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金秋时节的北林区,一幅幅美景尽收眼底:项目建设紧锣密鼓、田间丰收热火朝天、条条白色村路四通八达、座座秀美村庄绿树彩瓦。傍晚时分,村民们结伴来到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的村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尽享生活无忧、怡然自得的喜乐年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北林区锛住目标、把握关键、积极作为,呼应百姓新期待出实招、抓细节、立高端,以人民为中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北林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绥化市委提出的“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发展目标,以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积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描绘了一幅民富、村美、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秋天的收获。刘峰 本报记者程瑶 摄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身着盛装的朝鲜族百姓。 刘宪武 本报记者程瑶 摄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北林区国家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丛天宇 摄


产业兴旺 撑起乡村振兴“脊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支撑是关键。

北林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模式,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柱产业加速壮大,增强了农业发展活力。按照市委提出的“壮大绿色产业第一支柱产业,打造千亿级产值贡献”要求,北林区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总抓手,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上聚焦发力,全力打造绿色食品产加销核心区。

10月10日,记者走进位于张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绥化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时,眼前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公司目前完成了SAP管理数字化软件的安装和WMS全自动立体化仓库管理系统的安装,能源管理、污水处理和质量管理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中,预计12月中旬试车。”象屿公司行政秘书董世铭介绍说,集团公司在绥化总投资46亿元,建设以现代化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氨基酸产业集群,打造“寒地黑土”的产业新标杆。项目达产后,年加工玉米能力将达到150万吨,实现纳税2.1亿元。届时象屿金谷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选食品级配料供应商。目前,通过绥化象屿以商招商,有8个上下游配套项目正在洽谈对接中。一家家企业的入驻,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张维镇落地,让农民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不再遥远。

在北林区水稻、大豆、瓜菜薯精深加工板块,围绕着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多层提升同样在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167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16家和2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这些产业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着北林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更为乡村振兴在北林区的实施提供了强大支撑和鲜活动力。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北林区农民欢庆丰收。刘宪武 本报记者程瑶 摄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风景迷人的稻田公园。许来齐 本报记者程瑶 摄


生态宜居 助推美丽乡村升级

作为下辖21个乡镇的农业大区,北林区的生态农业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今年,北林区按照市委提出的“发展田园养生第一朝阳经济,打造千亿级潜力空间”要求,深入挖掘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农事体验和冰天雪地资源优势,按照“产村一体、农旅双链、休闲康养、生态宜居”方向,重点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打造区域性生态公园和产业联合体,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业”,在加快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上趟出新路子。

兴和保田合作社将兴和朝鲜族乡所有土地整合,建成300亩水田文化观光区和1万亩现代农业物联网生产基地,发展“一亩田”订单农业6000亩,并打造了道香园康养中心。正大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园——稻田公园依托1000亩水稻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事体验、蔬菜采摘。今年,先后举办农事体验节插秧季和放鸭季活动,年接待游客达3.5万余人次。金龟山庄冬季发展冰雪旅游,夏季发展观光旅游、果蔬采摘,今年建设55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1栋,养植兰花15万株,辟建果蔬采摘大棚40栋,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

9月19日,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工作现场会在北林区召开。今年,北林区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以“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全民绿化、常态长效”的原则,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扎实推进“四清”活动,切实解决“五乱”现象,做到一次性清根见底,迅速改变“脏乱差”面貌。重点打造了双河镇西南村、秦家镇长山村、东津镇红光村等一批环境治理亮点。

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兴和朝鲜族乡,主街道路两旁的商铺按统一设计进行装修改造,建设特色牌楼。隔道相望的勤劳村和兴和村,房屋都是统一的青瓦房盖、古色古香。依托我省“特色村寨”项目资金,这里的面貌正在大变样。在这里,解决农民最头疼问题的“厕所革命”也正在大力推进。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改厕307户,其中14户贫困户全部免费。秦家镇长山村,通过户装袋、组收集、村转运、企业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使以“垃圾革命”为重点村屯环境整治有声有色。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绥化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开仓收粮。刘峰 本报记者程瑶 摄


