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緣起 地月傳奇(二)


宇宙緣起 地月傳奇(二)


宇宙緣起 地月傳奇(二)


宇宙緣起 地月傳奇(二)


第十二節

亞特蘭堤斯的文明與墮落

人類也一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地內人同樣在生息繁衍。很多地內人的王修煉到一定程度就會帶著肉身飛昇到月亮裡生活,同時作為月亮的保衛者。代代如此,維護著月亮穿越億載……

就這樣一直到了一萬多年前,在宇宙中舊宇宙的神的操縱下,地月體系發生了一場鉅變。起因是兩個國家發生戰爭,結果殃及了月亮。

攻擊月亮的國家就是傳說中的亞特蘭堤斯(Atlantis),中國的古籍中稱他們為共工氏,並說他們:人面蛇身(只是一種形容,如同「虎背熊腰」也是一種形容),有紅色的頭髮(西方人金髮),性情十分兄惡,嗜殺成性。《國語:魯語上》記載:「共工氏之伯九有。」伯九有也就是稱霸九州,是說共工氏一度是九州的霸主。

確實如此,亞特蘭堤斯帝國在鼎盛時代非常強大,一度稱霸世界。

它是一個強大的海上帝國,擁有龐大的海上艦隊,曾經入侵歐洲,征服了歐洲很多國家。在當時的雅典城邦有過一個在戰爭和其他各方面組織的非常完美的古希臘城邦。亞特蘭堤斯人在其國王的指揮下入侵歐洲大陸,其他城邦均不敵,但古希臘人勇敢的站了出來,單獨與亞特蘭堤斯人奮勇作戰。情況極度危險,但古希臘人勇猛善戰,出類拔萃,最終打敗了侵略者,取得了勝利。他們拯救了許多人,並且慷慨的解放了海峽內所有被亞特蘭堤斯人征服的人們,使他們免受奴役。這件事歐洲的古代文獻也有記載。

那麼亞特蘭堤斯大陸在哪兒呢?在美洲的東部與地中海之間的大西洋上原來存在著一塊大陸,即亞特蘭堤斯大陸,也叫大西洲。這塊大陸西起於墨西哥灣,東至直布羅陀海峽西側,是一片廣袤的大陸。

亞特蘭堤斯的科技文明遠超今日世界,曾經是西方文明最發達的地方。有些人認為我們這一次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發達的,事實恰恰相反,本次人類文明算是少有的低度發展。與亞特蘭堤斯文明相比,我們現在的文明根本就不算文明。

亞特蘭堤斯人使用一種透明礦物晶體——「磁歐石」提供能量。磁歐石是一種高密度能源,透明類似水晶和鑽石(但絕不是水晶或鑽石)。

小星看見了亞特蘭堤斯人的能源中心,那是城市中的一座拱頂建築,其中有一間寬敞的房間,地板是用沙岩磚鋪就的。房間的正中是一塊巨大的水晶狀磁歐石,它被置於黑色基座上的一個圓盒中,它的作用是為城市供給能源。

亞特蘭堤斯人技術高度發達,並在航太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們有與飛碟相似的飛行器,這些飛行器可用於長途旅行。他們曾經乘坐以特殊燃料為動力的航天器飛到別的星球上,並在那兒的岩石上雕刻畫像,在那裡留下了他們曾經來過的遺跡。

亞特蘭堤斯人發展出超常的能力,他們可以通過思想令身體旅行。

令人驚異的是,旅行並不僅僅侷限在三維空間內,他們能憑意念將自己的身體從宇宙的一處移動到別處。例如,想去某個地方,只須合上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到那個地方,然後會有一種輕微的嗡聲。當他們張開眼睛時,人已經在那裡了。真的很奇妙!

亞特蘭堤斯的很多資訊是由智者通過心靈感應接收的。他們有特殊的接收能力,與衛星接收站相似。他們非常精確,並且他們的工作只是坐在那裡接收從其它地方傳來的資訊。真是充滿靈性的生活!

