種種侷限,古玉器的大部分都是地區性的材質,少有新疆和玉料的,而其中的籽料羊脂白玉更是少之又少。大量和田玉的開採和東運,乾隆皇帝打通東西通衢,在政治、軍事、經濟上講都是付出了血本的。誠然也遠遠超出他嗜玉本身的深遠意義。這是一件乾隆時專為宮廷內府製作工藝器物的機構—造辦處的玉雕,雙耳活環白玉爐。和田籽料,白如雪,質晶瑩、材堅緊,周身滿工,精細雅緻,局氣壯偉,一派皇家氣象。五年前兒子無極,自東京古鋪覓得,不貴,遠低於拍賣行的價位。故我常謂:玩古董,知識就是銅鈿,知識可以讓袋裡的小錢發酵成大錢,即以小錢去買到值錢的好東西。當然,我講的是貨真價實的“開門”的好東西。


​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劉旦宅贈作者國畫作品

劉旦宅先生長我9 歲,相識於“文革”,他那時住在瑞金路,時而夜訪,對時見時聞,因相知非宵小之輩,沒後患地發點牢騷,到也釋放掉不少憂鬱。

別看旦宅大兄筆下的女子柔雅可人,可與他的性格反差太大。他耿直剛正,喜怒哀樂,不藏不掖,無城府,無畏懼,有少見的與世俗社會脫鉤的大丈夫本色。20 世紀90 年代他有個糾紛,他認為是市裡某領導有偏心,我知道內情,跟他如實解釋過。不久為慶香港迴歸,畫院搞筆會,那領導來現場,我把幾位大畫家遂一介紹,介紹到他,領導手伸了出來,跟他握手,他面無表情,還把手抽到了身後。過些天,我又去他安亭路府上,說你真的弄錯了,事情真並非你所想象,他一貫對我也是信任,表示相信。過了年,又是畫院的筆會,那位領導又來看望畫師們,我先跟他報過信,說這次可得盡釋前嫌。當這位市領導和他握手,他面帶微笑地把手伸了出去。真實不虛,這就是我敬佩且可愛的劉大兄。

戊辰年他要我刻“知白堂”印,送印石去的時候,他將這畫好的精品饋贈予我。彈指一揮,整三十年矣。畫猶新,人已逝,悲夫。

作為印人,安身立命,要有點成績,借鑑優秀的傳統,如周秦漢魏璽印、明清流派篆刻,是不可或缺的。猶如乳汁對嬰兒;也如食糧對人生,都是不可也不能離棄的。即使勵志出新,也務必先得推陳。


​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承清館印譜

我素來注意對古印譜的收集借鑑。說樁《承清館印譜》的事,此譜成書於1617 年,是收輯明代中後期著名印人們的第一部結集,存世極少。我曾先後讀過張魯庵(捐西泠印社)收藏的印蛻下未署作者姓名本,讀過上海博物館署作者姓名本。據我的研究,署姓名本在先,刪署姓名本為再鈐本。主要原因,當是那批有時名的文人,嗜刻印,又羞於以印人名。有呼籲,故輯者張灝只得刪去姓名,改定版式後再鈐印成譜。

這難得的四百年前的善本,居然在2016 年出現了兩部,嘉德拍賣行一部為未署名本,日本一拍賣行為署名本。遂命兒子赴日本東京競拍,如願而返。再細作比勘,日本之署名本竟是上博本及張魯庵本此兩種之母本( 模本),因此兩部印刷之楷書文字,皆據日本本之手書字精意摹刻者。故尤顯其珍貴。嘉德本拍出價逾百萬,而日本本,付款未超四萬。老天愛我好書人,幸甚至哉。


​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韓天衡收藏雜說之三國銅鏡、玉器、犀角杯!!


​清 乾隆 犀角杯

在獸角器文物裡,犀牛角是最珍貴的材質。犀牛有亞(洲)犀與非洲犀兩系。犀角首先是珍罕的藥材。醫家稱,藥效亞犀是非犀的十倍,故價也高得多,時至今日,亞犀基本絕跡,新品犀角雕件多是非犀。誠然,新品與老貨是一望而知的,亞犀與非犀也是不太難辨別的。如今市場上多的是仿冒的犀角工藝品,材料、手段也是五花八門,新人下手可得小心再三。此為乾隆時的犀角杯,雕飾之繁茂、複雜、精湛、細膩皆屬罕見之品,無論是四壁乃至圈足,以浮雕、高浮雕、鏤雕、及過橋手法處理乃至杯內還著螳螂一隻……,工藝精妙,生意盎然,一派的繁花似錦的秋光,為百不一見之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