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至今还记得杨幂和刘恺威的离婚声明里有这么一句话:

“虽然不再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但今后也将以亲人的身份共同照顾抚养孩子。”

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话,却值得无数离了婚的父母们学习。他们坦然地面对离婚这件事,离婚后也不会丢失自己原本父亲母亲的角色。

01 《周末》里孩子的心声:我的父母虽然离异,但他们的爱包围着我

短片直接以小男孩的父母离异作为切入点,然后展开小男孩周末的生活。他的父母虽然分开了,但对于他的照顾,父母俩还是以亲人的身份共同承担

周一到周五小男孩是跟母亲一起生活,到了周五傍晚,小男孩的父亲就会准时来接送小男孩,让他和小男孩共同体验每周两天的父子时光。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妈妈把孩子交给爸爸

小男孩的父亲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为了满足小男孩天生爱玩的心理,父亲在家里为小男孩布置了小男孩喜欢的各种各样的玩具。

不仅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玩具,而且还十分珍惜与小男孩互动的亲子时光,他没有丢下孩子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耍,而是把自己化身为“儿童”成为儿子游戏的同伴。

在体验完两天的父子时光后,周日下午父亲带着儿子回到了母亲的家里,等待儿子的是五天的母子时光。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爸爸把孩子交给妈妈

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父母俩人并不失败,他们并不因为婚姻的失败而否定自己作为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相反,他们不断在周末的开始和周末的结束给孩子不停地输入爱。

他们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孩子在两个不同的家中同样可以感受到母爱和父爱。相比那些父母经常起冲突却彼此还商量好在孩子面前“假惺惺”地相爱的家庭的孩子,我觉得小男孩是幸福的

虽然后来小男孩的母亲和父亲分别结识了新的另一半,但母亲很快意识到对于孩子的关爱自己一刻都不能落下,她马上找回了母亲的角色,一心一意扑在孩子身上,然后给孩子最好的亲子时光。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爱的陪伴,可以治愈孩子的一生

两人一起粉刷墙壁可以你追我赶、打闹嬉戏,然后日子变得更加有趣温馨;一把旋转椅子,可以让两个人欢乐一下午,然后爱的味道不断蔓延;一架钢琴,可以你弹我唱,可以你弹我看,然后儿子在欣赏妈妈的侧颜中更加深爱她。

在这样的日子里,爱不断发酵,给小男孩注入了满满的安全感。最终,小男孩骑着他心爱的红马,然后看着窗户外一束阳光照射进来。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同样有一束这样温暖的光。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爱的陪伴可以让小男孩感受到光

父母离异但不缺席的爱,实现了小男孩想要有人陪伴的心愿,让他可以感受到光芒。他的眼睛里有光,有希望之光

02 离异家庭的孩子就注定得被定义?所以才有那么多虚伪的‘完整之家’?

现代社会形成一种现象:

多少人没有真实经过父母的离异,但总会在底下的评论区激烈地讨论父母的离异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甚至他们还会以自己的思维去揣摩孩子未来的发展状况,觉得这些孩子很惨很可怜。

但其实,他们压根没有深入这些孩子的内心,去真正地了解他们。他们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这群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孩。到最后他们都没有发现,真正异样的是他自己。

记得在TEDx的一场演讲中,一位六年级的女孩讲述了自己作为离异家庭的孩子的感受。在她看来,“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很容易回答,但她在这里,

她不得不先解释在她的家庭中没有父、只有母。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早已习惯别人异样的眼光

一说出“没有父、只有母”这句话,她马上替在场的观众说出了他们的感觉。因为在她看来,大多数人听完这句话的反应几乎都一样,她从小到大早已习惯了别人这么正常的反应。

她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离异了。而在她弟弟同样一岁多的时候,她的母亲再次经历了婚姻的失败。所以她们三口之家,不是爸爸妈妈和孩子,而是妈妈、她和同母异父的弟弟。

在大家的眼里,觉得特殊的经历会让她的妈妈变得孤僻可怜,特殊的家庭会让她成为一个怪小孩。但事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她可以很大方地跟被人分享没有爸爸的生活的样子。但别人总不相信“离异的家庭”可以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复杂家庭”的标签怎么也撕不下

甚至学校里一个男孩小心翼翼地对她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爱给孩子的性格带来某些缺陷。

虽然她努力告诉自己这个男孩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但她总感觉自己撕不掉身上别人强加给她的标签。

回到家后,她去百度一下“单亲家庭”四个字,她立刻意识到那个男孩为何会说出那番话。因为除了排在第一的百科,紧随其后的条目分别是:

1. 单亲家庭的姑娘是不是真的不能娶?