在這個文明中,技術非常先進,並且因為發達的治療而沒有嚴重的疾病。所使用的治療方法不同於我們今天的治療方法,是磁歐石、音樂、顏色、芳香和草藥治療的組合運用,以發揮完整治療的功效。亞特蘭堤斯人通常可以活到200 歲左右。

但是,當他們發展到後期,亞特蘭提斯人的道德下滑的非常厲害。

人與人之間的妒忌變本加厲,為了滿足貪慾而無所不用其極,他們變得非常荒淫墮落。亞特蘭堤斯沒有婚姻制度,很多人以「自由」為理由濫交,性生活糜爛而混亂。

亞特蘭堤斯人過分強調對於個體的尊重,對於一些道德下滑的現象,包括許多嚴重破壞倫理的變異行為沒有給予制止和懲罰。許多智者都對這些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提出了警告,但是多數人對這樣的預言聽而不聞。於是有人和動物性交,或與半人半動物的雜種性交。那時,他們可以成功的進行生物雜交,例如一匹馬的身體可以長出一個人的頭,想想就讓人心裡發毛!科技雖然發達但卻失去了心靈的約束,導致他們胡作妄為。而且他們覺得自己比神都有能力了,於是就不再尊敬神,而且非常的狂妄自大,到處征戰。

當時,末日預言廣為傳播,因為有些人知道亞特蘭堤斯已走到了盡頭。但是大多數人刻意忽略它,或是對此不感興趣。許多人離開亞特蘭堤斯去尋找新大陸,一些人到達象埃及那麼遙遠的地方。


第十三節

亞特蘭堤斯與穆大陸之戰 殃及月球不周山

在大災難到來之前,他們當中有極少一些人西渡大西洋,來到了美洲。當時的美洲是中國管轄的地方,居住在美洲的都是黃種的中國人。

因為亞特蘭堤斯人所崇拜的神是海神「波賽冬」,中國人稱其為水神共工,所以他們被稱為共工氏。

《史記:補三皇本紀》記載說:「女媧氏……當其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是說亞特蘭堤斯人乘船來到了美洲,成為中國的一方諸侯,有了地盤,就生起了稱霸中國的野心,不再聽從中國的號令。於是,一場妄圖霸佔中國的侵略戰爭發動了。

當時在美洲的中國人同樣發展到很高的文明,軍事科技也很發達。

那是一場比我們現代的戰爭更加高科技的血戰,戰爭打得異常激烈。但是由於美洲中國人的科技比亞特蘭堤斯人要遜色一些,因此在戰爭初期,美洲的中國人節節敗退,不得不求助於當時位於南太平洋上的穆大陸(Mu continent)的祝融氏。

祝融氏,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廣東一帶亦有尊為南海神,因為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山海經:海外南經》記載:「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是說南方的祝融,長著野獸的身子、人的面孔,乘著兩條龍。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

祝融氏是當時中國對南太平洋上穆大陸人的稱呼,他們當時居住在南太平洋上一座名叫穆的巨大陸地上。這塊大陸佔據了南太平洋的很大部分:南起塔希提島、北接夏威夷、東至復活節島、西止馬利安納群島,東西長約7000 公里,南北寬約5000 公里。生活在這個大陸上的居民有黃、白、黑各種膚色的人種,他們無貴賤之分,和睦相處。那時,穆大陸已經是一個龐大的帝國,他們信仰的是太陽神,太陽主火,因此又說他們信仰火神。

穆大陸的科學文明非常發達。穆文明發展出了獨特的光能源文明,在那個時代,對於光能源的科學研究、宗教研究非常進步,每個人都以如何增進自己的光能量作為主要的修行。

祝融氏非常重視太陽能源,並賦予太陽光能兩種意義:一是視光為神聖之物,是表現神的榮光的東西;二是把光定位成有用之物。當時的人們使用巨大的太陽光能增幅裝置,將太陽光能轉換成強大的能源,用於照明、動力、軍事和航太等領域。穆大陸已邁入信仰太陽和太陽科學萬能的時代。

