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這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第一個字被人們誤解了很多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李白這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第一個字被人們誤解了很多年

這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想必許多人在兒童時代都曾背誦過。這首詩是李白在唐玄宗開元十四年農曆的九月十五這天寫的。雖然這首詩很多人都會背誦,內容也淺顯易懂。其實從小到大,被誤解了很多年。一直以為是李白躺在床上,明亮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在屋地上,像下了一場霜雪。詩人抬頭透過窗戶,舉頭凝望夜空,皓月當空,不禁想起遠方故鄉的親人。

李白這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第一個字被人們誤解了很多年

長大以後,隨著對唐詩宋詞的進一步瞭解,才知道了這首詩的第一個字“床”,被誤解了很多年。這個“床”,其實不是我們現在睡覺用的床,而是“井欄”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李白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外雲遊。這一天,26歲的李白倚劍走天涯,來到“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揚州城,住在一個旅社裡。傍晚來到院中,院子裡有一口井,井口四周有用木頭圍起來的井欄。

李白這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第一個字被人們誤解了很多年

當晚天氣晴好,一輪圓月掛著中天。雖然不是中秋節,但是畢竟也是農曆十五,所以這天晚上的月亮,也是格外明亮。李白找來一把椅子,坐在水井旁,倚靠著井欄,遙望天上的一輪明月,不禁思念起家鄉的親人。回想自己這麼多年來,始終如一葉浮萍,到處飄零,前途渺茫。這時侯,重陽節剛過沒幾天,又逢月圓之夜。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李白在這一天夜裡,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詩篇,也就好理解了。

李白這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第一個字被人們誤解了很多年

有人問,李白為啥不在屋裡,躺在床上賞月呢?或者搬個凳子,坐在院子中央,擺一個方桌,沏上一壺茶或者乾脆燙一壺老酒,邊飲酒邊賞月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古人認為“有水井處是故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但是不論在哪裡生活,人們都離不開“生命之源”,也就是水。而古代不比現代,自來水隨處可見,一擰水龍頭就有水了。過去不論是平民居住,還是行軍打仗,都離不開水源。要想生存,都得先挖井,保證飲水的供應。所以古人對“水井”,有著特殊的感情。不論走到哪裡,只要看到水井,就如同回到家鄉一樣,就如同看到家鄉的親人。所以李白才來到院中的水井旁,倚欄、賞月、思鄉。

李白這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第一個字被人們誤解了很多年

李白仗劍天下游,

九月十五下揚州。

井邊獨倚望明月,

唯有思鄉在心頭。

大家對李白這首《靜夜思》,有啥不同的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