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

(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把第一性喻為一顆智慧種子,再恰當不過。


第一性原理

不妨假設這樣的場景:世界末日到了,逃亡的人類登上諾亞方舟,會帶上什麼?會帶上很多種子。如果要帶走所有的人類知識,可以讓人類文明重新繁衍生息,那再好不過了。但是所有的人類知識有多少?其實只需要一個信封就可以了,這個信封裡裝著的人類知識,就應該是人類的第一性原理。

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第一性原理的原點出發,發展中的所有邏輯都可以追溯到這個原點,有了這個原點,有了這個種子,就有了重新發展繁衍的希望。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第一性,沒有例外。比如浩瀚的宇宙,宇宙從何而來?一定是有個最初的產生的動力來源,研究宇宙起源實質上就是研究宇宙產生的第一性。人類科學家所論證的就是,宇宙的起源來自於一個比原子還小的奇點。這個奇點是一個沒有任何信息,因而無法被證明只能接受的基石假設。奇點概念引申於宇宙起源之奇點,因此宇宙大爆炸就是宇宙形成的第一性原理,它成立於宇宙奇點的建設之上,所以當代人類研究太空和宇宙,都是以宇宙大爆炸做為第一性原理來展開論證的。

第一性,是事物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原始動力來源。

瞭解和發現事物的第一性非常重要,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的成長邏輯,而推動這個成長邏輯的原始動力就是第一性,只有瞭解第一性,才能發現事物的核心本質和內在規律。

而發現本質和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所在。

那麼,如何定義第一性呢?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就是建立在一條或幾條邏輯奇點之上,而邏輯奇點是不證自明的事實或公理,或是更大系統的第一性原理。

我們這裡所說的是一個廣義概念的第一性原理,最早是一個哲學概念,古往今來最有智慧的人之一,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的理論影響了西方2000多年的文明,亞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第一性原理的人。他認為,在每一個系統裡面都存在著第一性原理。

世間萬物,任何系統,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第一性。

亞里士多德提出:“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和假設——元命題。它不能被省略,不能被刪除,也不能被違反。”,這裡有三個關鍵詞,第一是基本的命題和假設,第二是不能被省略和刪除,第三是不能被違反,也就是最最基本的那個東西了。這就是第一性原理的哲學概念。

就是不依賴任何經驗和邏輯的,也無法用理性推導得到的東西,它們是理性思考的起點,是公認、不容被質疑、也無法證明的。這種“不證自明”的假設叫做公理。公理是不能被證明的,只能當做自明的邏輯奇點。打個比方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幾何學裡的“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就是一個元命題。兩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經》裡也講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面,“道”就是那個第一性的存在。

第一性原理是邏輯學兩大根基之一(另一個是三段論)。

第一性原理除了有哲學概念之外,還有物理學概念,西方科學的起源是從神學再到哲學,哲學再衍生出科學。所以物理學也是來源於哲學的理念,那麼。物理學對第一性原理的定義是什麼?

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實際出處很樸素,它來自於物理學。

在物理學中,第一性原理是一個計算物理或計算化學專業名詞,物理學中的第一性原理又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概念。

廣義的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一切基於量子力學的計算原理。

量子力學中分析,宇宙中任何一個特定的運動都是由其他運動產生的,而後一個運動又是由第三個運動產生,以此類推,其中就必然要有一個不動的施動者,作為這一系列運動的第一因。而且這個第一因必須是唯一因,他和其他的現象不是因果關係,所有其他現象都是唯一因的展現。於是橫向的因果律變成了縱向的本體論。所以,第一因必須是把一切具體現象抽離出去,得到一個抽象的結論,沒有摻雜物質的純粹形式,之後再檢驗和應用於具體現象。牛頓就是把具體事物剝離之後得到了“萬有引力”。

在物理學中狹義的第一性原理,是指物理學家計算物質的性質,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現成的經驗參數來算,好處是簡單快速,不好的地方是,有一些參數是推算出來的,準確性就不能保證了。另一種方法,就是從頭算,就是使用從最原始百分百正確的數值,不使用經驗參數,只用電子質量,光速,質子中子質量等少數實驗數據去做量子計算。一點一點推導,直接運用自己建立的物理規律和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而不依賴任何經驗模型。這第二種方法,又難又慢,但是能保證不出錯。於是,這種從原點出發,推演結果的計算思路,就被叫做第一性原理。

舉個例子,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提出五大公設:

公設1:亮點間必可連一條直線;

公設2:直線可以任意延長;

公設3:已知圓心及半徑可作一圓;

公設4:凡直角皆相等;