友邦求救,祝融氏挺身而出。當時的祝融王憑藉西南大本營,向起於東北的侵略者發起奮力反擊。共工氏信仰水神,祝融氏信仰火神,這場戰爭真可謂是「水火不相容」。

戰爭艱苦卓絕,其中尤以最後一戰激烈至極。這一戰,雙方派出的高端武器都是能夠航太的戰鬥機。祝融氏戰機艦隊能夠發出強大的鐳射陣,鐳射所到之處,敵機無不轟毀,一架架冒著黑煙墜落塵埃,地面失火烽煙四起。亞特蘭堤斯人也不是吃素的,磁歐石武器所發出的巨大能量也使祝融氏損失慘重。但祝融氏以數量取勝,數倍於敵軍的火力拼死作戰,雙方打得天昏地暗。

祝融氏奮勇殺敵,最後利用太陽光能燃起熊熊大火,燒得共工氏的空軍焦頭爛額,幾至全軍覆沒,餘部只得逃回基地。

祝融王命令全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了共工氏在美洲的指揮基地。

一番狂轟爛炸之後,共巢傾覆。祝融氏令其投降,共工王不降,率領殘機突圍東逃。祝融氏全線追擊,從低空山間一直追到九霄碧空,共工氏無處可逃。

共工氏殘軍氣急敗壞,只得絕地反擊。但在祝融氏強大鐳射戰陣的圍繅下,過來一架炸燬一架,共工王手下的戰機就這樣被一架架轟毀,最後只剩下共工王的旗艦戰機。祝融氏再次令其投降。

共工王已陷入絕境,此時真是怒不可遏。

怎麼辦?

投降?

絕不!

這有辱偉大的亞特蘭堤斯的榮耀。衝擊?在造成對手傷亡之前,自己已被對方的鐳射戰陣轟毀。

還是逃吧!旗艦戰機竄向太空。

此時的共工王無比悲憤!自己擁有這樣強大的科技,卻被打得一敗塗地,怎麼都不甘心!惱羞成怒之際,共工王臨空望去,看見了遠處天邊的殘月。

一個可怕的念頭突然在他腦海中閃現:你們不讓我活,我也不讓你們好過!

戰死的弟兄們,不要悲傷,我臨死也要給對手重大一擊。

共工王毅然下令,開足馬力,撞向月球。

旗艦戰機呼嘯著直上雲空,祝融氏空軍緊追跟上。

共工王的飛行器帶著一道閃亮的火光衝向天空,以萬鈞之勢直撞月球……

宇宙緣起 地月傳奇(二)


當共工王的航太戰機離月亮越來越近,祝融空軍感覺到了什麼,原來對手不要命了,他是要去撞擊月球,祝融空軍急忙拉動控制桿飛離……

千鈞一髮之際,只聽晴空霹靂傳來,巨響震耳欲聾。月面上升騰起一個巨大的火球,月亮也劇烈的震顫起來。高速的撞擊和巨大的爆炸把月面轟傷了。

共工機毀人亡,飛行器撞得粉身碎骨。碎片四散,紛紛落下,在穿越地球大氣層時發生強烈燃燒,像鮮血一樣的紅,映得滿天通紅。地上的人們只見鮮血從天上滾滾落下,隨後在地面上引起綿延的火災。

這就是傳說中的「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月亮就是傳說中的不周山。《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是說在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一座不完整的山,名叫不周山。當時的月球在近地軌道上運行,離地面很近,望之如懸在空中的一座不完整的山,故古人說:「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想一想,如果月亮真的被撞下來,

