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塔拉的故事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据说很畅销,连续80周《纽约时报》的销冠。就像卖我车的小哥一样,他也很厉害,奔驰4s店的销冠之星,持续上榜N个月。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厉害?他说,也没什么,就是对客户尽可能负责任吧。去刷卡买单的时候,财务大姐说,这位小哥真不错哟,客户的口碑很好,待人真诚踏实。喔,我大概明白他之所以成为销冠的原因所在。

那么,这本书能如此畅销,其主要原因在哪呢?我很好奇,把整本书大致浏览了一遍,我感觉,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故事很真实,也很震撼。最重要的是,它触碰了我们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那就是教育。

主人公的命运转折和突破来源于对不同教育理念的挣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这个话题激起了无数人的探讨和思考。

这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叫塔拉,她在这本书里原原本本展示了自己过往既荒诞又真实的成长故事,这样的故事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它让无数人受到触动和启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塔拉,1986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山区家庭,一对父母,七个孩子,孩子们都在家中出生,没有出生证明,生病、受伤从不就医。而且最特别的是,孩子们都不去上学。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从小她就在父亲的废料场帮忙干活,或者跟随母亲制作精油。

他的家庭是虔诚的摩门教徒家庭,不信任政府,不相信公共教育,也不相信现代医学,甚至其中一个孩子重度烧伤的时候,也只是在家用草药自己医治。 父亲认为学校就是洗脑,送孩子上学便是将他们交给恶魔,父亲偏执狂热,母亲顺从隐忍,父亲始终相信世界末日终将到来,每天囤积物资,做生存准备。

对整个家庭而言,每天各种灾难如影随形。一家人经常伤痕累累,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各种戏剧性的事件在现代社会真实地上演。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父亲和哥哥对她经常使用暴力,各种侮辱行为,而面对这些场景,母亲却选择了沉默不语,委曲求全。有一句话很经典,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发人深思,属于塔拉自己内心的声音渐渐苏醒,她的另一个哥哥通过自学离家上了大学,为她播下了好奇和反抗的种子。

她决定逃离家庭,离开家,准备去上学。她偷偷自学,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经过几个月努力,终于收到了一封大学入学通知书。17岁的时候,她第一次走进教室,迎接完全陌生的世界。一开始,她和周围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更没有基本的知识储备,甚至连大屠杀是什么概念都不懂。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在求学的过程中,各种冲突,无数挫败,失去所有的脸面,和她过去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她怎么能坚持下去呢?她靠得是一股强烈的求知欲,靠得是一股想彻底摆脱原生家庭束缚的内在潜藏动力,靠得是渴望新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靠得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

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但也愈见光明。她从完全不及格变成全优生,获得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接着又在那里攻读硕士,成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最后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塔拉所受到的教育给了她全新看待家人、看待世界的视角,她得以有机会重新审视父亲的精神疾病、母亲的懦弱和哥哥对她的暴力,同时抵抗家庭对她受教育的反对和阻碍,重塑自己的人生。

在我看来,当你真正把这本书看进去,它具备极强的疗愈作用,很多人会从故事里找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创伤原点,看见它,触碰它,疗愈它,然后走出来,它会给你不一样的视角和启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关于书名

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个书名感觉很好奇,为了起这个书名,编辑部还颇费一番周折,前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确定下来。这本书英文名字是eduated,受过教育,或者教养的意思,但是直接这样翻译却是不太好听,感觉很生硬。

编辑部通过各种线索去寻找能够让作者满意的书名,他们看到一段采访,纽约时报对塔拉采访时问塔拉,如果把一本书纳入高中课程,你会推荐哪本书?塔拉说,圣经拥有文学作品所有的一切。

因为作者从小没有上过学,只读过《圣经》和《摩门经》这两本书,凭借这两本书,学会了阅读和写作,这段采访给了编辑部新的灵感和思路,于是就有了这一句话,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它来自圣经.诗篇。

这句话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封面是用一只铅笔勾勒出大山的轮廓,一个女孩站在一座山头,眺望远方的崇山峻岭,一群飞鸟向着远方的山林飞去。

书名和封面都表达了整本书的核心理念,塔拉逃离故乡的山峰,像飞鸟一样去寻求教育,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教育

为了寻求内心的自由,为了摆脱愚昧和无知,为了找到真正的自我,塔拉只能选择和她的原生家庭彻底决裂,因为父亲完全不接受不认可她所学到的新思想和所所谓的教育。

这就是塔拉所付出的沉痛代价,和父母分离,承受背叛的压力和孤独的苦痛。于是,塔拉经常陷入精神崩溃,甚至整夜梦魇尖叫,光着脚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梦游狂奔。也因此,她需要接受定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直到出书之后,塔拉已经好多年没有见到她的父母了,他们之间已经断绝关系好多年了,始终没有和解。但通过写完这本书,塔拉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精神崩溃。

