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清晨集合,開始此次山西的正式遊學行程,酒店外已有輛中巴在等候,在山西的第一站,是山西博物院,我自己旅行是很少會走進什麼博物館或博物院的,記憶中陪老母親去過一次毛澤東紀念館,再往前的記憶,恐怕就是讀書時學校組織的什麼館參觀了,至於是什麼館已全然沒了印象。不過這次的遊學線路既然已定,我自然也是隨行,想想也好,要想了解一個城市,乃至是一個省份的歷史和文化,有什麼能比從博物館開始更好更準確的呢,何況這還是省級的博物院。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山西省博物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19年的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1953年改稱山西省博物館,2001年建立新場館,也就是今天走進的這座山西省博物院,截止2015年時,院內珍貴藏品就多達40萬件。

博物院是免費開放的,憑身份證就可以進入,不過有每日接待遊客的數量限制,所以要想仔細參觀還是要早上早點去才好。另外在入館時會收繳打火機,但在出口有很多打火機可以自行領取,好在我帶的是個一次性的打火機,而不是什麼名貴的物件,因為出來時拿的已經不是進去時交出去的那個了。

館內分四個樓層12個展館,對山西的歷史、宗教、戲曲、商業、陶瓷、書畫、建築、石刻、民間藝術等多個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展示。或許是以前沒怎麼去過類似的博物館,這次給我的感覺確實非常震撼,無論是內容的詳實、涵蓋面的廣泛,還是器物的精美程度、以及對文化的解讀,都令我大開眼界。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在陶瓷展館中,見到了新石器時代的陶罐,造型優美樸實,花紋有說不出的美感,靈動而不張揚,內斂簡約,這對現在的當代設計,應該也有很大的影響。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而在玉器的展館中有很多非常精美的玉器,不過我覺得最特別的當屬幾隻玉戚,古時用來送禮時的一種玉器,一眼望去我以為是手機殼,沒想到那麼早的時候就有這東西了,當然這是玩笑了,不過現在如果能用這種玉戚做手機殼的話,手感應該是相當不錯的。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在青銅器的展館中,觥、卣、瓿、尊、鼎、饒、鍾、盉、匜、壺、燈等器具琳琅滿目,做工非常精細,雖然這些東西在現在的生活中來說不免有些笨重,但在造型設計和燒鑄工藝上,還是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的。其中我覺得設計非常精美的,有商青銅獸形觥、商青銅鴞卣、西周青銅鳥蓋人足盉、以及人形或動物的範等等。

觥、卣、盉,都是古代用來盛酒的器具,所不同的是觥和卣相當於現在的小酒壺,喝酒的時候從觥或卣中把酒倒入到尊裡喝,而盉是用來調酒的器具,調好以後再倒入觥或卣中待用。青銅獸形觥整體形狀就像一隻蹲獸,蓋上有云雷紋襯托的獸頭,高浮雕的粗角、尖尖的耳朵,眉毛和眼睛都是突出來的,器身有三條扉稜做為中軸組成主紋路,口沿下面有龍紋裝飾,底部是雲雷紋,非常細膩。商青銅鴞卣的樣子很可愛,鴞是對類似貓頭鷹的鳥類的一種統稱,青銅鴞卣的形態是兩支鴞背對背靠在一起,蓋是鴞的頭,各有兩支眼睛和尖尖的喙,頭頂裝飾了雷紋,腹部有羽翼紋,形態感覺很萌,網上有網友戲稱像是“憤怒的小鳥”。西周青銅鳥蓋人足盉整個形態是扁圓的,頂部有長方形的口,口上的蓋子是圓雕的振翅鳥,前面有昂首曲頸的龍首形流嘴,後面是獸首型的鋬,底部是兩個裸體的半蹲人形足,做負重時的姿態,兩側面都是由內向外依次捲曲的龍紋、鱗紋、以及斜角雲紋。而範就是現在常用的模具,陶製的,可見當時就已經懂得利用陶來製作模具,然後灌鑄出人形或動物形態的銅製擺件了。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在佛風遺韻展廳中,有很多精美的佛像以及民間造像,多為石刻,也有部分玉石或青銅的造像。山西的歷史地位和自然環境,成就了高超的石刻藝術,一些佛像和菩薩造像,真的是可以讓人不自覺的就會矗立良久,沉沁其中。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一些造像雖然或因自然或因人為,有一些殘缺,但依然絲毫不會影響對其形態以及工藝的欣賞,反而會帶有一些歲月的質感,在現代的造像中卻很難傳遞出這樣的韻味。