那絕對是人類的滅頂之災。


第十四節

來自上天的懲罰 兩塊大陸一夜之間沉入海底

月亮的外殼受到損傷,發動戰爭的兩個國家都遭到了神的嚴懲,他們的國土和人民都被沉入海底。

在距今一萬多年前,亞特蘭堤斯大陸沉沒。

在《柯裡西亞斯》中,柏拉圖記錄了亞特蘭堤斯沉沒前的情況:「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令人驚奇的大陸。它被無數黃金與白銀裝飾著,出產一種閃閃發光的金屬。它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飛行器。它的勢力遠及非洲大陸。亞特蘭堤斯又稱大西洲,其國稱大西國,是大西洋中一個巨大的海島。島沿岸多山,中間是一片開闊的大平原。島上礦產豐富,動植物繁多。首都位於島的中心,是一座繁華的大都會。市中心是王宮和供奉海神波塞冬的神廟。宮殿富麗堂皇,裝飾奢華。主島上有三條寬闊的運河環繞,全島被劃分為數個同心圓區域。另一條運河從中心貫穿各區,直通海岸。亞特蘭堤斯經歷了十個皇帝,開始時以德治國,國勢一直很強盛。各國的朝賀者和商隊源源而來,熱鬧非凡。

但是隨著生活的富足,他們聖潔的一面逐漸消失,亞特蘭堤斯社會開始變得腐化墮落。他們利慾薰心,只知爭權奪利;他們沉緬酒色,人慾橫流;他們拋棄了應有的美德,崇尚武力和暴政,頻頻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陸續征服了歐洲、地中海和埃及各地。因此,天神宙斯決定要懲罰亞特蘭堤斯人。他召集諸神來到自己的神殿內。諸神齊集後,他說……」

柏拉圖的記錄就此中斷。

有些亞特蘭堤斯人因為心靈能力出眾,提前知道末日即將來臨。在大陸沉沒前的最後幾個星期,他們用透明罩將磁歐石保護起來,以便沉沒時不受損傷。有朝一日當它被再次發現時,它將證明亞特蘭堤斯文明的存在,並且可能被再次運用。

在一個原本風和日麗的正午時分,海底開始了強烈的板塊升降運動。地球板塊劇烈衝撞引發了大地震,大樓在上下顛簸,震盪起伏。同時大地內的岩漿噴發出來,火山爆發了。飛濺的火星引起遍地火災,烈火染紅了濃煙滾滾的天空,煙塵蔽日。地陷和地震引發了驚天海嘯,伴著颱風,大海掀起百餘米高的巨浪。彷彿天塌地陷一般,陸地正在下沉。

海水洶湧衝擊,吞噬一切,最終淹沒了大地。此時的大西洋就象沸水翻滾一般。人們四處逃散,但不是被大水吞沒就是跌入火坑,嘶聲尖叫不絕於耳。地球正在崩潰,彷彿到了世界末日。

一晝夜之間,亞特蘭堤斯大陸沉入大西洋中,從此長眠於海底。島上的人全部葬身魚腹,一切關於這個文明曾經的輝煌都化做一個美麗的傳說。

亞特蘭堤斯大陸沉沒,在大西洋兩岸造成了巨大的海嘯,沿海諸多文明因此而毀滅。歐洲、非洲西半側、美洲的東半側,盡被水淹,滿目瘡痍,人口銳減。

而南太平洋上的穆大陸,國土和人民同樣沉入了海底。

事實上,穆大陸文明雖然表面上日趨繁榮,科技、文化、經濟皆高度發展,但是潛在的危險卻始終存在。盛極一時的穆文明,在富庶的經濟生活和日趨下品的娛樂文化帶動下,人們的道德像亞特蘭堤斯人一樣急速下滑、淪喪。貧富差距日漸擴大,倫理觀、教育文化與社會治安等問題叢生,甚至出現了敗壞的性生活、性交易與毒品濫用、販賣等罪惡行為……整個社會世風日下。

終於有一天,滅頂之災突然降臨,那是來自上天的懲罰!

