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採眾說】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深度分析:何因?影響?何去何從?臺方迴應的虛偽:雙標!

新聞背景:

大陸決定暫停陸生赴臺:國家教育部港澳臺辦負責人日前受訪表示,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兩岸關係形勢,決定暫停2020年大陸各地各學歷層級畢業生赴臺升讀工作。對已在臺灣高校就讀並且願意繼續在臺灣升讀的大陸學生,可依自願原則在臺灣繼續升讀。當務之急要解決大陸學生返回臺灣高校就讀受阻問題,切實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臺灣當局表達遺憾:臺灣當局大陸事務部門發言人邱垂正回應稱,“陸方片面暫停陸生來臺升學,罔顧陸生的權益,表達遺憾”。


深度分析

與談嘉賓:


【博採眾說】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深度分析:何因?影響?何去何從?臺方回應的虛偽:雙標!

包承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執行所長



【博採眾說】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深度分析:何因?影響?何去何從?臺方回應的虛偽:雙標!


一、大陸暫停陸生赴臺,什麼原因?

包承柯教授分析說,大陸暫停陸生赴臺,主要有三個原因:

1.當前大陸疫情防控狀態。

從整體上說,大陸疫情防控成效明顯,防控取得很大成績,目前主要防止境外輸入。整體上,大陸“處於等待疫情防控完全勝利之中”。

但也應看到,大陸的學校還沒有完全開學。暫停陸生赴臺,是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作出的審慎決定。

2.臺灣和境外的疫情現狀,相對大陸而言非常嚴重。

大陸境外的國家和地區現在疫情還在發展中,尤其是美國、歐洲等地疫情十分嚴重。臺灣的疫情防控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有力,感染者大幅增加,疫情顯然也還沒得到控制,未來的情況或更加嚴重。因此,為了學生的安全等綜合考慮,暫停陸生赴臺是必要的和及時的措施。

3.面對疫情,陸生在臺權益已無法得到保障。

臺灣高校早已經開學,臺灣大學生可到校上課,而陸生卻被臺灣當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拒於校門之外,因為臺灣當局目前還不讓他們前往臺灣。

陸生與臺生一樣付學費,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在臺灣的上學機會。若受教育權得不到充分保障,又何必報考臺灣高校?這也是大陸作出暫停陸生赴臺安排的重要原因。


【博採眾說】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深度分析:何因?影響?何去何從?臺方回應的虛偽:雙標!

臺灣當局大陸事務部門發言人邱垂正


二、臺灣當局回應的虛偽:雙標!

包承柯認為,臺灣當局的回應“是在顛倒黑白”。

他說,面對疫情,臺灣當局大陸事務部門發言人邱垂正先以大陸疫情未平為藉口,指責大陸此前要求臺灣當局讓陸生赴臺不對,同時又指責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是罔顧陸生的權益。

陸生赴臺與否在邱垂正眼裡都不對,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正是臺灣當局罔顧陸生權益、顛倒黑白的鐵證。

包承柯教授說,疫情發生後,大陸對在大陸的臺生多有照顧,幾乎對每一個學生都做到了健康管理的安排。在陸臺生至今沒有任何一位感染新冠肺炎。而赴臺陸生連臺灣都進不去,不但權益得不到保證,還會受到歧視性的待遇和偏見。

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推出了一系列“臺獨”政策。出於“臺獨”意識,臺灣當局一直對大陸的學生有歧視性政策,該狀況至今仍未完全改變。

這些歧視性政策包括:陸生在臺灣高校拿不到優惠獎學金,而在臺未來發展亦被嚴格管控,還有至今仍然被臺灣各界詬病的“三限六不”政策。

正是由於這一不平等、不公正的狀況,陸生赴臺人數近年來大幅度減少。包教授羅列了這樣一組數據:大陸赴臺學生,2015年有近2000名,但到了2019年,只有700多名。人數出現了大幅滑坡,這是大陸學生自己的選擇,這現象今年大概率將繼續發生。因此,國家教育部才作出了暫停陸生赴臺的決定。

事實證明,面對疫情,是有辦法保障對岸學生的合理權益的。而臺灣當局出於政治考慮,對赴臺陸生,包括之前滯留湖北的臺胞回臺百般刁難,其實真正罔顧陸生權益的正是臺灣當局。

從長期來說,若要推動陸生赴臺學習,臺灣當局對大陸學生要有更多的保護和政策上的安排,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提供學習上的方便。


【博採眾說】大陸暫停陸生赴臺深度分析:何因?影響?何去何從?臺方回應的虛偽:雙標!