文明乡风 润泽乡村振兴“良田”

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从基层做起。北林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移风易俗为工作切入点,在传承发源、潜藏于乡土的优秀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家风村风的同时,不断促进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让城乡居民精神文明水平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北林区已有省级文明村镇7家,市级文明村镇33家,市级文明单位15家。2017年,永安满族镇永兴村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在推进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为农民素质教育提供舞台和阵地方面,北林区同样不遗余力。全区21个乡镇、办事处已建成21个文化站、43个文化广场。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络等达到全覆盖,全区农村村委会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有了文化阵地,老百姓就有了娱乐园地。北林区陆续开展了“寒地黑土·金色舞台”、首届“乡音乡情·百姓之乐”农民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了送戏下乡巡演、“送欢笑到基层”演出,创作出了龙江剧《庄稼院的春天》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与此同时,北林区还不断加强道德引领,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为主要内容,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作。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带动,北林通过在农村开展以区委为主导,乡镇为单位的进村屯、进农户活动、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六进”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基层百姓心中的道德影响力明显提高。以重大节庆日和重要节点为带动,通过大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等创评宣传展示活动,引导基层群众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通过增强基层群众移风易俗的自觉性,筑牢居民群众思想道德防线。

在推进“一约四会”建设的同时,还在全区每个乡镇都确定一个移风易俗示范点,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一条街,用积极高效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北林区共有省级文明户30多家,有约80个村开展了“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典型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培养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大机械收割水稻。刘峰 本报记者程瑶 摄


生活富裕 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北林区紧扣这一根本,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让农民过上保障有力、幸福健康、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呼兰河水穿北林而过,途经秦家、双河、兴和、五营等乡镇,给沿途的百姓带来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环境禀赋。北林区共有耕地面积324万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128万亩。据双河镇西南村党总支书记闫井武介绍,该村从1959年开始就种植水稻,1984年就从日本引进了“旱育稀植”技术,一致延续至今。“这个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高产,促早熟,抢积温,抗倒伏。”闫井武说,村里订单农业收购的水稻,能卖到每斤1.75元,留作稻种的,能卖到每斤2.1元,今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7万元。

年初以来,全区扶贫工作以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主题,围绕目标脱贫,深化措施发力,聚焦问题整改,加强了道路、饮水安全工程、危房改造和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北林区还把产业发展与促民增收两股绳牢牢拧在了一起,扎实落实扶贫政策,重点推进光伏产业、龙头企

业(合作社)带动、庭院经济等产业扶贫项目,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北林区驻村办组织派驻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先后到因病致贫、子女上学困难等村民家中,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党的关怀。北林区绿色食品协会、龙王食品有限公司和盛昌种业等也积极组织踊跃捐款,当日共筹集善款96.5万元,为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带来巨大帮助。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北林“龙王食品”产销两旺。 本报记者王振良摄



绥化都城地:北林 金色田野上铺展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金龟山庄温室花卉怒放。 刘峰 本报记者程瑶 摄


体系治理 护航乡村振兴前行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中,治理体系建设贯穿始终,是基石,是保障。只有治理体系完善了,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我们主要依靠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实现乡村治理。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才能协调好乡村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化解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与此同时,任何制度都要人来执行,要夯实乡村治理体系,带头人就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抓住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永兴村当家人贾红涛这样说道。

世易时移,随着时代的进步,乡村治理也不断面临着新困境和新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北林区提出了向“乡村自治”和“乡村善治”的转变。“乡村治理,要多解民生之忧、多谋民生之利。在永兴村,为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我们经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制定了道德风尚、移风易俗、未成年人教育、邻里关系等共计37条村规民约,确定了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工作制度。”贾红涛表示。村民自治体系的建立不但有效破除陈规陋习、减轻了群众负担,更有效涵养了和谐民风、文明乡风、社会清风,让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的乡村建设不断推进。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北林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有效盘活农村自然资源,恢复和提升农村生态,把农村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生态优势变成发展的宝贵资本,找到了一条符合北林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北林区广茂的金色田野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铺展出最美的画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