怵目驚心的慘劇首先來自於猛烈的火山爆發。穆大陸發生了可怕的轟鳴,剎那間,天崩地裂,火山狂噴,岩漿橫流,一座座富庶的城市很快被熔岩流吞沒。不斷的有新的火山爆裂開來,火柱濃煙遮蔽了天空,烈焰將天空染成鮮紅的血色,彷彿世界的末日。地殼怒鳴聲中,又引發了強烈的地震及狂暴的海嘯。天搖地動,大地如同海浪般起伏、龜裂;地動山搖,有些山峰猶如核彈爆炸,泥土、石塊衝向高空,又撒落下來,其恐怖驚駭無以復加。大地上的一切都如倒塌的積木般往下陷落,無數房屋裂塌,道路崩陷,通訊中斷,其慘狀難以用語言描述。整個大陸很快變成一片廢墟,然後又開始在隆隆聲中下沉。鋪天蓋地的海嘯縱流其上,整個大地及其城鎮、森林、人和動物全部沉淪,無數生命在瞬間消失。

只一夕之間,穆大陸被巨力沉入汪洋大海之中,曾經輝煌的穆文明從此灰飛煙滅。歲月悠悠,時光荏苒,漸漸的再也沒有人記得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古大陸。

穆大陸沉沒於海底,周圍巨量的海水迅即灌入下陷區域。太平洋沿岸的人都能明顯的看到海水彷彿被抽吸一般向東南方向遽退而去,故古人記載當時「地陷東南」;在《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但是,海水突然退去決不是什麼好事!經歷過南亞大海嘯的人都知道,海嘯到來之前,海水會異常的退去,而當它再次光臨的時候,就是以雷霆萬鈞之勢挾著排山倒海的巨浪衝擊而至。

而這一次的海嘯,因是穆大陸沉海所致,其氣勢與危害何止南亞大海嘯之百倍、千倍。一時間,高達百餘米的滔天巨浪咆哮著從海上滾滾呼嘯而來,海嘯巨陣排山倒海,衝擊傾覆,裹卷一切。整個海嘯的過程,絕對是恐怖和死亡的一幕。人們抬頭望去,遠處的海水浩浩蕩蕩,鋪天蓋地,衝擊壓迫而來,就如深藍色的群山壓頂而至,所有的人都嚇得驚叫、奔逃。但在肆虐的海嘯面前,人是多麼渺小,誰又能夠逃過此劫?

在海嘯的衝擊下,環太平洋國家傾刻間俱成汪洋,滾滾浪花間滿是屍體和垃圾,隨波逐流……

那是一場毀滅性的大災難!海嘯過後,悲慘景象怵目驚心。無數人死於這場滔天海嘯,數不清的屍體在水地間漂流,一座座城市盡皆毀坍,富饒的土地變為水澤或荒地,整個大地成了一片廢墟……倖存下來的文明不知倒退了多少年!

人類在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顯得那麼渺小,生命頃刻間就被洪水席捲得無影無蹤……那種駭人的場景足以把人的心緊緊揪起。很多年後,當小星迴看那場大海嘯,仍覺驚恐萬分。她眼見東、西兩大陸沉淪,一切的文明、生命隨之沉沒,陷入白熱的熔岩火海之中,不由悲從中來。


上古神話 真實歷史

第十五節

女媧補天 協助地內人修補月球的女媧氏

又有景象閃入眼簾,小星看見百幕達一帶的海底和加勒比海淺水下面,仍有舊日大陸的文明遺跡,海底有人造的巨大石牆,連亙百里。小星又看見南太平洋舊日陷落地殼,又上升了一部分,成為尖頂島嶼……

羿和嫦娥曾是地內世界一國的國王和王后,當他們修煉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一同帶著肉身飛昇到月亮裡,成為月亮的保衛者。因為修的是性命雙修的功法,他們的肉身都可以顯現在各個空間。以他們的能力,本來完全可以保護月亮不受傷,但那是天定的劫數,他們也不敢違抗。

在「共工怒觸不周山」之後,羿和嫦娥迅速把月亮升到了現在的軌道上,並著手對它的外殼進行修補。

月亮離開近地軌道,上升到天空中現在的軌道。古人看見原來那座浮在半空中不完整的山沒了,以為不周山崩坍了,故《補三皇本紀》記載說:「(共工)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