三、大陸暫停陸生赴臺,對兩岸青年交流影響如何?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對兩岸各項交流和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兩岸各界均十分關注。

中國國民黨前民意代表陳學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在大陸的臺生與赴臺陸生,原本是兩岸交流最重要的中流砥柱。去年,臺灣通過了所謂“反滲透法”,在兩岸交流中築起了無形的高牆。如果因此使兩岸交流全面中斷,影響將是30年、50年。沒有橋樑的兩岸關係,只有硬碰硬,這才是最讓人憂心的,這對臺灣並不是好事。

包承柯教授認為,兩岸青年交流是中流砥柱,這是兩岸各界的共識。可以說,加強兩岸青年交流是兩岸交流裡面一個支柱性的關鍵交流項目。

但目前陸生赴臺的暫停,的確會對臺灣產生一些影響。比如,臺灣各級院校招生、運營、甚至生存都會受到影響,臺灣一些教育機構的收入大幅度減少。包教授直言:“你要增加收入,你一定要付出,這是必然的,相互聯繫的。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至今一直敞開著臺生赴陸的大門。前不久大陸還發布了“臺灣學生和運動員可憑競賽成績保送大陸高校”的政策。

包承柯教授說:大陸這幾年教育的發展很好很快,且每一個項目、每一個學科都有充分的、完整的教育體系作保證。臺灣在這方面是不夠的的,特別是涉及到體育方面,臺灣並非所有項目都有完整的教育體系。一些臺灣比較優秀的運動員若需要長期發展、想要出成績,一定要獲得完整的體系性教育。而大陸的院校對臺灣學生開放的政策,是臺灣學生將來走向世界的一個非常好的選項。


四、兩岸交流尤其青年交流:何去何從?

包承柯教授認為,青年是時代的未來,需有更多交流。兩岸過去有40年互不往來的歷史不應重演。

隨著時代的進步,兩岸青年交流的方式出現了新變化。比如兩岸青年通婚,又比如在網絡技術進步後,透過抖音、微信之類社交互動平臺,兩岸青年隨時可維繫友情。

暫停陸生赴臺並不等於要停止兩岸青年學生的交流。“困難一時間是存在的。但是長時間來說,兩岸青年的交流將會持續下去。”包教授說。

兩岸交流不管形式的改變也好,技術手段的發展也好,必須關注一些基本因素:

1.堅定堅決地反對“臺獨”。

這是核心問題。大陸青年絕不會贊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會堅定而堅決地反對“臺獨”,他們在臺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表達這種想法。

當這種想法在臺灣表達出來時,一些有“臺獨”意識的人就會給陸生戴上各種各樣的政治帽子,對他們進行壓制、攻擊甚至歧視。這是非常不可取的。長此以往,兩岸之間的交流一定會停止,一定會中斷。

2.要確保大陸學生在臺灣的基本權益和需求。

比如要允許陸生在臺灣打工。赴臺陸生都是成年人了,在高校學生打工非常普遍的當下,陸生在臺生活不可能都靠向家長要錢,他們需要一定的工作環境來補貼自己的收入。

比如,租房等等諸如生活便利性方面,臺灣方面也應給予良好的條件。

再比如,包教授認為,行動自由很重要,陸生在臺灣“要有行動自由,到哪裡去不需要報備,不需要後面有人跟著監視,這都是基本的人身權利。”

臺灣當局應該為赴臺大陸學生創造諸如此類的生活、學習的良好環境。“大陸相關部門對臺生赴陸,都有很好的安排。兩相對比之下,顯然需要臺灣當局做很大的調整才能更好地吸引大陸學生赴臺學習。”包教授說。

3.臺灣需要提高教育水平。

包教授提到,有些陸生從臺灣返回後,反映臺灣部分教師上課時總在蹭時間、瞎扯、開玩笑。反觀大陸教育機構近年來進步神速,大陸大學在亞洲乃至全球的排名都達到頂尖。若臺灣高校教育水平沒有提升,陸生又為何要赴臺求學?

包教授認為,“兩岸青年的交流是一個長期的,不可中斷的任務。

”青年是時代的未來,他需要更多的接觸。

一般的旅遊者大多在大陸或者臺灣呆不超過十天,短短時間內能看到的是一些走馬觀花的東西。而青年學生若在對岸有三年以上的學習過程,對對岸社會便有相對深刻的理解。這便是兩岸青年交流為何能帶動兩岸社會深度理解,深度融合。

若臺灣能通過疫情的管控,以及社會內部的整治後,出現一個比較好的陸生赴臺學習的教育環境,我想大陸會重新開放陸生赴臺的正常安排。” 包教授說。(作者:孟一寅 編輯: 陳偉 陳鋒 主編:聞達 編審:郭福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