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蓋樓”世界第一,但也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樓房,給人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感覺,當我們談起一座城市的時候,常常以擁有某些高樓大廈而自豪,因為在很多時候,“它”代表了城市形象。

那麼,這些年,我們到底建設了多少高樓呢?先來看看一組數據。

中國“蓋樓”世界第一,但也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按照層高3米算,150米高樓就相當於50層。根據全球高層建築數據庫信息顯示,截止到2019年,中國150米高樓數量佔據全球三分之一,高居第一。在國內,其中香港以333座排名首位,深圳262座排名次席,武漢228座排名第三。排名3-7位的分別是上海171座、廣州152座、重慶139座、瀋陽118座、天津116座、杭州97座、合肥95座。

就拿最近的2019年來說,從人居理事會公開的信息看,中國在這一年就建造了56座200米以上的高樓,其完工面積佔到全球當年的一半。

應該說,中國在“蓋樓”方面,已經位居世界無可爭議的第一位。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常常可以看見或聽到身邊有建設高樓的信息,如某某區域的地標建築即將出爐,某城市要打造多少米的高層建築。在“貴如黃金”的城市土地上,蓋高樓無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遍地開花的高樓真的是越多越好嗎?在城市“比拼”過程中,高樓真的是建得越高就越“光榮”嗎?

中國“蓋樓”世界第一,但也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然而,從不少城市打造的高樓可以看出,其效果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美好。拋開高樓建設所耗費的資源和所需的技術暫且不說,單就資金這一方面,也並不是普通的建設單位能夠承受的,從實際情況看,高樓爛尾大多來自這個因素,高樓“後遺症”也在一些城市“暴露”,在業內人士看來,大肆建造高樓的節拍應該適當緩緩了。

比如蘇州中南中心最初設計高度為729米,這一高度也打破了中國高樓記錄,早在2014年開始動工,但自2015年後,這座“名噪一時”的全國的高樓就沒什麼進展。多次復工的消息傳出,並未讓這座高樓獲得重生。事隔6年,近日又有消息稱,這座高樓建造高度為499米,這次能成行嗎?

中國“蓋樓”世界第一,但也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還有長沙的望遠大廈,又稱“天空城市”,從名字上看都給人無限遐想。按照開始的建造高度838米算,僅地上就有202層,一旦建成,大概率超過世界最高樓—迪拜塔。不過,從2013年開工開始,這座樓就慢慢消失在人們視野中。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也再難聽到這座建築的新進展。

從現實情況看,除了資金原因,一些高樓不斷削減高度,還跟地質或者航空限高等因素有關。當然,高樓建成後也並不是“高枕無憂”、“財源滾滾”,在業內看來,從已建成的高樓來看,大樓維護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但經營狀況並不容樂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來自電商的分流。這不難理解,電商對實體商鋪的衝擊,商家不僅要面對線下客流減少的現狀,還要支付不斷上漲的租金。由此可見,這些高樓的“後遺症”還會持續。

中國“蓋樓”世界第一,但也應該適可而止了,“後遺症”已經爆發

就眼下來看,一些城市對高樓的“青睞”並未就此止步。但結果大抵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除了在談及城市“吹吹牛”,基本難給所在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聚合城市資源、提高城市形象,保留一定量的高樓無可厚非,但把建設高樓當成一種城市實力,甚至作為城市之間的競爭“力量”,自然是不可取。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城市高樓數量少,並不影響“它”的經濟實力和知名度。城市的發展,重點在打造軟環境方面,比如在商業環境、創新氛圍、城市配套以及居民獲得感等方面。如果把這些做好了,遠比多一些高樓來得更實在。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即使我們的城市沒有那麼多高樓,仍然可以成為一座“讓人尊敬”的城市,成為他人眼中的“佼佼者”。對此,你認同嗎?

學習更多房產和購房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