月球離開地球近地軌道遠去,地月之間相互的引力變小;月球巨大的引力和分離時的拉力,使月球繞地軌道平面也與原先有所偏差。兩者導致地軸發生了輕微偏移,隨著月球離去方向,向現在的位置移動。古人觀天時發現北半球夜晚的許多星辰向西北方向落去,認為西北方的天空傾斜了,因此《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共工怒觸不周山後,傳說天塌一洞,指的是月球表面被轟塌一塊的事實。

人間剛經歷了大海嘯,文明遭到重創,已不復當年水準。之後,地內人在人間煉石,取得修補月球的特殊金屬材料,然後一次次駕飛艇將煉好的金屬塊送上月球,再次高溫熔化後用於修補月面。當時中原正是女媧氏(此女媧氏並非造人的女媧神,而是一個信奉女媧神的氏族)統治的末年,女媧氏全力支持地內人的月球修復工程,於是人間有了「女媧補天」的故事。女媧補天的神話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全文如下: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濫火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滔水。蒼天補,四極正;滔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考其功烈,名聲被後世,光暉重萬里。

滔天海嘯退去之後,不少低窪地區積了海水,難以退去。每逢陰雨連綿,往往水患難抑,周邊百姓受苦不堪。地內人不忍人類受災,於是將煉石餘下的石渣、爐灰等運至低窪處,築高堤壩,平抑洪水,減少水患,人類得以安居。古人感念其功,於是記載此事:女媧氏「聚蘆灰以止滔水」。

宇宙緣起 地月傳奇(二)


月亮雖然修補好了,但畢竟不如從前,各方面功能大大受損。過去,因為月球對地球生態環境的良性協調能力,每一茬人類都不會象今天人類這樣,因出現糧食危機和爭奪生存空間而造下巨大業力,從而使地球不會過早的變成一個業力球而毀滅。然而現在,因為月亮受了很大的創傷,調節生態環境的能力也大大地減弱了,地球上許多森林逐漸消失,氣候逐漸惡化。地核的能量也開始減弱,倚賴這種能量存在的地內文明所擁有的科技也大不如以前了。

第十六節

易學淵流 河出圖 洛出書 聖人則之

小星看到千古易逝,人間政權興替變化。女媧氏、伏羲氏、神農氏依次更替,是中國歷史上所說的三皇。

東西兩大陸沉沒,引起了巨大的海嘯,人類文明因此大毀,之後便進入了新一期人類文明時期。

此時,女媧氏衰落了,伏羲氏承運興起。每一個氏族的興起都是一個王朝的興起,而不只是一個人的掘起。我們後人研究古史,發現每一個「氏」都能延續幾百年,有的長達四五百年,甚至更久。一個人是不可能活這麼長時間的,只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王朝才能延續如此長久。

伏羲是我們中國人的人文初祖,他給華夏子孫留下了實實在在的文化遺產——先天易學。

可能很多現代人都不明白什麼是易學。易者,變化也。易學是一門研究宇宙萬物運動變化規律的學問。其研究範圍涵蓋了整個宇宙的運動變化,整個社會的運動變化,甚至每個人的人生際遇變化。找到了這種運動變化的規律,就可以更好的指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門學問夠大了吧!中國的古人就在研究這麼大的學問。

《尚書:中候:握河紀》中記載:「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之以畫八卦。」就是說上古伏羲時代,有龍馬揹負「河圖」從大河中躍出,伏羲受之而作八卦。河圖的出世,是先天易學的肇始。

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通過仰觀俯察,伏羲瞭解了銀河系自然萬物與地球上萬物的對應關係,創造了乾、坎、根、震、巽、離、坤、兌八卦圖,人稱伏羲八卦。