公設5:平行公理

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幾句話,之後幾乎所有的幾何學都是由這簡單的五條公設通過歸納演繹出來的,直到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學的幾何學依然是歐幾里德的幾何學。這五條簡單的公設和五條公理就是《幾何原本》的第一性原理。正因為有了這五條公設和五條公理,為整個歐幾里得的幾何學打下基石假設,現代數學仍然還在用歐幾里得的公式和原則,影響了這個世界幾千年。

第一性原理,又單指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我們可以說它來自於硬科學,比如說物理學、生物學及複雜性科學;它也可以來自於軟科學,比如說心理學、經濟學、人文美學等等。所有這些學科都是經過科學思考、推理、研究、驗證、檢驗之後寫上去,並被世人認同的,例如數學公式、物理公式等。

第一性原理無論源自於哲學還是物理學,都是建立於對宇宙體系的思考,因此其實質也是宇宙法則的展現。後來的第一性原理,其意義更加徵伸。簡單說,就是迴歸本原,是“最早”、“最基本”的意思。

第一性原理

所有的科學都有第一性原理。任何學科都是由最初的第一性原理演化而來。第一性原理也是這些學科的基石,也是整個邏輯推理的基石,更是人類文明的基石。第一性原理對於人類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古往今來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思想家大概有十個,他們都是第一性原理的創建者。象哲學家、宗教、科學家們,也都有他們的第一性原理,都有最基本的和最根本的前提假設來建立他們的知識之塔。

佛教的第一性原理是:因果輪迴;基督教的第一性原理是:無所不能的上帝;山下英子的第一性原理是:斷舍離;在中國古代諸子百家中,墨家的的第一性原理就是:兼愛、非攻、尚賢;老子的第一性原理是:無為,道法自然……

還有科學家們,比如愛因斯坦的光速恆定原理與相對性原理、達爾文的遺傳變異與生存競爭、泰勒斯的水是萬物本原、牛頓的萬有引力與慣性的假設等等,更是改變了人類對世界根本性的認知變化,人類從此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這些偉人建立他們知識之塔的時候,都遵循了第一性原理,或者他們自己創造了一個第一性原理,或者通過別人的第一性原理推出來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美國所有的法律,都在遵循憲法,憲法從哪裡來?憲法來自於美國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的第一句話就是政治學中深入人心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不能被假設、不能被推翻、不能被替代,這表明了美國政治的第一性原理,獨立宣言之後的其他內容都是圍繞這句話展開的。

回溯事物背後的第一性原理,即事物的本質,圍繞著這個本質,重新思考怎麼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系統都有著不同的第一性原理,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發現與探索。

如果把基石具象表達為一個大石頭,那麼我們思想的地基就是這個大石頭,通過在這個大石頭上面建立知識之塔。

跟蓋房子一樣,首先要打地基,東方明珠四百多米,你僅僅看到了它的2/3,還有1/3在地下。搞建築學的朋友有句行話,蓋房子一半的成本都在地下,可見這個地基的重要性。東方明珠這麼高,它下面一定是一個非常厚非常大的地基,這樣的地基才能支撐上面的2/3,才能抗十級地震,這就是基石。

如果讓你去蓋一個50層高的房子,現在旁邊有一個20層的房子,你有兩種可以選擇,第一種選擇是在這20層房子之上,再加蓋30層。

第二種選擇重新來一遍,重新找一個地方,找一個能夠承載50層樓重的大石頭,重新蓋一個。你怎麼選擇?

如果選擇在原來的20層樓上面再蓋的30層可能會更快一點,為什麼?因為他原來有地基了。但是分析一下它的地基能否承載50層樓的重量。結構怎麼樣?就會受到很多很多的限制。第二種選擇就是找到一塊更大的地基,能夠支撐50層樓,甚至一百層樓的地基,也就是第一性原理,在上面蓋房子,我現在採用另外一種鋼架結構,可以蓋到50層,甚至一百層。它的優勢就是,不受限制,不參考你的經驗參數,只依賴最基本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說,我們建立自己的知識之塔,必須要找到大石頭,建立知識地基。

我們看到鬱鬱蔥蔥的大樹,只能看到枝幹和樹葉,實質上樹的成長是由深埋於地下的根鬚決定的,這個根鬚一定來自於底層,就是第一性原理。(未完待續,本文為連載內容節選部分,見全書可持續關注)


第一性原理

《您好,樹精靈》第二部底層邏輯一書,分析研究事物發展中內在的第一性原理,以餐飲行業做為切入點,探討各行各業特點與本質,提出商業思維的最終解決之法——樹智慧邏輯思維法則,並對樹智慧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可加關注持續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