2. 单亲家庭的男人往往有这2个特点

3. 单亲家庭孩子常见的6大心理问题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困扰是外部强加给他们的

没有问题的孩子在大家的眼里都是有问题的。即便他们再三解释,但在别人看来那只是狡辩罢了。于是女孩努力让自己各方面跟“有爸爸妈妈”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甚至比他们还要正常。

她爱讲笑话、爱看大山、会画画、会弹钢琴、会书法,甚至在初中择校的时候自己掌握着主动权。优秀的她,即便出生在父母离异之家,但她依旧成长得如此让所有人羡慕和满意。

正如她妈妈告诉她的:“你是谁,不是用文章和数据来定义的,也绝对不是由偏见来定义的,即使是善意的偏见也不能定义你。

03 打破“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和单亲家庭挂钩”的传统观念,两大误区需要我们避开

不得不承认,只要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男生女生总会被打上不同的标签,然后这些孩子最终被统称为有问题的孩子。

但其实,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不一定存在问题,问题一般是先出现在我们大人身上,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避开以下两种教育方式:

第一:切忌在孩子面前说对方坏话,要孩子给父母站队

曾经看到过一个视频,孩子的父母在家里吵架,当妈妈面临孩子问吵架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回答会给孩子不同的成长。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孩子会不相信自己的父母

而另一种回答,则会让孩子在父母的不和中收获点成长,正确去看待。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不让孩子站队,而是客观叙述父母不和这件事

妈妈这个时候没有在孩子面前尽情否定另一半,而是拿起身旁的易拉罐,告诉孩子父母的吵架就像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到易拉罐的不同形状一样。发生矛盾很正常,所以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谁对谁错。

妈妈还趁机告诉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人跟人的关系就是有点复杂,即便是爸爸妈妈,又是也会处理不好。所以你现在就要学会看问题的方向多一些,角度多一些。

不管是正常的吵架还是离婚,妈妈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只会让孩子更加痛苦,因为孩子的到来仿佛就是来接受父母对另一半的怨恨。长大后,即便是他爱的人,他也会做不到相信对方。

第二:切忌告诉孩子家庭只有一种形态

王龙玺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讲到,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家庭形态的组成方式有很多种,不仅仅局限于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三口之家。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不是只有一种家庭形态

父母不仅要告诉孩子家庭形态的多样化,而且还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哪种形态下成长的孩子,都可能也可以积极健康地成长。

不然孩子只会形成一种固定思维,从而带着这种固定思维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身边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在平常中在语言、行为甚至语调上都可能无意识地为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来自不完整家庭的孩子,他们很有可能是不正常或者有问题。

04 打破“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和单亲家庭挂钩”的传统观念,我们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正视家庭中出现的问题

苏珊·沃福德在《原生家庭》里说:

要祛除过去和现在的妖魔鬼怪,正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人可能现在人格还不是非常健康,但他意识到问题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在靠近了。

作为父母,当我们和另一半的关系出现破裂时,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在孩子面前遮遮掩掩,试图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

正如莫里斯·桑达克说:

“不要轻视童年时代的恐惧与不安,它们将伴随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们什么都知道。”

与其让孩子经历父母的冷眼相对、感受你们的“假惺惺”相爱,整天生活在父母营造的恐惧不安的环境里,倒不如坦诚地告诉孩子父母分开的真相。因为你们的分开,某种意义上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救赎。至少他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夫妻在面对已经丧失生命力的婚姻时,应该做到有勇气也有底气潇洒地离开,不要以“为了孩子不离婚”的借口感动孩子,否则都最后连自己都感动不了。

离婚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好的孩子不会出生在一方或者双方委曲求全的家庭里。

第二:给予孩子理解和支持,孩子完全可以不选择原谅

曾经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

奥斯卡提名动画《周末》:不缺席的爱,胜过固守名义上的完整家庭

这个孩子又代表了多少心酸的孩子

面对父母的吵架或者离异,孩子都已经坦然接受了,她希望父母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从而给她一个清静的环境。父母反而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选择继续争吵的生活,还要求孩子必须原谅他们的所作所为。

是不是得到孩子的原谅父母的内心就会好受一点?但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被动式的原谅,孩子的内心真正开心吗?

也许你们是心安了,但孩子的内心会从那一刻起不再敞开。

因此父母在和另一半争吵或者决定分开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孩子的是支持和理解。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是最脆弱的,他非常需要有一位亲人给他受伤的心灵增点温。只要这个时候增温了,孩子的心才不会一直冰冷下去。

我们要知道,父母的不和不是原罪。即便父母最终选择分开,但只要他们依旧陪伴、支持、理解和教育好他们的孩子,孩子也会优秀得无可挑剔。而这些陪伴、支持、理解和教育,统称为父母的爱。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不缺席的爱胜过名义上完整的家庭。对于孩子而言,最简单的心愿是像短片《周末》里的男孩一样看得见光。


文/没有感情的情感,喜欢用最真诚的文字打动读者,喜欢洞察人情世故,喜欢你们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