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昔日“空殼村” 如今“地生金”

利辛縣和渦陽縣同時脫貧“摘帽”,加上2018年率先“摘帽”的譙城區和蒙城縣,我市三縣一區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成績來之不易,令人鼓舞。但從長遠來看,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確保脫貧經得住歷史的檢驗,這些無疑是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

  “摘帽”只是新起點,需要我們重整行裝再出發。今日起,本報推出“‘摘帽’之後怎麼幹——‘脫貧村的新願景’”系列報道,探訪新變化,展現新氣象,感受新願景。

  “楊雨晨,一本院校,獎勵2000塊錢……”8月25日,利辛縣永興鎮永興村舉行2019年度大學生獎勵大會,從村集體收入中拿出1.1萬元對7名大學新生進行獎勵。永興村這個曾經的利辛縣重點貧困村,也是集體經濟“空殼村”,今年的村集體收入將達近200萬元。村集體經濟的壯大,有力助推了該村脫貧攻堅、公共設施的改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這些村集體收入來自哪裡?永興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馬大虎告訴記者,2018年,永興村以蕪湖弋江區幫扶資金為啟動資金,以村集體名義流轉1900畝土地,採取“村黨總支+農發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努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村裡種植的小辣椒、薄荷和蒲公英,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約110萬元,加上光伏項目收入,村集體收入將接近200萬元。

  永興村之前種植模式單一,農民收入較低,村集體經濟更是空白,依靠國家的光伏扶貧項目,永興村於2016年出列,但村集體經濟還是很薄弱,除了光伏扶貧項目,幾乎是空白。

  “出列後要鞏固脫貧成果,就不能一味依靠國家,需要變‘輸血’為‘造血’,激發自身內生動力。”永興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馬大虎說,基於此,2018年永興村決定,不能光“吃”光伏扶貧項目,而要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當年永興村集體收入就進賬19萬元。“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永興村今年計劃再流轉400畝土地,擴大種植面積,進一步“借地生金”。同時該村探索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該村計劃與一家企業合作蒲公英花茶項目,與另一家企業合作蒲公英麵條項目。馬大虎預計,這兩個項目上馬後為村集體帶來的收入將超過100萬元。

  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永興村除了對大學新生進行獎勵,給貧困戶進行分紅,還救助了15戶患病群眾。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永興村今年疏通了溝渠,打了十幾眼機井,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們今年還準備把村裡主幹道都裝上路燈,大夥都特別期待。”馬大虎說,要讓群眾真正分享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

  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就業有出路,腰包也鼓了。脫貧戶徐平家的土地以每畝750塊錢的價格流轉給了村集體,“我給村裡摘辣椒,每月也能掙到2000元。”

  “有村集體經濟給我們‘撐腰’,再不擔心會返貧了。”徐平笑著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