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帝皇也創造了個奇蹟,但十分可恥

南北朝時期,南北政權對峙數百年,你來我往的戰爭從沒間斷,南朝更因此先後經歷了宋齊梁陳幾個朝代,其中梁朝建立者蕭衍,在與北魏的戰爭中創造了一個令人咋舌的奇蹟——浮山堰。

這個帝皇也創造了個奇蹟,但十分可恥

在鍾離大戰中,梁朝重挫北魏,但無法拿下北魏淮南重鎮壽陽,這讓蕭衍非常不爽,用盡各種手段都不奏效。就在這時,來了個北魏降將叫王足的,獻上了一個“水淹壽陽”計策。

這條計策對蕭衍來說吸引力非常大,但要實施卻很難,因為計策裡要堵塞的水竟是是僅次於長江黃河的淮河。而淮河在蕭衍派出去的兩名水利工程師回報的勘探結果中顯示,這根本就是無法完成的工程,因為水中沙土鬆軟流動不堅實。

人有時候自信是盲目的,蕭衍堅信人定勝天。他動用二十萬軍隊與勞工開始興建大壩,南起浮山,北至潼河山,採取從兩岸往河內投土石,逐漸推進,至河中合攏的辦法。很快就建成了,可惜一夜風雨就垮掉了。所有人都懷疑這事的可行性,蕭衍依然不信邪,繼續建。把淮河百里範圍的樹木石頭,還冶煉了千萬斤鐵投入了河中。以大樹做成沐蘭圈填土石,以鐵作河基,兩者合在一起,經過年多的時間,死傷十數萬人,終於建成了這項“無法完成的工程”。

這個帝皇也創造了個奇蹟,但十分可恥

這個浮山堰全長約3600米,比現在的三峽大壩還長1000多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堤壩。可惜,大壩建成沒有像蕭衍預想的那樣收拾北魏,僅僅幾個月後,浮山堰便被雨季裡的洪水沖垮,一夜之間又再死傷十數萬人,梁朝損失慘重,蕭衍哭了。

這個帝皇也創造了個奇蹟,但十分可恥

浮山堰的建造,在當時的條件來說,無疑是偉大的,是個能攔截淮河的奇蹟,但它也是可恥的,因為它建造的目的是為了戰爭。為了建成它耗費的代價太過巨大,非但目的沒達到,還奪走了無數的性命與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