在其他的一些展廳中,還有諸如民間皮影、建築斗拱、瓷器陶彩、琉璃鴟吻等很多文物珍寶,實在數不勝數。此次的山西博物院確實值得一看,我以前似乎對文物類的東西一直不怎麼關注,這次似乎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那樣,或許是因為沒有關注文物中的文化,文物之所以叫文物,應該是就具有文化內涵的器物吧,如果只是器物,確實沒什麼好值得關注的,看著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有著時光穿梭一般的體驗。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從博物院出來時已經是中午了,大家用過午飯回到酒店稍作休息,午後的天空一改上午的晴空萬里,漸漸陰了下來,使得氣溫似乎也降低了幾度。下午的行程是參訪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永祚寺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七年,最初叫永明寺,萬曆三十六年,神宗皇帝命五臺山高僧妙峰和尚繼續修建,並改名為永祚寺,寺院內還存有不少明代時的建築,到清初的時候又續建了山門,以及完善了禪堂等殿宇,但在戰亂時期也飽經滄桑,到民國末期已經是遍體鱗傷了,新中國成立後曾多次維修,因為寺院裡有兩座寶塔,所以民間都稱作雙塔寺,由於這兩座寶塔非常出名,因此成為了太原的標誌。

寺院坐南向北,分三進院落,進入山門後的第一進院是80年代仿照明代建築修建的配殿和陳列殿。通過“祗園勝景”進入第二進院,院內種植了很多牡丹花,其中還有很多名品牡丹“紫霞仙”,非常具有北方園林的味道,只可惜現在不是牡丹盛開的季節,太原每年5月都會舉辦牡丹節,到時一定是滿園牡丹國色香。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第三進院是禮佛院,院內有大雄寶殿、禪堂、客堂、方丈室等殿宇,全部都是青磚打磨仿木結構砌成的石柱、房簷、斗拱、雀替、垂花柱以及各種圖案,沒用一釘一木,是典型的明代無樑式建築,所以也有個別名叫“無量殿”。大殿前還有明代種植的丁香和牡丹,非常珍貴。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寺院中目前已經沒有出家師父了,兩側的禪堂與客堂目前用來展示歷代佛塔的圖片與說明,從中瞭解到,山西有著“中國古塔展覽館”的稱號,從古塔的外形、結構、雕塑藝術、琉璃裝飾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而且還有不少奇特古塔可謂全國之最,看來有機會,應該來一場“山西古塔遊學記”。

說到古塔,那自然不能不提永祚寺院落後面塔院中的兩座古塔,這兩座塔也因為名氣之大而成為了太原的標誌。永祚寺是坐南向北,而後面的塔院則是坐東南而像西北,依次是新塔、過殿、舊塔、以及閣樓式的後殿。以此可見這其中還蘊含著道家以東南之氣來增加文運的寓意。

晉在咫尺 - 山西遊學記(二 山西博物院 永祚寺)

兩座塔身都是54米高,相距60多米,且都是使用磚砌仿木結構,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得以保存完好,畢竟石頭比木頭要更加經得住風吹日曬。舊塔原來叫文峰塔,是明萬曆二十七年所建,整體收分不明顯,顏色也比較單一,素邊簷子,雕飾有牡丹葉子,而新塔則是明萬曆三十六年妙峰和尚來了之後建立的,為紀念資助建塔的宣文皇后,新塔與舊塔在建成後一起並稱宣文塔,新塔收分比較明顯,琉璃剪邊簷子,有石刻的蓮花裝飾,看上去比舊塔多了幾分色彩裝飾。在解放戰爭過程中,雙塔因戰火而受創,舊塔有略微的傾斜,建國後進行過修復。明代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佔太原後,曾來遊覽雙塔,並留下詩句:郝莊兩座塔,就把天來穿。穿也穿不上,多放兩塊磚。確實我也覺得,李自成還是打仗比較厲害,作詩這種事就留給別人吧。

站在雙塔下,吹著寒風,欣賞著明代建築的巍峨與精細,懸於塔簷下的風鈴依然在風中啷噹作響,雖已不是“寶鐸和鳴”,卻也清閒寧靜。

參訪完永祚寺,大家回了酒店休息,晚飯時我跑到太原理工大學對面的街上找吃的,說到太原理工大學,也是蠻有歷史的,最早創立於1902年,當時叫國立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而創辦這座大學堂的原因,卻不是那麼令人愉快,當時在山西的義和團運動中,仇殺了許多天主教的教主和教徒,而正在山西傳教的傳教士李提摩太,周旋於英國耶穌教浸禮會與清政府之間來解決這件事情,最後與李鴻章和鐵帽子王愛新覺羅·奕劻達成協議,清政府賠償50萬兩白銀,並由傳教士李提摩太在太原建立一所中西大學堂,這就是太原理工大學的前身了,也是中國最早成立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而這位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故事也是相當的多,在傳教過程中還深入學習了佛教、儒家、以及伊斯蘭教的內容,與梁啟超、康有為、李鴻章、張之洞都有較深的交往,因而對中國的維新運動也有很大的影響。

而太原理工大學對面的這條街道兩旁,開滿了各式各樣的小吃店和飯館,沿途也基本都是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在寒風中縮著脖子鑽進又鑽出不同的店鋪,而我,則看重了好幾個人正在排隊的一個煎餅小店,結果並沒有讓我失望,那家的煎餅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