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飛與上海理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動大飛機事業發展

在5G應用場景下,如何遠程對飛機進行損傷探測與分析?針對國產大飛機零部件,如何突破3D打印設計、製造、檢測方面的技術?

面對這些商用飛機領域的探索,4月13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與上海理工大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合作攻關、攜手共進,推動中國大飛機事業發展。除了科研合作,雙方還將在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組織架構等領域不斷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

中國商飛與上海理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動大飛機事業發展

一架商用飛機的誕生,需要上百萬個零部件,每個部件的設計、製造都是一項精益求精的工程。

上海理工大學增材製造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就開始和中國商飛在民用飛機零部件增材製造技術開發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形成了階段性實用成果。

國外的熔絲增材製造鈦合金零件已經在波音787飛機上裝機應用,但是相關技術和設備在引進時仍存在很大困難。為了突破技術封鎖,上海理工大學增材製造研究院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聯合承擔技術研究,使用這一技術進行相關零部件製造,可使製造週期縮短50%、成本降低30%。該項目自2019年啟動以來,已完成材料基礎工藝研究探索,目前正在探索產業化落地方式。

此外,聚焦 “複合材料無損探傷”等技術難題,上海理工大學同樣給出了多學科交叉攻關的研究方案。

中國商飛與上海理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動大飛機事業發展

早在2017年,國產大型客機C919飛上藍天,上海理工杜寶江副教授帶領團隊,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滬江虛擬製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設計團隊合作,參與商用飛機相關結構件的三維虛擬設計,團隊吸引了200多位上海理工學子的加入,有的學生在畢業後繼續參與大飛機研製相關項目。

2018年起,雙方在多個方面開展了聯合攻關,2019年,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中國航發上海商用航空發動機製造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理工大學聯手成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上海航空創新中心暨上海增材製造航空創新研究院(籌)”,2020年春,上海理工與中國商飛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問題,主動作為,提前佈局,建立起全面合作關係。

今年,上海理工已有52名研究生簽約中國商飛,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進一步密切合作、拓展合作、加深合作,不斷探索校企合作新思路,共同助推中國大飛機事業發展和上理工高水平大學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