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帝王用人哲學--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在高宗一朝就開始參預朝政,高宗對她甚為寵幸,他們並稱“二聖”。公元683年,高宗死,太子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第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則天掌握了實權。公元690年,她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用人方面歷來為史家稱道。在她執政期間,社會穩定,經濟得到發展,積累了大量可用的人才,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武則天用人方面也有很多問題,她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導致冤案叢生,也受到後人的譴責。

人才是安邦治國之本,所以武則天稱帝后,高度重視選拔人才,並且規定了很多選任的辦法:第一,是鼓勵人才毛遂自薦,創立了“自舉”制度。規定內外九品以上的官吏和百姓都可以毛遂自薦,根據自己的才能要求升官或做某官。第二個措施是設立了試官。她下令各級官吏舉薦人才,先讓其試著擔任一定的官職,然後根據表現提拔重用或罷免。三是大力推行科舉制度,廣泛蒐羅人才,並且開創了殿試製度,親自考核貢生,量才錄取。為了防止舞弊,她發明了糊名制度,使評卷人看不到答題人的名字,這種制度我們今天依然沿用。另外,她還開設南選,專門給嶺南等邊遠地方的人一個當官的機會。據有人統計,武則天的時候錄取的進士人數是唐太宗時期的一倍以上。科舉制度不計門第,不講地位,選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到各級衙門任職。

武氏用人的三個優點

武則天用人的第一個優點是能夠不計門第,不避仇怨,甚至不分性別,經常破格使用人才。她手下有名的女官上官婉兒是被武則天殺掉的大臣的女兒,但武則天發現上官婉兒文才很好,於是不怕報復,大膽地把她留在身邊,頗為信任重用。凡是批閱奏章,起草詔令的事情,很多都交給上官婉兒辦理。還有,徐敬業叛亂的時候,駱賓王曾經寫過討伐武則天的檄文,筆鋒犀利。武則天看了,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深為這樣的人才不在自己的手下而惋惜。武則天當政時期,任用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比如郝處俊、杜景儉、徐有功、魏玄同、魏元忠、姚崇、裴行儉、婁師德、王孝傑、唐休景、狄仁傑、王及善、朱敬則等,這些人很多都出身低微,但依然受到重用。

武則天用人的第二個優點是能夠廣開言路,善於納諫。唐太宗是武則天一直推崇的人,她少年時代是在太宗身邊度過的,耳濡目染過太宗從諫如流的大度胸懷。武則天登基後也效法太宗,讓群臣各抒己見,使群臣能暢所欲言,以集思廣益。她還注意聽取老百姓的呼聲,在皇宮前面設立了東西南北四個箱子,分別接納老百姓不同的意見,從而瞭解百姓的想法,更好地施政。武則天能夠容忍破壞自己興致的勸諫,頗有肚量。聖歷二年冬天,一樹梨花奇異地開放,武則天很高興,認為是天降祥瑞,於是命人折了一枝詢問大臣是什麼奇瑞。大臣們也很配合,說是陛下恩及草木,所以梨樹再次開花。大臣杜景儉卻對這種鼓吹祥瑞的做法不滿,他說現在已是冬天,而草木再次開花,顯然違反了自然規律,臣擔心是陛下佈教施政有虧導致的,臣等身為宰相,也自然不可推卸責任,這是臣之罪過,說完了倒地請罪。武則天聽了他的直諫很是感動,脫口說道:卿真宰相矣!

武則天用人的第三個優點是能夠愛護賢才。狄仁傑是武則天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她很尊重狄仁傑,稱呼他為“國老”,而不是直呼其名。狄仁傑每次去見她的時候,她都不讓他下拜,她說看見你下拜,我的腰也感到痛。一次,狄仁傑陪著武則天遊玩,他的坐騎受驚狂奔,武則天馬上叫太子跑上前去,抓住狄仁傑的韁繩,讓狄仁傑能平安下馬。最典型的一次是在長壽元年,狄仁傑、任知古等人被酷吏陷害,坐進了大牢。狄仁傑受刑難忍,被迫承認了自己謀反,但是事後他找了個機會,將自己的冤狀寫在一塊布上,放在絲棉襖中,借天氣轉熱請獄官轉交家人,狄仁傑的兒子由此拿到這塊布,於是上告到武則天那裡。武則天責問經辦此事的來俊臣,來俊臣說假如沒有事實,狄仁傑怎麼會承認謀反。武則天不太相信,就派人前去查詢,但來人不敢說真話,應付了事。來俊臣又假造了一張狄仁傑的“請死表”,轉交給武則天。武則天還是不信,親自召見了狄仁傑,問他為什麼承認謀反。狄仁傑說了屈打成招的事情,武則天又問“請死表”的事,狄仁傑說沒有這回事,武則天就將他放了。後來狄仁傑死的時候,武則天感嘆道“朝堂空了”。每逢朝廷遇大事不決的時候,武則天便慨嘆國老何以死得這麼早。

在我國古代,武則天是惟一的一個女皇帝。史書上對於女主當政向來多有微詞,何況她還做了皇帝,所以《舊唐書》中對她可以說是極盡詆譭之能事,說了很多很過分的話,但是有一點他們不能否認,那就是武則天的用人,連這些封建保守的史家也不得不讚嘆,可見女皇帝的用人水準確實不虛。《舊唐書》中對武則天的用人也不得不給予很高的評價:雖牝雞司晨,終能復子明辟,飛語辯元忠之罪,善言慰仁杰之心,尊時憲而抑倖臣,聽忠言而誅酷吏。有旨哉,有旨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