到了大禹時代,又有神龜揹負「洛書」從洛水中浮出,大禹受之而創立包含「五行」思想的「洪範九疇」。從此,五行思想在神州大地傳播開來,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中國古代的醫學、預測學、物理學,都受到了五行思想的影響。

《周易:繫辭上》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自此易學在人間流傳不絕。

殷商末年,紂王聽信了崇侯虎的讒言,將西伯侯姬昌囚禁在了羑裡。西伯侯每日無事,彈琴之餘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內含天地造化之妙、陰陽不測之機。後武王伐紂建立周朝,並尊姬昌為「周文王」。因六十四卦為周文王所推演,已不同於先天易學,因此就在他的易學成果前加了他的王朝名,稱為《周易》。周易就是後天易學。

後世有人說易學是周文王造的,其實根本不是他造的。易學是史前文化,周文王繼承後把它改動了又重新拿出來了。

《周易》內容深奧,既能供人占筮,又能助人說教,深得孔夫子喜愛,為讀它竟然三次磨斷了扎書簡的繩子。「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中國儒家的經典是四書五經,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是《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易經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可見儒家對它的重視。

《易》作為一門研究物質運動規律的學問非常深奧,後人感其難,嘆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其中的三聖是指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三古是指伏羲的上古時代、周文王的中古時代、孔子的近古時代。

第十七節

黃帝戰蚩尤 人神之戰 天昏地暗

炎帝歷八代,勢力逐漸衰微,於是軒轅黃帝乘運興起。

黃帝興起在一個戰火連天的時代。《史記》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是說神農氏傳到第八代炎帝時勢力衰微,諸侯作亂卻無力平叛。於是黃帝趁勢興起,征伐作亂的諸侯,使之賓服,唯有蚩尤強而不服。

黃帝趁天下大亂而起兵伐暴,成為天下共主,炎帝自然心有不甘。

《史記》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黃帝敗炎帝於阪泉,於是正式取得帝位。

黃帝得天下後,修德安民,愛護百姓。而蚩尤為禍百姓,發動叛亂,向黃帝發動挑戰。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攻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史記》記述:「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逐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其實,並非只有地內的王修煉,我們地面的王也有修煉的——黃帝就是修道的帝王,所以傳說他是道家的始祖,有很多神跡,並在最後修成時乘龍歸去。

小星看到了黃帝戰蚩尤的最後一戰,有些情節就似《封神演義》中的神話一般。當時的戰爭規模並不大,黃帝的兵將也就兩千人不到。而蚩尤的兵超過黃帝許多,而且他的兵非常的威猛,就象野人一樣沒有人性。

一天早上,大戰開始之前,黃帝登上高臺激勵將士們說:「別看敵人比我們人多,看起來很兄猛,但是我會邀請很多天神來助戰,我們最終會勝利的。」

大戰正式開始的時候,黃帝親自擂起戰鼓,以鼓舞士氣,增加信心。

只見一團黑壓壓的人群帶著殺氣衝了過來;天上烏雲翻滾,電閃雷鳴,但就是不下雨。看到這種陣勢,有的兵將害怕了,也有的奮勇上前,迎戰蚩尤的軍隊。

這時只見黃帝將一面旗子向天空一舉,大聲道:「諸位天神,助我滅蚩尤,以解百姓之苦!」話音未落,只見從空中下來很多身著金甲的神一起幫助黃帝的軍隊打仗。蚩尤一看黃帝搬來了天神,他於是也搬來了很多負神。這一仗,打的真是天昏地暗。

危急之時,黃帝又拿出他臨下到人間之前準備的一件葫蘆樣的法器,往空中一拋,那些邪神立刻都被收到裡邊。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就請下名叫(魃)的天女助戰。雨止,遂殺蚩尤。最後,應龍氏擒獲了蚩尤,並將他斬殺。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

