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凑热闹


千万不要凑热闹


千万不要凑热闹


千万不要凑热闹


老王家的族谱上,有一则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古训:千万不要凑热闹!

这个古训是有故事背景的。

春秋末期吴国国君阖闾(约前537年-前496年),重用伍子胥、孙武等,很有作为,历史上肯定他的主要成就是,振兴吴国,大败楚国,称霸南方。他的陵墓现在苏州虎丘山。

称霸对吴王来说,自然是一件极其体面、可以载于史册的功勋,对老百姓来说,就未必是一件幸事了。因为称霸的君王,往往性格残暴,草菅人命,把人当工具炮灰,他才不在乎给称霸大业奠基的是多少百姓的白骨呢。

有一次阖闾用餐的时候,席上有一道蒸鱼,他吃了一半,然后将剩下的一半留给小女儿滕玉吃。

可是,滕玉的反应却大出他的意料。

滕玉当时就变脸将筷子扔掉,愤怒地说:父亲,你把吃了一半的鱼给我吃是在羞辱我吗?

阖闾觉得她是耍小孩子脾气,就没当回事。可在滕玉看来,这是父王不够重视自己,非常生气,离席后回到闺房就吻剑自尽了。

阖闾看到女儿的死了,非常的内疚,也非常的心痛,所以决定将滕玉的葬礼办得格外隆重以作为对她短暂一生的补偿,修建了规模非常巨大的陵墓,陪葬的宝物也数不胜数。

在运送滕玉棺椁前往陵墓的路上,他让人舞动白鹤模型。

这么热闹的场面瞬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沿路驻足,他们对滕玉之死没有与吴王一样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是兴高采烈地欣赏难得一见的热闹。

看到此情此景,吴王心中虽然大为不悦,却不但没有下令驱赶围观的百姓,反而让送葬队伍更加卖力地表演,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来凑热闹。

于是,凑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跟着送葬的队伍一路来到了陵墓前。

在将滕玉的棺椁送进墓中后,吴王就下令将围观的百姓全部驱赶进陵墓地宫中,然后封死墓门。

就这样,这些凑热闹的百姓莫名其妙地成了滕玉的陪葬品。他们临死,才明白有些热闹不是可以白看的。

那一天,王家的老祖,正准备下地干活,邻家玩伴邀他一起去看热闹,他因为怕地里的活耽误不起,才强忍住好奇心没去凑热闹,侥幸地拣了一条小命,邻居小伙却一去没回,八成是被封进了滕玉的墓宫。

从此,王家就留下了这么一条古训:千万不要凑热闹。

比照历史,看热闹凑热闹给人们造成的悲剧的确数不胜数。韩信如果不去凑刘邦的热闹,杨修如果不去凑曹操的热闹,袁崇焕如果不去凑崇祯的热闹,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自食其力耕读度日,大概率会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何至于遭到身首异处的厄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