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出演《中國女排》: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

【1】

最近鞏俐主演的電影《中國女排》發出了預告片。

鞏俐出演《中國女排》: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

侵刪

鞏俐在電影中出演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郎平。

預告片一出來,鞏俐的神態眼神動作幾乎和郎平本人一模一樣,連和郎平朝夕相處的隊員和副指導都驚歎:實在太像了!

鞏俐出演《中國女排》: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

但你知道嗎?鞏俐為了演好鞏俐,早就開始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了。

7月31日,為備戰2019年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資格賽,中國女排進駐賽區進行最後的準備。國際影后鞏俐被拍到現身訓練現場。

她身穿黑色運動服,戴著黑框眼鏡,頭上扎著高高的馬尾,時而盯著場上的一舉一動,時而又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鞏俐出演《中國女排》: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

侵刪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跟著女排隊員們來到訓練場,就是為了近距離觀察郎平的動作、神態及語言。

為了演好郎平這個角色,鞏俐有多用心?

鞏俐認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氣質。只有真真正正的去實踐體驗,才能散發出和運動員相似的氣質。

她跟女排隊員一起作息,一起報道,一起吃食堂,一起下班。隊員們封閉訓練時,她專門跑去訓練場陪練,現場觀摩學習。

不光認真觀看,她還準備了個小本本,隨時把郎平在講技戰術的神情、狀態記錄下來,十分專注認真。

為了找感覺,她還和排球過起了日子。

“我不太懂排球,等我拿到劇本後,排球就不離手了,我要成天跟它在一起,和排球過日子。”

她在酒店了放了一個排球,每天都練;主攻、副攻、二傳、自由人,每個位置都練。除了每天練習,她會盡可能地跟排球在一起,培養和排球的感情。

這才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真正的專業精神。

愛默生說,專注、熱愛、全心貫注與你所期待的事物上,必有收穫。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卻缺乏專注的精神。比如說剛報個寫作的課程,還沒有來得及把這個領域的知識消化吸收,又迫不及待報起來管理的課程來。

結果就是兩種知都不能很好的掌握。這樣看似學了很多知識,實際對提升自我是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2】

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迅剛從日本回國時,被《中國廣播電視報》評為“可愛而空洞的女孩”。但是她在日本主持的節目收視率很高,臨場的應變能力很強,因此得到了很多的讚美。

沒想到,回國以後會被“花瓶”、“空洞”這樣的字眼評價。朱迅一遍遍得看那篇報道,整整哭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眼睛腫得睜不開的朱迅,頭腦裡開始反思自己:國外十年,自己真的對中國社會缺乏瞭解,日本的主持風格不適合中國。

她決定從現在開始,把自己空缺的知識一點點補上。

她開始讀《人民日報》,學著播音員的調調,大聲的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

在媽媽的病床前一篇又一篇的背誦《古文觀止》;跟著老師改變自己尖軟的發音習慣,恢復清晰的吐字歸音。

每天上班,跟著各個部門學習,只要能學的全部往腦子裡裝;每天晚上在筆記本上記錄在演播廳的心得,聲音不可過高、飄、抖;情緒要穩、要沉住氣。

馬克吐溫說,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能做出使自己吃驚的成績來。

正是這次的磨鍊,促使朱迅專注增加自己的主持功力,為日後主持大型電視節目打下了基礎,使自己的主持事業再攀高峰。

長時間專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生命中預留的那些美好會在堅持之後一一呈現。

其實不僅是主持,在任何行業,都需要敬畏專業,想要做到專業,必須有持續的、極致的專注。

專注使你把時間、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某一個領域內,從而在這個領域內深耕細作,精益求精,最後達到別人不能企及的高度,人生從此進入一番新天地。

【3】

法國作家莫泊桑,很小便表現出了出眾的聰明才智。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訪他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

舅父想推薦福樓拜做莫泊桑的文學導師。可是,莫泊桑卻驕傲地問福樓拜究竟會些什麼?福樓拜反問莫泊桑會些什麼?

莫泊桑得意地說:“我什麼都會,只要你知道的,我就會。”

福樓拜不慌不忙地說:“那好,你就先跟我說說你每天的學習情況吧。”莫泊桑自信地說:“我上午用兩個小時來讀書寫作,用另兩個小時來彈鋼琴,

下午則用一個小時向鄰居學習修理汽車,用三個小時來練習踢足球,晚上,我會去燒烤店學習怎樣製作燒鵝,星期天則去鄉下種菜。”

說完後,莫泊桑得意地反問道:“福樓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福樓拜笑了笑說:“我每天上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下午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晚上,我還會用四個小時來讀書寫作。”

莫泊桑不解地問:“難道您就不會別的了嗎?”福樓拜沒有回答,而是接著問:“你究竟有什麼特長,比如有哪樣事情你做得特別好的?”

這下,莫泊桑答不上來了。於是他便問福樓拜:“那麼,您的特長又是什麼呢?”福樓拜說:“寫作。”

原來特長便是專心地做一件事情。莫泊桑下決心拜福樓拜為文學導師,一心一意地讀書寫作,最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沈從文曾說:“人生實在是一本書,內容複雜,分量沉重,值得翻到個人所能翻到的最後一頁,而且必須慢慢地翻。”

成大事之人不在於力量之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專注,專注的程度有多少。如果把一份專注分成幾份,那每一件自然只做了點皮毛,做不到深入,固然是做不好。

成功的人走的路越來越寬闊,就是因為他心中只裝有一條路。

【4】

有句老話說:成功始於專注,專注在於當下。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專注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首先, 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

成功,需要及早設立目標。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飄忽不定。只有確立了前進的目標,專注才有意義,一個人才會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

比如你把今年的學習或者工作的大目標制定出來,然後細化成小目標,最後往前倒推要做哪些事,一個一個把階段性的目標完成。

其次,瞄準目標,任何時候都不偏離。

最弱的人,集中精力在一個目標,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強的人,分心與太多的事務,也可能一事無成。不管工作還是生活,最忌諱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能專注一件事,全情投入,結果可能大不相同。

最後,持續努力,永不放棄。

與其淺嘗輒止,不如鍥而不捨。集中注意力,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情,幹什麼都能成功。

就像打水井一樣,打到一半深度可能沒有水,這時你放棄了,就可能前功盡棄。而只要你堅持下去再深挖一下,這口井就能打成。

人生是一座可以採掘開拓的金礦,但總因為人們的專注程度不同,給予人們的回報也不同。

願你我專注於自己的人生目標,闖出一番屬於自己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