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他,提前一週“復工”了

參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他,提前一週“復工”了

只要病人治療需要,他就是ICU裡的加長版輸液杆。4月18日凌晨4點多,在山東省胸科醫院重症醫學科監護病房,呼吸治療師呂寶雙手舉高輸液杆,守護著正使用ECMO(俗稱人工肺)治療的病人。

不久前,呂寶參加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救治。截至3月16日最後3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山東省胸科醫院共收治濟南、泰安、德州、淄博等地新冠肺炎患者70人。最後一批“出艙”的呂寶,在隔離病區工作了41天,其中重症27天。

4月8日,呂寶提前一週“復工”,回到了重症病房的工作崗位。

參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他,提前一週“復工”了

看重一些人看輕一些事

“那段時間科裡特別忙,大夫都忙不過來了,輪休的也去加班了。”4月22日,呂寶告訴記者,“同事們值班都上成‘24白白24’了,太辛苦了,就主動要求給我排班。”

4月8日,呂寶返回科里正式值班。好久不見的同事們就說“英雄回來了”,他回應說“我們所有人都是英雄”。

呂寶覺得,在抗擊疫情的這場全民戰爭中,每個人都是好樣的。工作在隔離病區的日子裡,對於原本朝夕相處的妻子、孩子的思念,也變得與以往大不相同。

“經歷這一‘疫’,大家都成長了不少。看重一些人,看輕一些事;懂得了什麼是珍貴,明白了什麼是浮雲。經歷越多越容易感動,也越來越容易落淚……不過,這就是人生,隨時更新,精彩不斷。”這是呂寶發給援湖北凱旋護士長楊汝燕的一段話,代表了他的戰‘疫’感觸與心聲。

他想到了每每放下工作趕來幫忙的弟弟、隔三差五從天津寄東西過來的妹妹;

他想到了一直關心幫助他的領導和同事、在背後默默做好後勤保障的戰友們;

他想到了貼心服務的班車司機和志願者、幫忙將院門口的快遞送上門的鄰居……

“因為疫情,平時那些不經意的溫暖,一下子在心中變得鮮明。”呂寶說,看到生命在病毒面前的脆弱與堅強,看到無數人逆險而行的擔當與守望,“就明白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不過是浮雲”。

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狀態,呂寶並沒有感覺有什麼不同。是的,忙碌勞累一直是ICU工作的常態。“看到40多天未見面的同事,心裡還是蠻高興的!”他說。

參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他,提前一週“復工”了

新冠肺炎救治“特種兵”

4月18日夜裡值班時,呂寶和同事在救治的是一位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肺間質纖維化,呼吸衰竭……病情進展非常迅速!

當時,為什麼要將輸液杆“舉高高”?

呂寶解釋說,這位正在使用ECOM治療的病人,同時在進行腎臟替代治療(CRRT)。由於其病情加重,有效循環血量不足,需要快速補液,在幾分鐘內輸入幾百毫升甚至更多的液體。正常情況下,需要從深靜脈輸入,但病人的其他深靜脈接口被佔用了,CRRT管路上有一個這樣的接口。通過它快速輸液是比較好的選擇,也比較安全。

“由於CRRT管路連接在ECMO管路上,管內血流速高、壓力大。需要將輸液杆舉在更高位置,利用重力作用克服ECMO管路傳遞過來壓力,從而將液體快速通過CRRT管路輸入到病人體內。

細心的人一定注意到了呂寶的身份——呼吸治療師。這是一群距離病人呼吸最近的人,主要工作就是對心肺功能不全者給予診斷、治療和照護,其中包括人工氣道的建立與管理、機械通氣、呼吸支持的監測與實施、氣管鏡檢查、高流量氧療、俯臥位通氣、ECMO建立及管理、EIT的實施、床旁超聲檢查、肺康復等呼吸治療相關診療的制定與實施。

簡單來說,呼吸治療師的主要工作就是判斷患者的呼吸功能,決定何種呼吸支持方式,維持病人呼吸通暢和氣道的清潔;在病情危重時,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治療,評估使用哪種呼吸機、參數怎麼調整、什麼時候撤機,以及如何維護患者呼吸。

不管是在新冠肺炎救治團隊裡,還是在平時的重症監護中,呼吸治療師都是“特種兵”。

今年3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了16個新職業,其中就有“呼吸治療師”。

參加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他,提前一週“復工”了

“不捨但更怕拖你後腿”

呂寶的妻子也是一位呼吸治療師,兩人是大學同學,現在則是同事。當年,兩人一起在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攻讀呼吸治療與危重症監護專業。

2008年5月11日,呂寶畢業實習基本結束,與當時還是女友的妻子商量去一趟九寨溝。計劃定好了,但那天絆了兩句嘴,沒能成行。“吵架的原因早就忘記了,但接下來的事情終生難忘!”呂寶說,第二天就發生了汶川大地震。

震區就在去九寨溝的必經之路上!看著那些搖搖欲墜的樓房,兩人無聲對視……“也許是天意吧,我們躲過了一劫。”呂寶回憶,兩人隨後加入到了抗震救災的大軍之中。

地震發生後,大批危重症傷員運到華西醫院。他們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與轉運工作中,也見到了前來支援的杜斌、席修明、周建新等國內頂級專家——在平時,呂寶這些醫學生只能從教科書上看到他們的名字。

“我的呼吸治療師職業生涯,大概就從那個時候開始了。”呂寶告訴記者,這次汶川地震的救援經歷對他影響巨大,也堅定了從醫信念。

畢業後來到濟南,在山東省胸科醫院參加工作,呂寶先後參加了抗擊H1N1、H7N9等數次公共衛生應急;參與了創下當時同內紀錄的、800公里帶ECMO危重患者的轉運。

新冠疫情突襲,山東省胸科醫院成為患者集中收治的省級定點醫院,呂寶開啟了自己職業生涯的重要一戰。

當初,接到通知將隨時準備進入隔離病區,呂寶給正在值班的妻子她打了個電話。她很乾脆地回覆道:好的,你去吧!

呂寶一時默然。

後來,他問她:怎麼就沒有一點不捨呢?她答:是捨不得呀,但我更怕拖你的後腿……

呂寶曾在戰“疫”日記中寫道:有一種愛,叫情到深處無怨尤。

返崗復工的他,舉著輸液杆的那一刻,一動不動,面靜如水,無怨情深。

農村大眾記者 邊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