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至今還記得楊冪和劉愷威的離婚聲明裡有這麼一句話:

“雖然不再以夫妻關係共同生活,但今後也將以親人的身份共同照顧撫養孩子。”

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話,卻值得無數離了婚的父母們學習。他們坦然地面對離婚這件事,離婚後也不會丟失自己原本父親母親的角色。

01 《週末》裡孩子的心聲:我的父母雖然離異,但他們的愛包圍著我

短片直接以小男孩的父母離異作為切入點,然後展開小男孩週末的生活。他的父母雖然分開了,但對於他的照顧,父母倆還是以親人的身份共同承擔

週一到週五小男孩是跟母親一起生活,到了週五傍晚,小男孩的父親就會準時來接送小男孩,讓他和小男孩共同體驗每週兩天的父子時光。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媽媽把孩子交給爸爸

小男孩的父親帶著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家裡。為了滿足小男孩天生愛玩的心理,父親在家裡為小男孩佈置了小男孩喜歡的各種各樣的玩具。

不僅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玩具,而且還十分珍惜與小男孩互動的親子時光,他沒有丟下孩子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玩耍,而是把自己化身為“兒童”成為兒子游戲的同伴。

在體驗完兩天的父子時光後,週日下午父親帶著兒子回到了母親的家裡,等待兒子的是五天的母子時光。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爸爸把孩子交給媽媽

在這場失敗的婚姻中,父母倆人並不失敗,他們並不因為婚姻的失敗而否定自己作為父親和母親的角色。相反,他們不斷在週末的開始和週末的結束給孩子不停地輸入愛。

他們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但孩子在兩個不同的家中同樣可以感受到母愛和父愛。相比那些父母經常起衝突卻彼此還商量好在孩子面前“假惺惺”地相愛的家庭的孩子,我覺得小男孩是幸福的

雖然後來小男孩的母親和父親分別結識了新的另一半,但母親很快意識到對於孩子的關愛自己一刻都不能落下,她馬上找回了母親的角色,一心一意撲在孩子身上,然後給孩子最好的親子時光。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愛的陪伴,可以治癒孩子的一生

兩人一起粉刷牆壁可以你追我趕、打鬧嬉戲,然後日子變得更加有趣溫馨;一把旋轉椅子,可以讓兩個人歡樂一下午,然後愛的味道不斷蔓延;一架鋼琴,可以你彈我唱,可以你彈我看,然後兒子在欣賞媽媽的側顏中更加深愛她。

在這樣的日子裡,愛不斷髮酵,給小男孩注入了滿滿的安全感。最終,小男孩騎著他心愛的紅馬,然後看著窗戶外一束陽光照射進來。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同樣有一束這樣溫暖的光。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愛的陪伴可以讓小男孩感受到光

父母離異但不缺席的愛,實現了小男孩想要有人陪伴的心願,讓他可以感受到光芒。他的眼睛裡有光,有希望之光

02 離異家庭的孩子就註定得被定義?所以才有那麼多虛偽的‘完整之家’?

現代社會形成一種現象:

多少人沒有真實經過父母的離異,但總會在底下的評論區激烈地討論父母的離異帶給孩子多大的傷害。甚至他們還會以自己的思維去揣摩孩子未來的發展狀況,覺得這些孩子很慘很可憐。

但其實,他們壓根沒有深入這些孩子的內心,去真正地瞭解他們。他們帶著異樣的眼光看待這群跟別人不一樣的小孩。到最後他們都沒有發現,真正異樣的是他自己。

記得在TEDx的一場演講中,一位六年級的女孩講述了自己作為離異家庭的孩子的感受。在她看來,“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很容易回答,但她在這裡,

她不得不先解釋在她的家庭中沒有父、只有母。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早已習慣別人異樣的眼光

一說出“沒有父、只有母”這句話,她馬上替在場的觀眾說出了他們的感覺。因為在她看來,大多數人聽完這句話的反應幾乎都一樣,她從小到大早已習慣了別人這麼正常的反應。

她說,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她的父母就離異了。而在她弟弟同樣一歲多的時候,她的母親再次經歷了婚姻的失敗。所以她們三口之家,不是爸爸媽媽和孩子,而是媽媽、她和同母異父的弟弟。

在大家的眼裡,覺得特殊的經歷會讓她的媽媽變得孤僻可憐,特殊的家庭會讓她成為一個怪小孩。但事實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她可以很大方地跟被人分享沒有爸爸的生活的樣子。但別人總不相信“離異的家庭”可以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複雜家庭”的標籤怎麼也撕不下

甚至學校裡一個男孩小心翼翼地對她說: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裡面研究表明單親家庭愛給孩子的性格帶來某些缺陷。

雖然她努力告訴自己這個男孩並沒有什麼惡意,只是一個善意的提醒,但她總感覺自己撕不掉身上別人強加給她的標籤。

回到家後,她去百度一下“單親家庭”四個字,她立刻意識到那個男孩為何會說出那番話。因為除了排在第一的百科,緊隨其後的條目分別是:

1. 單親家庭的姑娘是不是真的不能娶?

