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明白我的勇敢

等你明白我的勇敢

偶然在知乎刷到一條討論“寄人籬下”的問答,而後又看到雜亂無章推送的“你有多久沒給我打電話了”。

本以為我已經淡化這些情緒,怎知經不起撩撥,多年來想隱藏的情緒被連根拔起。

初中起便離開父母回老家讀書,這也是我自己的決定。當初只覺得自己一腔孤勇,瀟灑的不行。

初中三年,是我最黑暗,也是改變我最多的一個時期。我曾與人提及,卻也不敢往下細說,更不敢讓家中的親人長輩們知曉。

你可知,“一個小孩,本不該想得太多。”

用“寄人籬下”來形容我的中學生涯確實不太對得起照顧我的親人長輩,可我卻再也找不出一個更貼切的詞來描述我的生活。

每週放假前我都得仔細考慮好這周要去叨擾哪位長輩,得提前打電話告知一聲。


長輩們也都是善良的人,對我照顧有加,我十分感激。

但我深知我不屬於每一個我所寄居的家庭,我更不敢把“當成自己的家”這種話當真。


雖然他們是很好的親人長輩,但我不想成為任何人的麻煩,我也不想成為他人指責父母的理由。


所以我必須得謹慎,謙虛,懂事。

似乎我天生就是一個敏感,懂得察言觀色的人。

到現在我仍害怕長輩吵架或訓斥自己的孩子,我怕他們的吵架是因我而起,我怕他們的訓斥其實說的是我,我更怕他們對我的打擾感到不滿。


只要他們表情一變,我就覺得自己十惡不赦,內心無比煎熬。

我也害怕長輩家中來親戚朋友,此時更突顯了我是個“外人”的身份,手足無措,不知道該站哪,不知道該坐哪,更不知道該不該打招呼,如何打招呼。


我更怕他們其中有人要留下來,但因為我的存在,導致房間不夠用。遇到時,我真想馬上逃離。

我從未像當時那般渴望獨立,渴望一個人生活,渴望安靜,渴望與世隔絕。


似乎從那時起,我戴上了面具,學會了隱藏自己,學會了謹言慎行,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學會了檢討自己,學會了圓滑客套。


也開始厭惡一些虛偽的人情世故,我曾一度覺得這個世界黯然無光,壓抑的可怕。

初中時期讀書還算努力,但因種種原因心事重重,思慮過度,表現的有些低迷,成績排名也有些許波動。可長輩的眼中,一個小孩除了學習,思考其他任何都是徒勞,甚至是可恥的。

於是我收到一句至今想起都字字誅心的話。“書不會讀,還天天想些有的沒的。”

旁人看來似乎不痛不癢的一句話,卻把我那時候僅有的一點東西,否定的乾乾淨淨。

可一個人的戰鬥還得繼續啊,他是長輩,我只能聽著。不要反駁,千萬不要反駁!聽著就好。


他把你撕碎了,你就把自己再拼回來。別等他把你撕得更碎。

初中三年我忙於和內心的陰暗作鬥爭,沒交什麼要好的朋友,獨來獨往也樂得輕鬆。


嚮往書中電影中的情誼,可又不會維護關係。我這樣的人,獨來獨往應該是最好的結局。

高中時期,學校週末可以留校,只有放小長假時才會清校。而我只有等到清校,才會選擇回去一趟。

到了大學,我只有等到寒暑假,才不得不歸家。

這些年來我未曾改變我對未來生活的渴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養一隻帥氣的狗與一隻可愛的貓,摘下自己的面具,做一個溫柔的人。


至於是否能有一位自己愛且愛自己的人,我是不敢過分渴求的。

我這樣的人,已經不懂該去如何愛人,更不懂如何靠近,如何表達。我愚笨的像個傻子,小心翼翼卻仍錯誤不斷。

雜亂無章推文裡的母親與我的母親很像。

我已經不懂什麼是想念家的感覺。


當有朋友與我講她想家的時候,我有些羨慕,但更多的是無動於衷。到哪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不過是一個棲息的地方,說走就走,也不太留戀。

越長大便與父母弟弟聯繫的越少。


我習慣了獨來獨往的生活,習慣了沒事不打擾的生活,習慣了沒有父母弟弟在身邊的生活。


我一個人似乎也能過完一天。

母親要求我每個禮拜都得和她視頻通話一次,我滿口答應,卻時常忘記。她常說想我,我常回答沒什麼好想的。我不是個好兒子,也不是個好哥哥。


我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斷的掙扎,變得越來越獨立,越來越瀟灑,越來越無情。


我丟失了很多情感,我也辜負了很多對我很重要的人。

我這樣的人,有時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你們。


我只能戴上面具,假裝輕鬆,假裝歡樂,假裝無所謂。


只是這個面具太容易破碎,當我只剩一個人時,當我看到你們傷心時,當我遇到喜歡的人時,我就無處遁形。

至今我仍顯得有些脫節與愚笨,你們都在我的心裡閃閃發光,只是我仍不太會表達。請容許我暫且這麼生活下去,改變太難,我盡力。

現在的我,光摘下面具與你們相見,便已花光了我所有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