應龍住在最南端,因殺了蚩尤和夸父,不能再回到天上,天上因沒了興雲佈雨的應龍而使下界常常鬧旱災。下界的人們一遇天旱就裝扮成應龍的樣子求雨,就能得到大雨。

此時,天空開始變的十分晴朗,同時出現了很多瑞象,昭示著勝利。

當時,很多黃帝的兵將都非常的激動,黃帝也非常的高興,在臨收兵的時候又擂了一次威風戰鼓。

軒轅黃帝繼伏羲氏、神農氏之後,第三次一統上古中華,統一了中國各部落。接著,黃帝立百官,制典章;命群臣造宮室,定律歷。命倉頡創制文字,具六書之法;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採首山之銅以造貨幣,作干支定度量衡之制。又教導百姓播種五穀,作衣裳,制舟車。那時,算數、樂器等相繼被髮明。於是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最終形成了「田者不侵畔,漁者不爭隈;道不拾遺,市不豫賈」的盛世局面。

黃帝在建立赫赫武功的同時,又開啟了一個文治斐然的輝煌盛世。

其實,包括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以及後來的大禹等先賢,都是上天有意派下來教化我們的先民們,從而開創出近萬年中華文明史。

所以後來我們都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倍感自豪。

第十八節

夸父追日 美洲大陸的印地安始祖

大約在西元前4500年左右,軒轅黃帝和蚩尤氏大戰,炎帝后裔夸父助蚩尤氏與黃帝作戰。後來蚩尤氏戰敗身死,夸父氏與蚩尤氏族人一路潰逃。夸父為了掩護族人撤退,奮勇斷後,被應龍氏擒殺,喋血關隘。

二世夸父繼續率族人向東避居渭河地區。很多年後,渭河地區夸父族人口多了,人多地少,生存空間不夠了,需要分流。繼任夸父又率一部分族人向東北遷移,遷往今貝加爾湖地區。那一任夸父在半路上不幸去世,由繼任夸父率領族眾到達貝加爾湖。

所以《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大荒北經》也記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穀。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不知過了多少年,新一任夸父又率族人向黑龍江移民。在黑龍江生息多年之後,夸父族人繼續向東沿鄂霍次克海到達堪察加半島,又越過白令海峽來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再向東到達加拿大西海岸。

在漫長的數百年遷徒過程中,夸父族人沿上述路線且駐且行,在東北亞和美洲北部留下了眾多夸父族裔,建立了不少夸父族的國家。

在北美落腳之後,一部分夸父族人繼續南下,經中美洲抵達南美大陸,一路上又建立了不少國家。

至此,北到愛斯基摩人,南到秘魯人,都有夸父族的支族。數百年間,夸父族人一路向東,追隨著他們信仰中的太陽,在美洲大地上開疆拓土。至今很多美洲土著族人仍然信仰太陽神,那是他們的祖先留傳下來的宗教信仰。

這就是「夸父追日」的故事。世人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

但夸父追日卻給美洲大陸帶去了文明的火種,這是值得所有中華子孫為之驕傲自豪的。

當夸父一族拓荒東北亞時,又有蚩尤氏和少昊氏族人相繼到來。蚩尤氏一族因不服軒轅黃帝統治,被遷到有北之鄉,後又遷到了東北亞。

少昊氏是太昊(伏羲)氏的一支,他們為了拓展生存空間,也來到了東北亞。蚩尤氏和少昊氏逐漸與夸父氏融合,於是一同東遷,進入北美洲,並轉道南下。

蚩尤氏遷到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分佈在田納西州、奧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密蘇里州、密西西比州等處。歷史太漫長了,連印第安人都忘了他門的祖先了。

少昊氏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南部和墨西哥北部,並在中美洲建立了少昊羲和國。《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

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大壑指的是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少昊之國指的就是少昊羲和國。甘水,指科羅拉多河,此河流入加利福尼亞灣,即甘淵。少昊羲和國又被稱為「湯谷扶桑」,湯谷也即甘淵。湯穀扶桑就是現在的墨西哥,古時又稱扶桑國。

黃帝之後又有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帝堯等諸多王朝。人間政權興亡更替,萬古皆然。兩千多年間無大災,人類文明又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