2. 單親家庭的男人往往有這2個特點

3. 單親家庭孩子常見的6大心理問題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困擾是外部強加給他們的

沒有問題的孩子在大家的眼裡都是有問題的。即便他們再三解釋,但在別人看來那只是狡辯罷了。於是女孩努力讓自己各方面跟“有爸爸媽媽”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甚至比他們還要正常。

她愛講笑話、愛看大山、會畫畫、會彈鋼琴、會書法,甚至在初中擇校的時候自己掌握著主動權。優秀的她,即便出生在父母離異之家,但她依舊成長得如此讓所有人羨慕和滿意。

正如她媽媽告訴她的:“你是誰,不是用文章和數據來定義的,也絕對不是由偏見來定義的,即使是善意的偏見也不能定義你。

03 打破“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和單親家庭掛鉤”的傳統觀念,兩大誤區需要我們避開

不得不承認,只要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男生女生總會被打上不同的標籤,然後這些孩子最終被統稱為有問題的孩子。

但其實,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不一定存在問題,問題一般是先出現在我們大人身上,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避開以下兩種教育方式:

第一:切忌在孩子面前說對方壞話,要孩子給父母站隊

曾經看到過一個視頻,孩子的父母在家裡吵架,當媽媽面臨孩子問吵架這件事情的時候,不同的回答會給孩子不同的成長。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孩子會不相信自己的父母

而另一種回答,則會讓孩子在父母的不和中收穫點成長,正確去看待。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不讓孩子站隊,而是客觀敘述父母不和這件事

媽媽這個時候沒有在孩子面前盡情否定另一半,而是拿起身旁的易拉罐,告訴孩子父母的吵架就像孩子從不同角度看到易拉罐的不同形狀一樣。發生矛盾很正常,所以其實並沒有真正的誰對誰錯。

媽媽還趁機告訴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人跟人的關係就是有點複雜,即便是爸爸媽媽,又是也會處理不好。所以你現在就要學會看問題的方向多一些,角度多一些。

不管是正常的吵架還是離婚,媽媽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半的壞話,只會讓孩子更加痛苦,因為孩子的到來彷彿就是來接受父母對另一半的怨恨。長大後,即便是他愛的人,他也會做不到相信對方。

第二:切忌告訴孩子家庭只有一種形態

王龍璽老師在一次演講中講到,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家庭形態的組成方式有很多種,不僅僅侷限於爸爸媽媽和孩子的三口之家。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不是隻有一種家庭形態

父母不僅要告訴孩子家庭形態的多樣化,而且還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哪種形態下成長的孩子,都可能也可以積極健康地成長。

不然孩子只會形成一種固定思維,從而帶著這種固定思維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身邊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父母在平常中在語言、行為甚至語調上都可能無意識地為孩子傳遞一種信息:來自不完整家庭的孩子,他們很有可能是不正常或者有問題。

04 打破“有問題的孩子往往和單親家庭掛鉤”的傳統觀念,我們需要做到兩點

第一:正視家庭中出現的問題

蘇珊·沃福德在《原生家庭》裡說:

要祛除過去和現在的妖魔鬼怪,正視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一個人可能現在人格還不是非常健康,但他意識到問題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在靠近了。

作為父母,當我們和另一半的關係出現破裂時,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在孩子面前遮遮掩掩,試圖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正如莫里斯·桑達克說:

“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與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

與其讓孩子經歷父母的冷眼相對、感受你們的“假惺惺”相愛,整天生活在父母營造的恐懼不安的環境裡,倒不如坦誠地告訴孩子父母分開的真相。因為你們的分開,某種意義上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救贖。至少他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夫妻在面對已經喪失生命力的婚姻時,應該做到有勇氣也有底氣瀟灑地離開,不要以“為了孩子不離婚”的藉口感動孩子,否則都最後連自己都感動不了。

離婚並不代表我們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好的孩子不會出生在一方或者雙方委曲求全的家庭裡。

第二:給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孩子完全可以不選擇原諒

曾經看到一位網友的留言:

奧斯卡提名動畫《週末》:不缺席的愛,勝過固守名義上的完整家庭

這個孩子又代表了多少心酸的孩子

面對父母的吵架或者離異,孩子都已經坦然接受了,她希望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從而給她一個清靜的環境。父母反而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選擇繼續爭吵的生活,還要求孩子必須原諒他們的所作所為。

是不是得到孩子的原諒父母的內心就會好受一點?但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被動式的原諒,孩子的內心真正開心嗎?

也許你們是心安了,但孩子的內心會從那一刻起不再敞開。

因此父母在和另一半爭吵或者決定分開的時候,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是支持和理解。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是最脆弱的,他非常需要有一位親人給他受傷的心靈增點溫。只要這個時候增溫了,孩子的心才不會一直冰冷下去。

我們要知道,父母的不和不是原罪。即便父母最終選擇分開,但只要他們依舊陪伴、支持、理解和教育好他們的孩子,孩子也會優秀得無可挑剔。而這些陪伴、支持、理解和教育,統稱為父母的愛。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不缺席的愛勝過名義上完整的家庭。對於孩子而言,最簡單的心願是像短片《週末》裡的男孩一樣看得見光。


文/沒有感情的情感,喜歡用最真誠的文字打動讀者,喜歡洞察人情世故,喜歡你們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