在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写作的力量,写作可以帮助疗愈你自己,重塑你自己,也能帮助你彻底走出原生家庭的怪圈,完成自我疗愈自我蜕变的过程。

塔拉的勇气令人佩服,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女孩,大多数的凡人无法做到这一点,无法突破如此巨大的障碍和瓶颈,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关于教育给你带来的勇气和力量,即使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而这个代价,也许在美国可以,在西方国家可以,但在很多中国人的普遍认识里,这是不被允许的,是大逆不道的,是违背中国古老的孝敬孝顺尊老孝道的古训美德。

大白话就是,你连自己父母亲最基本的家庭问题都处理不好,连你的亲生父母亲都不认可你,不接纳你,你有什么资格来跟我们谈教育?

教育,意味着你首先要学会尊敬长辈,孝敬长辈,感恩父母对你的养育等等等,我想,这样的故事如果发生在国内,很可能会引发强烈争议,并不会被大众所广泛认可和接受。

作者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她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你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

它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和原生家庭的决裂,让塔拉感到分裂,她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人,一个是过去的她,每当她跨进父亲家的门槛,这个她就会出现,她一直都在,无论外表如何改变,如果所接受的教育如何辉煌。这就是一个人内心永远无法磨灭的原生家庭的影子。

而另一个她,则是一个彻底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这个自我,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它: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对塔拉而言,这就是教育。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成长

每个人看这本书的角度是不同的,因为我热爱心理学,我喜欢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作者的成长故事,从作者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角度去看待教育的意义。

从塔拉的成长故事中得出的感悟是,无论原生家庭如何可怕,你都能够从中汲取养分,从中找到自己的力量,让自己成长的更好。

正因为塔拉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闭塞,给了塔拉极其强烈去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阻力越大,动力越足,自我生存能力越强,她就像是一颗从石头缝里排除万难挤出来的小草,最终开花结果,收获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生果实。

其次,作者的成长故事,虽然在美国算是极其的离奇荒诞,但在中国,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很多类似的故事也经常在发生,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尊严和情感,极端的漠视和践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性模式。

甚至在中国,我们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它成为了孩子的魔咒,孩子因此只能对家庭选择接受、妥协和听话。

于是会出现两种结果,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而另一些人,在看清真相之后,选择了破茧重生。作者是其中最勇敢的一个。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在我们很多人心目中,始终是一块难以厘清是非对错的存在,你甚至羞于启齿,你根本无法用头脑用理智去跟它讲道理,有时它能给你温暖,有时却令你感到刺痛无比。

当你感到生气愤怒的时候,你恨不得跑得远远的,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可是过一阵,你又觉得生活哪里不对劲,又有了隐恻之心,只好掉回头来,继续踏入原有的轮回。

在和父亲分离的日子里,很长很长的时间,塔拉都在和自我做抗争,她一边强烈渴望着一条回家的路,一边为了让自己走出一直折磨她的负罪感,不断列举父亲的缺点,记录对父亲的所有怨恨,来试图证明她的决定是正确的,以此说服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归于平静。

她说,当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不再将他的罪过和我的罪过权衡比较时,我终于摆脱了负罪感。我完全不再为父亲考虑。我学会为了我自己而接受自己的决定,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因为我需要如此,而不是他罪有应得。这是我爱他的唯一方式。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

在原生家庭里,最熟悉的桥段,最惯用的伎俩就是,我爱你,我是真心的爱你,因为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但当我们试图以爱的名义控制和改变他人,这种爱就变味了。

这并非爱的真谛。你爱别人,如果你是真正的爱她,那你就无条件地爱,你给她自由选择的权利,给她呼吸的空间。

如果你想改变她,你的动机不是爱,你只是想占有她,控制她,体现你的存在感,强调你的价值感。这不是真正的爱,也不是爱真正的力量所在。


写在最后

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不是那些荒诞的故事情节,而是深植于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勇气和力量,永不妥协,也不放弃爱,无论在任何境遇中,都执着坚定的做自己。这份执着和坚定一直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圣经》有一句话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仰的力量在于,它让你内心确信,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世界,你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但你要学会放下过往,憧憬未来。怎么做呢?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成长,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信仰和教育,是你飞往美好生活的两个翅膀,唯有如此,你才能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更美好的人生。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我该如何和你说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