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減少農藥的辦法!

EM原露與農業生產上減農藥的關係小結~~

1.殺菌補菌:

植物的生長與健康需要微生物為其共生夥伴關係,雖然農民朋友們都瞭解然卻不斷地使用農藥,不分青紅皂白地在殺除病原菌的同時也把有益微生物全部殺盡滅絕。好菌、壞菌都抵不住劇毒的農藥,造成耕地暫時性的真空狀態,當藥效降低時,周圍仍舊存在的病原菌便乘機而入,以其快速繁殖的特性,很快地便又佔據了被農藥清洗乾淨而沒有競爭對手的耕地,於是病原菌群優勢地迅速繁殖,病害更快地復現,只好再噴農藥,如此一而再,再而三,造成農藥噴灑愈演愈烈的惡性之循環,這就是當下現代農業的通病。如果在藥效降低的同時,大量施加有益微生物群來領先佔領農藥洗淨後的耕地,以絕對的優勢來扺抗病原菌的復入,就是病原菌有多強也要相當努力,才能征服,才能佔領這已充滿有益微生物的耕地,還要再發揮到病症復現,更需要一段時間,如此一來,病症復發的時間自然拖長。譬如十天施藥一次的農民,開始殺菌補菌的動作後,第十天先看看是否非施藥不可,可以拖延一天再施藥的話,那麼以後就改為十一天施藥一次,每次先觀察再施藥,可拖則拖,如此就漸漸地拉長施藥週期,由十一天改為兩星期,再由兩星期改為三星期、一個月、半年、一年,最後自然地與農藥徹底絕緣~ 2.菌群優勢:

要培養大量有益微生物於耕地上的話,最先必須準備一個適合微生物生存繁殖的有機溫床以及適宜其生存的環境,耕地上不但必備微生物的糧食-有機物質之外,並須注意到土壤空隙度、保水性以提供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氣及水分。然後定期地補充穩定菌項的EM原露,以維持有益微生物的菌群優勢來對抗病原菌的侵入,發揮其造肥、抑病的效果~

3.拮抗作用:

譬如EM原露裡的放線菌群可分泌各種不同的抗生素,假球菌類可分泌各種不同的抑病物質,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都有抑病物質的分泌,只要能夠好好地把這些拮抗微生物培養於耕地中,它們就會無時無刻地分泌各種抑病物質來壓制病蟲害的滋長,自然農藥的需求量也將隨之下降~ 4.強勢植株:

作物健康強壯,自然罹病率減少,好像兩個小孩一起外出玩耍,外面風雨交加,回家後,一個流鼻涕而另一個沒事,一樣惡劣環境,而致病的反應不同。

現代農業的運作,必須切實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以培養出健壯的植株,那麼病蟲害自然會減少,不必過分依賴農藥的施用~ 5.減少病源:

避免使用未經發酵的生肥(譬如生雞糞、豬糞……),以杜絕病原菌、病蟲害繁衍的環境~(PS:農家肥必須經過補菌發酵堆肥化處理後後才可施用)

6.因地制宜,靈活機動:

地點:依據作物種類之不同,在種植前應先考慮種植地點之日光強度、氣溫、雨量、海拔高度、土壤性質、坡度等等條件,務必適合目標作物之特性,作物順利成長,要減農藥,自然事半功倍。清淨的水源、無汙染的空氣、環境也是健康植株的要素~

品種:現代農業最難解決的是病蟲害問題,因此抗病品種的育成與適當幼苗的處理,如根圈微生物、綜合微生物、菌根菌、根瘤菌、放線菌或幾丁酸等的前處理都有利於健壯植株的建立,更是將來減農藥運作成功的關鍵~

時機:根據各種作物的自然習性與時機來種植與收成。過份刻意的人為調整,將影響作物的健康而招致病蟲害發生~

7.其它方法:

為了減農藥,也可利用天敵、自然農藥、誘殺法、套袋、網室栽培、黃色粘板等種種的方法來消滅病蟲害~

總而言之,照顧作物就像照顧您自己身體一樣,今天發現自己喉嚨發癢,開始咳嗽的時候,晚上及時地吃藥,第二天早上可能稍有好轉,再吃一天的藥,咳嗽就痊癒了,如果完全不吃藥,咳嗽了數月後,也是會好的,但是咳嗽數月的人和咳嗽一天的人比較起來,一定要虛弱得多了。

作物病害處理的道理也是一樣,一旦病害發生的時候,應即刻選用合法的輕農藥來抑制病害,同時在藥性減退時施用補充營養源及有益微生物菌群,來補充作物所需要的營養分及有益微生物群。如此運作,可使作物迅速恢復健康、增加抗病力。繼續定期如此運作,可增強植物的抗病力,減低病害的頻率。耕地作物強壯後,不必要時就不要習慣性地施藥,以達逐步減少農藥最後不用農藥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